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业庆;周富英
危重颅脑损伤早期基础代谢增高,能量消耗大,同时有应激性高血糖、负氮平衡代谢稳乱、脱水等并发症,成为病人继发死亡的原因,因此肠内营养(entsralnutrion,En)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被纳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1].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β-1a干扰素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每次皮下注射β-1a干扰素20 mg,每周3次,维持2年.用药患者在初6个月中每月作1次神经系统检查,之后每3个月查1次.所有病人每年做2次MRI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率比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每人1.62次,安慰剂组2.78次);复发危险性减低27%;首次复发时间推迟3个月(20mg组),并且无复发的病人比例大大提高(P<0.05).治疗组病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很常见,但大多轻微.结论 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银环蛇毒是神经毒素,一般咬伤后当时无明显不适感,伤后1~3h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往往因喉头水肿,外周呼吸、肌麻痹以及心脏束支传导阻滞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1995-06~2006-08,共收治银环蛇咬伤患者87例,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协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益肾活血汤,对照组用呋喃硫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健;李国庆;齐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发生,根据2002-09月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向鉴定委员会必须提供的客观材料之一[1];同时护理记录是否规范、及时、完整、准确,影响到整份病历的质量,也是护理工作质量优劣的充分体现.为全面了解我科护理记录质量情况,对我科2006-01-12,603份神经外科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江幼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前很多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癫(癎)药物的脑保护机制,本文将脑缺血和癫(癎)对脑的损伤机制以及新型抗癫(癎)药物的脑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玲;杨自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现将我科2004年以来收治的21例卒中后高渗状态病人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3~65岁;大面积脑梗死13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入院时平均GCS积分6.5分,开颅去前瓣减压,颅内血肿抽吸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保守治疗2例,高渗状态早出现在发病后第2d,晚10d,大多在3~5d出现,高渗状态出现前均用甘露醇治疗,每次250ml静滴,3~4次/d,部分病人术前首次给500ml/d,液体量1500ml/d,糖盐水500ml,5%GS500ml,生理盐水500ml,另外给抗生素,保护胃黏膜药物等支持疗法.
作者:徐显贵;肖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Fahr病由Bamberger于1855年首先提出,Fahr在1930年作了描述,Fahr病又称特发性两侧对称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为家族遗传性疾病,也可见散发病例,本病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周元林;卓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颅B超、CT、MRI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手段,而CT、MRI各有利弊.
作者:沈文娟;许月珍;泮顺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发展,计算机已逐应用在科技工业、医学等领域.我院自2003年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此着重探讨微机管理在医院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范秀华;李建云;孙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初的检查工具演变成重要的治疗工具.担由于内镜的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用后的清洗消毒灭菌难度大,不能耐高温、高压,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作者:陈玲红;庄云英;黄燕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东菱迪夫(巴曲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12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评价比较巴曲酶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结果 巴曲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
作者:吴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骨后隐痛半年,加重20d入院.家族中有3人均因食管癌去世.体格检查:体型瘦小,胸骨叩击痛,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54次/min,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舟状腹.
作者:申树娟;翟文红;赵景志;李汉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酒精中毒的人员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应用纳洛酮治疗38例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4-01~2006-06,我们对 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6岁.因左侧头痛、呕吐伴头昏、复视10d于2006-03-10入院.患者10d前因工作紧张、失眠后出现左侧搏动性头痛,以左颞、额部及眼眶为主,伴恶心、呕吐、畏光.无先兆症状及发热、鼻塞、流涕、流泪.自服止痛片无好转.
作者:王庆德;钟涛;王宏英;迟兆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得宝松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带状疱疹病例146例,实验组90例,除常规治疗方法外,于患者入院后3d内加用得宝松肌注1ml 1次;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用至疱疹消退,消炎痛25mg,维生素B1 20mg, 3次/d,口服,用至疱疹消退.结果 实验组的止疱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尤其PHN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得宝松可减少老年患者PHN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儿童脑梗死,又叫小儿急性偏瘫,是随着近几年头颅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而逐步确立起来临床诊断.近几年14岁以下儿童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在病因、诊治和预后均与成年人不同,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偏瘫作一分析.
作者:浮纪玲;贾新丽;王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超早期外科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17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结果 本组172例,按GOS预后评分法评价:恢复良好98例,中残32例,重残1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9例.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作者:尼占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组总有效率91.4%,显效率82.9%,其中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60%,其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死亡3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程乾;牛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