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是脑血管疾病中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疾病.2002-06~2007-06我院共收治脑干出血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瑞民;张自富;范波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过程中极易发生并发症,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患者潜在的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有计划地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使患者能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尽快且大限度地康复.现将2003~2006年我院收治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的因素综合分析,并及时采取了干预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琴珍;盛燕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总结我院1990-10~2006-12的10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术后发生感染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晖;冯树贵;黄明军;代明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005-06~2006-06初次患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14d和90d时,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的差异,从临床角度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d、治疗第14d及90d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死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袁栋才;魏琰;张俊领;史志勤;王红梅;郗红艳;朱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银环蛇毒是神经毒素,一般咬伤后当时无明显不适感,伤后1~3h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往往因喉头水肿,外周呼吸、肌麻痹以及心脏束支传导阻滞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1995-06~2006-08,共收治银环蛇咬伤患者87例,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协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从病房的安置、基础管理、基础护理、流动人员的控制、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病情恶化的发生率、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413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病情恶化发生率30.99%,发生在24h内60.52%,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翁建龙;邹骁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颅B超、CT、MRI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手段,而CT、MRI各有利弊.
作者:沈文娟;许月珍;泮顺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王大模;陈忠伦;文世全;苏牟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72h)脑电图异常率为88.3%,功率谱分析显示患侧α频段功率值降低,慢波频段功率值增高,CT异常率为59.4%.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定侧与CT基本相符.结论 脑电图反映脑功能活动,对皮质缺血非常敏感,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于CT.
作者:张瑾;康素玲;王胜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β-1a干扰素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每次皮下注射β-1a干扰素20 mg,每周3次,维持2年.用药患者在初6个月中每月作1次神经系统检查,之后每3个月查1次.所有病人每年做2次MRI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率比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每人1.62次,安慰剂组2.78次);复发危险性减低27%;首次复发时间推迟3个月(20mg组),并且无复发的病人比例大大提高(P<0.05).治疗组病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很常见,但大多轻微.结论 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我们通过对72例经CT、MRI确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方宁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患儿各种需要为目的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者:刘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危重颅脑损伤早期基础代谢增高,能量消耗大,同时有应激性高血糖、负氮平衡代谢稳乱、脱水等并发症,成为病人继发死亡的原因,因此肠内营养(entsralnutrion,En)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被纳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1].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性瘫痪是致残性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发病率为0.15%~0.5%[1],是引起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但近年来随着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开展,如果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大部分可以接近或达到正常化.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愈佳,尤其<6个月的患儿如能得到及时治疗,多数效果很好.
作者:吴瑞红;陈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SAH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及腰穿证实的234例SAH患者中38例继发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SAH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16%,以大发作多见,少数为局限性或精神运动性发作;早发型癫(癎)发生率为84%,其中以癫(癎)为首发症状者47%,仅临时用过抗癫(癎)药;迟发型癫(癎)发生率为16%,需长期服抗癫(癎)药.结论 SAH较易继发癫(癎),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癎)药.
作者:李志伟;杨守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对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277名临床护士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SCL-90总均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忧郁、恐怖两项均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执的均分低于常模,有显著差异(P<0.05).(2)15.6%的护士存在中度以上水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忧郁、人际敏感、恐怖、焦虑.(3)EPQ量表各维度分值与常模比较,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常模,内外向和掩饰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的心理状况与一般人基本相近,部分人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医院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徐珊玲;汪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组总有效率91.4%,显效率82.9%,其中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60%,其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死亡3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程乾;牛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损伤所致的肝细胞大量坏死,使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系列有害代谢产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从而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笔者在采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4-01~2006-06,我们对 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