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18例

杨宜洲;许群芳;陈佩玲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辅助治疗
摘要:我院自1999-02~2006-02,对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配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得宝松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得宝松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带状疱疹病例146例,实验组90例,除常规治疗方法外,于患者入院后3d内加用得宝松肌注1ml 1次;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用至疱疹消退,消炎痛25mg,维生素B1 20mg, 3次/d,口服,用至疱疹消退.结果 实验组的止疱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尤其PHN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得宝松可减少老年患者PHN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貌似半球病变脑桥腔隙性梗死13例临床分析

    随着MRI影象技术的普及,脑桥腔隙性梗死并非表现出经典脑桥定位体征,而表现对侧偏身运动障碍(面、舌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性轻瘫,貌似大脑半球病灶定位体征,易导致错误定位.现就MRI证实的貌似半球病变的桥脑腔隙性梗死13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万淑英;张芳;胡漪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益肾活血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益肾活血汤,对照组用呋喃硫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健;李国庆;齐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18例

    我院自1999-02~2006-02,对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配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宜洲;许群芳;陈佩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

    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由波士顿眼病理学家Terry[1]首先报道.Terry发现本病的特点是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我院自2006-06月开始对早产儿进行ROP病变筛查工作,现将2006-06~2007-01 ROP筛查及其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鸿静;崔菊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77名护士的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对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277名临床护士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SCL-90总均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忧郁、恐怖两项均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执的均分低于常模,有显著差异(P<0.05).(2)15.6%的护士存在中度以上水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忧郁、人际敏感、恐怖、焦虑.(3)EPQ量表各维度分值与常模比较,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常模,内外向和掩饰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的心理状况与一般人基本相近,部分人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医院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徐珊玲;汪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60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2002-01~2005-06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男34例,年龄39~70岁,平均54岁.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的时间为6h以内.尿激酶以1万~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30万U,平均70万U.结果 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47例,并发脑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9例.结论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作者:孙海江;王建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儿童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儿童脑梗死,又叫小儿急性偏瘫,是随着近几年头颅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而逐步确立起来临床诊断.近几年14岁以下儿童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在病因、诊治和预后均与成年人不同,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偏瘫作一分析.

    作者:浮纪玲;贾新丽;王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并发脊髓损伤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骨后隐痛半年,加重20d入院.家族中有3人均因食管癌去世.体格检查:体型瘦小,胸骨叩击痛,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54次/min,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舟状腹.

    作者:申树娟;翟文红;赵景志;李汉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浅谈病区设立护理秘书的体会

    护理秘书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岗位,它使办公班护士的工作更加具体化.其工作内容是专门负责病房文书、医嘱处理、电脑输入、领用物资、打印粘贴各种单据和对外联络以及协助护士长处理一些杂务型工作.我院从2005-08月开始在每个护理单元设立了护理秘书一职,体会如下.

    作者:陆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王大模;陈忠伦;文世全;苏牟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观察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05~2003-06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出血量大,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且止血困难,并发症多,这不仅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香;鲁秋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分类中大面积梗死、出血性梗死、多发性梗死人们较为熟悉,分水岭梗死(CWI)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CWI)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习予祥;秦玉瀚;冯树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44例丘脑出血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丘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44例丘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4例丘脑出血患者中,高龄(年龄>60岁)、意识障碍重(GCS<8)、血压高(MAP>145mmHg)、血肿大(≥30ml)及血肿破入脑室的病死率高.结论 丘脑出血的近期预后与年龄、血压、意识情况、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作者:韩瑛;张颖琪;吴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有功能训练、小儿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 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熏蒸.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88.2%), 前者与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中药熏蒸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

    作者:宋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2002 ~2006年26例脑外伤后脑积水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放弃治疗);术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得到改善.结论 中、重型颅脑外伤后脑积水是造成颅脑外伤后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诊断及治疗,可降低重型脑外伤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超;黄万振;崔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与无动性缄默症3例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与回顾总结丘脑出血(intraventricuiar hemorrhage,IVH)破入脑室系统与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atism)机制,注意与去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和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的鉴别,更好的指导抢救用药.方法 回顾总结临床资料相关症状与体征.结果 无动性缄默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醒状昏迷,与丘脑及丘脑邻近部位病变,上下行纤维传导被阻断有关.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出现无动性缄默症,应进行脑卒中单元特殊治疗,积极降颅压、脱水、利尿、止血、保脑、促醒、预防各种并发症及必要时行脑窒穿刺引流术等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围术期并发脑卒中12例分析

    目的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12~2006-05 25000例全麻后出现1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对全麻后意识恢复障碍病人,首先排除麻醉药的残留反应.用纳洛酮对抗镇痛药,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作用,氟马西尼对抗地西泮作用.其次,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后查瞳孔.CT诊断肢体活动情况.结果 诊断脑卒中12例,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死10例,其年龄55~86岁.术前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史.结论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原因与术前年龄大、高血糖、高血压有关,与术中血压波动大脑灌注压改变有关.

    作者:李海朝;李晨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医辨治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五法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损伤所致的肝细胞大量坏死,使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系列有害代谢产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从而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笔者在采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