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枋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常在住院病人尤其在老年人和重症监护室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
作者:费建文;初海英;秦筱梅;程兆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日益受到重视,各医院脑卒中(康复)病区的纷纷设立就是一个例证.
作者:周士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失语症治疗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军队医院开展了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工作,使许多心理学家和言语病理学家进入了失语症研究的领域.
作者:汪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生活质量的改进,人们的生命已明显延长.因此,近年来老年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作者:孙蔚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特点是近几年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作者:杨明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影响因素. 方法对79例冠脉狭窄≥90%和(或)闭塞病变血管造影进行分析. 结果 79例严重冠脉病变有68例见侧支循环建立,其中右冠病变47例,伴侧支循环44例,占93.61%(44/47),前降支病变51例,伴侧支循环29例,占56.86%(29/51),回旋支病变26例,伴侧支循环20例,占76.92%(20/26).合并糖尿病39例,37例伴侧支循环,非糖尿病40例,31例伴侧支循环(P<0.05),合并高血压组49例,46例伴侧支循环,非高血压组30例,22例伴侧支循环(P<0.01). 结论严重冠脉慢性病变多数建立侧支循环,以右冠病变显著,糖尿病和(或)高血压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作者:程自平;徐岩;朱润硕;许邦龙;陈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水平并了解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者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CD62p)测定其活化血小板水平.其中有22例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 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CD62p水平为(21.72±7.5)%,较稳定型心绞痛(10.22±5.2)%明显升高,且较正常组(5.82±2.5)%高,3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前2者比较P<0.01,后2者比较P<0.05).且冠脉病变越重,CD62p水平越高. 结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D62p水平增高,对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吴瑞霞;张群林;王玮;潘庆敏;董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卒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在致残方面有偏瘫、两侧瘫、单瘫、言语障碍和认知障碍等.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们自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为60岁以上老年病人施行食管、贲门癌手术200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孟祥成;董吉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与非老年AMI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害情况及差异. 方法应用高分辨的血管外超声法检测148例老年AMI、非老年AMI、老年健康者、非老年健康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结果基础血管内径老年和非老年AMI组较老年和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硝酸甘油含化后血管内径扩张百分率AMI组差于健康组(P<0.01~0.05),老年组差于非老年组(P<0.05). 结论老年和非老年AMI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老年AMI较非老年AMI患者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
作者:徐默玲;陈亚萍;郑义通;许静;金艳;黄建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因为其发病率高,致死或致残而严重地威胁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竞蕙;戴嘉;梁英妹;吴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卒中80%为脑缺血,20%为脑出血.据报道,住院患者死亡高于社区治疗患者,因前者多数为危重或反复脑卒中,或伴有其他脏器疾病等.
作者:周士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治疗的临床试验已成功地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但由于目前的降压药均不能做到只降收缩压(SBP)而不影响舒张压(DBP)[1],在SBP降低的同时,容易使DBP过低,脉压(PP)增宽,从而造成新的心血管危险.进一步控制SBP和PP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作者:方将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疾病,老年脂肪肝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本文收集了门诊及体检经B超诊断的62例老年脂肪肝患者的资料,进行了临床分析,以了解老年脂肪肝的临床特点.
作者:郑有章;何有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61~72岁,急诊入院.胆总管、胆囊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胆管炎4例.
作者:陈文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常见.
作者:杨祖培;许虹;金水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方法使用放免法测定68例老年肺心病急性期、28例缓解期及28例对照组患者体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同步测定动脉血中氧分压(PaO2).观察T3、T4和TSH的变化,并分析PaO2与T3、T4的相关关系. 结果老年肺心病急性期的血清T3、T4水平分别轻度:(0.70±0.15)、(61.7±12.1)g*L-1;中度:(0.48±0.13)、(32.32±7.9)g*L-1,重度:(0.23±0.09)、(18.7±4.7)g*L-1.3组血清T3、T4显著低于缓解期(0.88±0.17)、(75.7±15.6)g*L-1和对照组(0.9±0.35)、(83.7±14.6)g*L-1(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T3、T4水平是正相关(P<0.05),轻、中、重度组和缓解组血清TSH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氧导致肺心病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并随着病情加重T3、T4水平显著降低.监测血清T3、T4水平有助于判断肺心病危重程度及其预后预测.
作者:雷卓青;唐秀光;郭清;陈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从肺脏免疫功能探讨老年肺炎的发病机制. 方法复制肺炎双球菌肺炎模型,分为青年对照组和模型组、老龄对照组和模型组.观察肺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肺泡灌洗液免疫球蛋白、纤维接合蛋白(Fn)和中性粒细胞计数. 结果肺炎的肺组织损伤老龄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青年模型组肺泡灌洗液sIgA和FN含量的降低和中性粒细胞、IgG增高均较青年对照组显著;与老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sIgA和FN降低,IgA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老龄对照组IgG含量的增高及sIgA、FN含量降低较青年对照组显著;老龄模型组IgA含量增高和sIgA降低较青年模型组显著. 结论肺脏中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及sIgA、FN含量减少与肺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增龄,肺脏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及sIgA和FN含量减少,致使肺炎老龄大鼠这种变化更为显著.
作者:李建生;张杰;杨戈;郭胜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而舒张压<90 mmHg时,我们称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作者:方媛;牟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病例患者女,66岁,因患抑郁症于2000年1月24日喝洁厕净(pH1.0)100ml自杀,经争诊抢救脱离危险,一直不能进食,仅靠静脉输液维持.
作者:王璋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