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马聪敏;刘倩玲
目的 探讨蜡疗对痉挛型脑瘫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采用我院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蜡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蜡疗佐治痉挛型脑瘫安全、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王遐;苏红革;谷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1],临床上较为少见,预后差,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琚冬梅;孙巧丽;朱继人;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总结我院1990-10~2006-12的10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术后发生感染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晖;冯树贵;黄明军;代明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有功能训练、小儿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 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熏蒸.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88.2%), 前者与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中药熏蒸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
作者:宋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青年脑梗死呈上升趋势,2002-06~2006-06,本院收治青年脑梗死6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顾杰;李秀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由波士顿眼病理学家Terry[1]首先报道.Terry发现本病的特点是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我院自2006-06月开始对早产儿进行ROP病变筛查工作,现将2006-06~2007-01 ROP筛查及其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鸿静;崔菊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16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治愈13例,好转2例,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 认真作好行脑脊液置换术的SAH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丰云;迟玉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拮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青;马聪敏;刘倩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院自1999-02~2006-02,对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配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宜洲;许群芳;陈佩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东菱迪夫(巴曲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12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评价比较巴曲酶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结果 巴曲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
作者:吴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60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时,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标准进行评定语言功能,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语言康复疗效较好(P<0.05).结论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靖;梁小平;柯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发展,计算机已逐应用在科技工业、医学等领域.我院自2003年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此着重探讨微机管理在医院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范秀华;李建云;孙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我们通过对72例经CT、MRI确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方宁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双上肢、躯干颤抖36年,加重9 年.36 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双上肢肌肉跳动.每月发作1~2次,发作次数逐年增多.阵挛波及到躯干和颈部,常呈弥散扩展.而且,四肢肌肉抽搐每年发作1~2次,不能自控,持续10~30 min.服用苯妥英钠,症状未见好转.9 年前始,每天发作数次,且双上肢、躯干、头部出现屈曲并外旋.精神
作者:丁业庆;周富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6岁.因左侧头痛、呕吐伴头昏、复视10d于2006-03-10入院.患者10d前因工作紧张、失眠后出现左侧搏动性头痛,以左颞、额部及眼眶为主,伴恶心、呕吐、畏光.无先兆症状及发热、鼻塞、流涕、流泪.自服止痛片无好转.
作者:王庆德;钟涛;王宏英;迟兆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MRI影象技术的普及,脑桥腔隙性梗死并非表现出经典脑桥定位体征,而表现对侧偏身运动障碍(面、舌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性轻瘫,貌似大脑半球病灶定位体征,易导致错误定位.现就MRI证实的貌似半球病变的桥脑腔隙性梗死13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万淑英;张芳;胡漪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现将我科2004年以来收治的21例卒中后高渗状态病人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3~65岁;大面积脑梗死13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入院时平均GCS积分6.5分,开颅去前瓣减压,颅内血肿抽吸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保守治疗2例,高渗状态早出现在发病后第2d,晚10d,大多在3~5d出现,高渗状态出现前均用甘露醇治疗,每次250ml静滴,3~4次/d,部分病人术前首次给500ml/d,液体量1500ml/d,糖盐水500ml,5%GS500ml,生理盐水500ml,另外给抗生素,保护胃黏膜药物等支持疗法.
作者:徐显贵;肖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颅B超、CT、MRI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手段,而CT、MRI各有利弊.
作者:沈文娟;许月珍;泮顺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05~2003-06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β-1a干扰素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每次皮下注射β-1a干扰素20 mg,每周3次,维持2年.用药患者在初6个月中每月作1次神经系统检查,之后每3个月查1次.所有病人每年做2次MRI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率比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每人1.62次,安慰剂组2.78次);复发危险性减低27%;首次复发时间推迟3个月(20mg组),并且无复发的病人比例大大提高(P<0.05).治疗组病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很常见,但大多轻微.结论 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