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伴发认知障碍患者血浆磷脂含量变化及意义

叶心国;李涛;李承晏

关键词: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磷脂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浆磷脂(AP)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PD患者70例,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PD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Hoehn&Yahr( H?Y)分级,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对所有研究对象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层析技术结合改良的无机磷定量方法检测血浆AP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组血浆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17±1?89) U/L比(4?64+1?74) U/L, P<0?01],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血浆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MCI的PD组血浆AP水平高于无MCI的PD组[(9?37±2?83) U/L比(7?12±2?76) U/L,P<0?05];PD患者MoCA评分与受教育年限( B=0?431, P<0?01)呈正相关、与血浆AP水平( B=-0?617, P<0?01)、病程( B=-0?413, P<0?05)和H?Y分级( B=-0?332, P<0?05)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存在细胞膜损伤,血浆AP升高与PD患者的MCI具有相关性,其有望成为PD合并MCI患者潜在的早期血浆生物标记物。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对照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FOLFIRI方案化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获得较好疗效,但是试验组患者总缓解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谢长访;齐红兵;陈玉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黄芪甲苷对A549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TSLP )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此作用是否与核因子?κB( NF?κB)有关。方法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4( IL?4)刺激A549细胞4 h、10 h和18 h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方法观察A549细胞TSLP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使用RT?PCR方法观察黄芪甲苷以及NF?κB抑制剂PDTC对TSLP mRNA表达的影响,使用免疫荧光观察NF?κB P65核转录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κBα表达的变化。结果 TNF?α+IL?4刺激A549细胞后TSLP mRNA表达明显增加,4 h时增加明显,10 h逐渐下降,18 h后基本降到正常;PDTC能够显著抑制TSLP mRNA表达,而黄芪甲苷抑制作用不明显;黄芪甲苷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NF?κB P65的核转录,升高胞浆IκBα的蛋白水平。结论气道上皮细胞A549细胞中NF?κB对TSLP基因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黄芪甲苷能够升高胞浆IκB?α的蛋白水平,抑制NF?κB的核转录,但黄芪甲苷对TSLP的基因表达没有抑制作用。

    作者:朱成华;杜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20例长期血液透析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120例长期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透析的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老年组,选取同一时期透析的非老年肾衰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血生化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2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 Hb)、血浆白蛋白( ALB)、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为25?83%,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35?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33%,感染发生率为14?17%;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为8?33%,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1?67%,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67%,感染发生率为5?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患者病死率为67?50%,对照组为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应给予关注和积极治疗。

    作者:张连云;朱铁锤;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CND1基因G870 A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 CCND1基因 G870A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依据 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检索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合并G870A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OR值,然后进行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有8项研究,共包括1252例病例和1764例对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发现,G870A在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有关。人群种族分层发现,在亚洲人群中,G870A多态性位点更能够增加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结论 CCND1基因 G870A位点多态性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保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5年英国甲状腺学会关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管理声明的解读

    继2012年欧洲甲状腺学会( ETA)和2014年美国甲状腺学会( ATA)推出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治疗指南[1?2]后,2015年英国甲状腺学会( BTA)再次发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管理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3]。该声明是对之前皇家内科医师协会( RCP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和管理的联合声明》的改进和修订,旨在循证基础上更新甲减的诊治要点,提出了管理原发性甲减的14条推荐,为临床医生及内分泌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在参考ETA和ATA指南的基础上,对该声明进行解读。

    作者:曹敏;徐书杭;李春睿;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骨密度和炎症因子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与骨密度( BMD)、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将89例老年COPD患者按肺功能分级情况分为4组,Ⅰ级组10例,Ⅱ级组43例,Ⅲ级组29例,Ⅳ级组7例,测定各组股骨颈BMD、腰椎 L2~4 BMD 均值,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白介素?1( IL?1)、IL?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股骨颈BMD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肺功能级别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腰椎L2~4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IL?1、IL?8、IL?18和TNF?α水平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肺功能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越弱,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股骨颈BMD越低。

    作者:李凝旭;涂艳;沈莹;覃艳琼;雷超;柳湘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β1受体阻断剂联合ACEI/ARB治疗高龄COP D合并慢性心衰疗效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患者中20%~30%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当二者合并存在时,可使患者骨骼肌加速萎缩以及左心室容积扩大,增加了老年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1]。如何改善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效地进行治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研究针对>75岁患者,探讨β1受体阻断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ARB)治疗 COPD 合并CHF的疗效,并评估治疗前后心、肺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春燕;刘克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提升是慢病管理抓手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2015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是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社会机构、大众媒体等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传播的重要依据。包括了3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但是其缺乏对老年人群的分层,以及缺乏对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慢性病必要的阐释。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过13?6亿人,≥65周岁人口为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老年人群是健康素养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身体功能、认知、理解和行动能力下降造成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行为和技能的实践有困难,导致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低。有限的健康素养使得老年人对慢性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医疗资源利用率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老年人住院率及死亡率增加。

