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杰;李秀杰
2004-01~2006-06,我们对 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从病房的安置、基础管理、基础护理、流动人员的控制、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对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将70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静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是治疗该病的较理想药物,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祖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16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治愈13例,好转2例,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 认真作好行脑脊液置换术的SAH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丰云;迟玉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MG免疫紊乱的研究中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白介素-18(IL-18)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免疫网络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IL-18的来源、分子结构特点、编码基因、生物学特性、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赵伟金;莫雪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β-1a干扰素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每次皮下注射β-1a干扰素20 mg,每周3次,维持2年.用药患者在初6个月中每月作1次神经系统检查,之后每3个月查1次.所有病人每年做2次MRI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率比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每人1.62次,安慰剂组2.78次);复发危险性减低27%;首次复发时间推迟3个月(20mg组),并且无复发的病人比例大大提高(P<0.05).治疗组病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很常见,但大多轻微.结论 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枢神经性狼疮(NSLE)也称为红斑狼疮脑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的并发症,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各脏器和组织的免疫性疾病,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称为狼疮脑病(CNS-SLE),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娄淑敏;陈改玲;毛鑫;何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拮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青;马聪敏;刘倩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颅B超、CT、MRI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手段,而CT、MRI各有利弊.
作者:沈文娟;许月珍;泮顺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双上肢、躯干颤抖36年,加重9 年.36 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双上肢肌肉跳动.每月发作1~2次,发作次数逐年增多.阵挛波及到躯干和颈部,常呈弥散扩展.而且,四肢肌肉抽搐每年发作1~2次,不能自控,持续10~30 min.服用苯妥英钠,症状未见好转.9 年前始,每天发作数次,且双上肢、躯干、头部出现屈曲并外旋.精神
作者:丁业庆;周富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护理秘书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岗位,它使办公班护士的工作更加具体化.其工作内容是专门负责病房文书、医嘱处理、电脑输入、领用物资、打印粘贴各种单据和对外联络以及协助护士长处理一些杂务型工作.我院从2005-08月开始在每个护理单元设立了护理秘书一职,体会如下.
作者:陆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沉、困、酸及各种表现不一的疼、痛、酸、困、麻木和肌肉萎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利用全躯干直线牵引加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总结出效果明显的一点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益肾活血汤,对照组用呋喃硫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健;李国庆;齐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发生,根据2002-09月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向鉴定委员会必须提供的客观材料之一[1];同时护理记录是否规范、及时、完整、准确,影响到整份病历的质量,也是护理工作质量优劣的充分体现.为全面了解我科护理记录质量情况,对我科2006-01-12,603份神经外科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江幼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分类中大面积梗死、出血性梗死、多发性梗死人们较为熟悉,分水岭梗死(CWI)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CWI)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习予祥;秦玉瀚;冯树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12~2006-05 25000例全麻后出现1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对全麻后意识恢复障碍病人,首先排除麻醉药的残留反应.用纳洛酮对抗镇痛药,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作用,氟马西尼对抗地西泮作用.其次,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后查瞳孔.CT诊断肢体活动情况.结果 诊断脑卒中12例,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死10例,其年龄55~86岁.术前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史.结论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原因与术前年龄大、高血糖、高血压有关,与术中血压波动大脑灌注压改变有关.
作者:李海朝;李晨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1],临床上较为少见,预后差,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琚冬梅;孙巧丽;朱继人;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病情恶化的发生率、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413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病情恶化发生率30.99%,发生在24h内60.52%,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翁建龙;邹骁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SAH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及腰穿证实的234例SAH患者中38例继发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SAH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16%,以大发作多见,少数为局限性或精神运动性发作;早发型癫(癎)发生率为84%,其中以癫(癎)为首发症状者47%,仅临时用过抗癫(癎)药;迟发型癫(癎)发生率为16%,需长期服抗癫(癎)药.结论 SAH较易继发癫(癎),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癎)药.
作者:李志伟;杨守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我们通过对72例经CT、MRI确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方宁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