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4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治疗组,n=25)和单纯用药物治疗(对照组,n=21),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分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心理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作者:田加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对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277名临床护士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SCL-90总均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忧郁、恐怖两项均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执的均分低于常模,有显著差异(P<0.05).(2)15.6%的护士存在中度以上水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忧郁、人际敏感、恐怖、焦虑.(3)EPQ量表各维度分值与常模比较,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常模,内外向和掩饰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的心理状况与一般人基本相近,部分人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医院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徐珊玲;汪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与回顾总结丘脑出血(intraventricuiar hemorrhage,IVH)破入脑室系统与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atism)机制,注意与去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和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的鉴别,更好的指导抢救用药.方法 回顾总结临床资料相关症状与体征.结果 无动性缄默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醒状昏迷,与丘脑及丘脑邻近部位病变,上下行纤维传导被阻断有关.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出现无动性缄默症,应进行脑卒中单元特殊治疗,积极降颅压、脱水、利尿、止血、保脑、促醒、预防各种并发症及必要时行脑窒穿刺引流术等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是脑血管疾病中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疾病.2002-06~2007-06我院共收治脑干出血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瑞民;张自富;范波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6岁.因左侧头痛、呕吐伴头昏、复视10d于2006-03-10入院.患者10d前因工作紧张、失眠后出现左侧搏动性头痛,以左颞、额部及眼眶为主,伴恶心、呕吐、畏光.无先兆症状及发热、鼻塞、流涕、流泪.自服止痛片无好转.
作者:王庆德;钟涛;王宏英;迟兆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05~2003-06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由波士顿眼病理学家Terry[1]首先报道.Terry发现本病的特点是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我院自2006-06月开始对早产儿进行ROP病变筛查工作,现将2006-06~2007-01 ROP筛查及其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鸿静;崔菊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青年脑梗死呈上升趋势,2002-06~2006-06,本院收治青年脑梗死6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顾杰;李秀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用灯盏细辛4支加入NS 250ml,iv gtt,qd + 甲钴胺片500μg,tid,口服. 对照组43例,单用甲钴胺500μg,tid,口服, 2组疗程均30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 对照组有效率60.4%,2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常乐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005-06~2006-06初次患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14d和90d时,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的差异,从临床角度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d、治疗第14d及90d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死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袁栋才;魏琰;张俊领;史志勤;王红梅;郗红艳;朱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骨后隐痛半年,加重20d入院.家族中有3人均因食管癌去世.体格检查:体型瘦小,胸骨叩击痛,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54次/min,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舟状腹.
作者:申树娟;翟文红;赵景志;李汉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2002 ~2006年26例脑外伤后脑积水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放弃治疗);术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得到改善.结论 中、重型颅脑外伤后脑积水是造成颅脑外伤后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诊断及治疗,可降低重型脑外伤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超;黄万振;崔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益肾活血汤,对照组用呋喃硫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健;李国庆;齐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现将我科2004年以来收治的21例卒中后高渗状态病人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3~65岁;大面积脑梗死13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入院时平均GCS积分6.5分,开颅去前瓣减压,颅内血肿抽吸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保守治疗2例,高渗状态早出现在发病后第2d,晚10d,大多在3~5d出现,高渗状态出现前均用甘露醇治疗,每次250ml静滴,3~4次/d,部分病人术前首次给500ml/d,液体量1500ml/d,糖盐水500ml,5%GS500ml,生理盐水500ml,另外给抗生素,保护胃黏膜药物等支持疗法.
作者:徐显贵;肖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2002-01~2005-06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男34例,年龄39~70岁,平均54岁.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的时间为6h以内.尿激酶以1万~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30万U,平均70万U.结果 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47例,并发脑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9例.结论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作者:孙海江;王建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72h)脑电图异常率为88.3%,功率谱分析显示患侧α频段功率值降低,慢波频段功率值增高,CT异常率为59.4%.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定侧与CT基本相符.结论 脑电图反映脑功能活动,对皮质缺血非常敏感,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于CT.
作者:张瑾;康素玲;王胜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脑血管昏迷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脑血管昏迷留置导尿管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各30例,2组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拔除导尿管前采用膀胱测压的方法排放尿液,对照组采用临床判断的方法排放尿液.结果 实验组在拔除导尿管后10例自行恢复膀胱排尿功能,对照组6例能自行恢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需行穴位刺激6例,对照组为13例,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需重新植入导尿管3例,而对照组为9例,P<0.05;2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实验组为(4.9±1.6)h,对照组为(7.3±2.0)h,P<0.005.结论 拔除导尿管前采用膀胱测压的方法排放尿液有助于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为研究TCD检查对临床诊断偏头痛的价值.方法 应用TCD检测技术对临床上CT及MRI检查无异常且偏头痛正处于发作期的180例患者与128例无头痛症状健康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0例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异常加快,明显高于对比组.结论 TCD能准确的检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颅内段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作者:丁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和护理. 方法 将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通过微泵注入尼莫通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观察. 结果 73例病人脑血管痉挛症状改善,头痛缓解.采用深静脉注射的病人无发生静脉炎,采用周围静脉注射的病人均发生静脉炎.结论 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明显降低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病死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瑞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本文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时放弃治疗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和医患关系提供合理的措施.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例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和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肝性脑病后选择放弃治疗.对放弃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治疗,协调医患关系.结果 对28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性脑病出现后放弃治疗原因分析,经济原因占57.1%(16/28),家属主动放弃占35.7%(10/28),个人信仰和土葬习惯占7.2%(2/28).对放弃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决策.结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临床上选择放弃治疗应慎重对待,医生应做出正确判断,与患方进行必要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酒金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