    作者:洪音;张桁忠;徐俊;宋斌;李晓波;夏仲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互联网+的新医疗模式下促进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通常以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素养的能力。本文拟对目前老年慢性病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新医疗模式下如何提高慢病管理效率、促进老年慢病健康素养作出讨论,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医疗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自我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潘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伴发认知障碍患者血浆磷脂含量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浆磷脂(AP)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PD患者70例,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PD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Hoehn&Yahr( H?Y)分级,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对所有研究对象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层析技术结合改良的无机磷定量方法检测血浆AP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组血浆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17±1?89) U/L比(4?64+1?74) U/L, P<0?01],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血浆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MCI的PD组血浆AP水平高于无MCI的PD组[(9?37±2?83) U/L比(7?12±2?76) U/L,P<0?05];PD患者MoCA评分与受教育年限( B=0?431, P<0?01)呈正相关、与血浆AP水平( B=-0?617, P<0?01)、病程( B=-0?413, P<0?05)和H?Y分级( B=-0?332, P<0?05)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存在细胞膜损伤,血浆AP升高与PD患者的MCI具有相关性,其有望成为PD合并MCI患者潜在的早期血浆生物标记物。

    作者:叶心国;李涛;李承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a2+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a2+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A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B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 C 组,比较3组血浆 NT?proBNP、Ca2+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A 组 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7,12?15,P<0?05),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36,P<0?05);A组Ca2+浓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4,8?35,P<0?05),B组显著低于C组( t=7?53,P<0?05);NT?proBNP水平与Ca2+呈负相关( r=-0?74,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往往伴有高水平的NT?proBNP及低水平的Ca2+,且2者呈负相关,NT?proBNP水平在临床中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故对其进行测定,可有利于高风险患者的发现,以便于对其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临床发生风险。

    作者:张立红;姜联旺;朱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联合CURB评分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联合CURB评分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死亡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5例老年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29例和生存组76例。入院24 h内进行肺炎严重度指数( PSI)、CURB评分。入院后第1天和第4天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PCT 水平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SCAP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 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死亡组PSI≥130分和CURB≥3分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死亡组入院第4天PCT、第4天与第1天血清PCT水平的差值高于生存组(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4天PCT水平、第4天与第1天 PCT水平的差值及CURB评分≥3分与SCAP死亡相关(P<0?05),是影响老年S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第4天 PCT、第4天与第1天血清 PCT 水平的差值及 CURB≥3分联合的预测效能较单一指标高,AUC 为0?85,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90?5%,约登指数为0?721。结论入院后PCT 动态变化情况结合CURB评分对于预测老年SCAP死亡风险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姚海珍;张芳芳;尹占良;邱建凯;李令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健康素养

    来自2010年美国健康大众数据的报告,美国医学协会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人获取、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资源做出有利于提高生活期望、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作者:王姗姗;贾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 TKA)术中的应用,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记录2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法,评估2组术后30 min、2 h、4 h、8 h的疼痛强度及相关并发症,记录术后24 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 P<0?05),B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短于A组( P<0?05)。 B组拔管后30 min以及术后2 h、4 h、8 h 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术后24 h的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TKA,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苏醒,减轻患者的早期术后疼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宝林;蒋婷婷;尹加林;鲍红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5羟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25羟维生素 D(25(OH)D)是体内维生素D主要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脂溶性维生素[1]。近年来,维生素 D缺乏与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性被广泛报道[2]。目前血清检测25(OH)D的方法包括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CLIA )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由于方法学的差异,2种方法所检测的25(OH)D 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健康人群及骨质疏松人群各150例,采用ELISA法和CLIA法检测血清中的25( OH) D,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2种方法在骨质疏松中的诊断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提升健康素养,建设健康中国

    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

    作者:潘云龙;徐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剂量生长激素短期补充治疗对老年男性骨转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生长激素( GH)短期补充治疗对老年男性骨转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从体检及住院患者中选择37例60~79岁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低下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接受连续6月的小剂量重组GH补充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IGF?1、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尿吡啶啉/肌酐(U?Pyr/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U?DPyr/Cr)水平及腰椎1~4( L1~L4)、股骨颈骨密度( BMD)。结果6月后,治疗组IGF?1、OC、BALP、U?Pyr/Cr、U?DPyr/Cr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或P<0?05),2组 L1~L4、股骨颈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短期小剂量GH补充可促进老年男性骨转换,但不增加BMD。

    作者:燕小莉;朱翔;汪兰兰;康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脂微球化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人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CHF合并V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休息、吸氧、限盐饮食、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拮抗剂、ACEI或ARB、美托洛尔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10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 ml缓慢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40 ml加入5%的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分析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心率、血压、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分输出量(CO)明显好转,血浆脑钠肽(BNP)浓度降低(P<0?05),血清钾、镁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心功能显著改善, VA明显减少或消失( P<0?01)。结论联合脂微球化前列地尔和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减少CHF患者VA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王丽萍;沈彦明;鞠炜仙;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血管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探索心血管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组2组,2组均行6 min步行试验,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日常活动,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同时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血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3月、6月后,康复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血BNP 和LVDd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月后康复组LVE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的心血管康复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有积极的影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叶荣菊;王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强脑卒中健康管理,提升老年健康素养

    2004~2005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1]。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2015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的脑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1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每年因卒中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2]。尽管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脑血管病经济负担的佳途径还是预防。其中老年卒中人群由于健康素养水平和文化程度低,对于脑卒中健康管理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3]。

    作者:李庆云;洪音;徐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