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老年人鼻出血31例报告

吴江;鲍学礼

关键词:内窥镜下, 微波治疗, 老年人, 鼻出血, 内窥镜技术, 后鼻孔出血, 治疗方法, 微波技术, 耳鼻咽喉科, 常见多发病, 治疗措施, 临床资料, 技术结合, 动脉分支, 下鼻道, 填塞法, 静脉丛, 后外侧, 应用, 医学
摘要:鼻出血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而后鼻孔出血则多见于老年人.因多源自位于下鼻道外侧的蝶腭动脉分支鼻后外侧动脉,故出血易涌向后部;亦可源于鼻-鼻咽静脉丛.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法,而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文献却较少见到.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进展,微波技术在医学上愈来愈多的应用,很多疾病的治疗措施得以更新.我们试将内窥镜技术与微波技术结合起来,用于老年人后鼻孔出血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以来72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经过及资料. 结果 72例中,50例与鼻中隔偏曲有关患者施行了鼻中隔矫正术并取得良好止血效果,其中有2例因再次鼻出血复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有10例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行数字减影造影及血管栓塞术成功止血;另有12例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及止血且效果良好. 结论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考虑施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数字减影造影及血管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鼻内窥镜下检查及止血效果好且痛苦小,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新;熊新高;汪广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8例致死因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患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而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病理的特点,发病率、病死率尤高.本院自1991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住老年COPD患者860例,病死58例,病死率6.74%.本文就58例死亡病例,分析其致死的直接原因及各种相关因素.

    作者:张蔚蔚;费建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外伤性迟发性后颅凹血肿15例临床分析

    老年外伤性迟发性后颅凹血肿并不少见.我院1992~1997年间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占同期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1.5%,同期后颅凹血肿的10%.本文拟对其伤因、致伤机制、及时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探讨.

    作者:李永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多数研究证实冠心病(CHD)患者为多基因发病机制.在CHD患者中,TNF基因多态性的作用尚不清.因此,我们对CHD患者TNF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状况,探讨TNF基因多态性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志群;郑宗富;马建芳;邱凤英;施水兰;陈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内科老年肺癌治疗特点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平均寿命也逐渐增加,人类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大.据1982年人口普查,上海市≥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43%,此比例居全国之首,2000年上海市≥65岁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4%左右,因此上海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作者:廖美琳;顾月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查及干预治疗

    目的了解正常老年人与脑梗死患者血总同型半胱氨酸(serum tot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的差异,并了解给予营养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血tHcy的变化. 方法共有214例入选者,脑梗死组:112例,男91例,女21例,63~80岁,平均(73.2±4.1)岁,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正常老年人组102例,男84例,女18例,61~78岁,平均(72.5±4.3)岁,2组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吸烟的程度及年份予以控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者予除外,避免影响结果.入选者在测定各项检测指标后,各组各随机分成2组,干预治疗组及非干预治疗组,干预治疗组患者予服用叶酸1.25mg qod,维生素B12 8μg qd,10月后,再予复查各项指标. 结果 2组血tHcy水平不相同,脑梗死组(16.03±5.06)μmol*L-1,正常老年人组为(11.69±3.04)μmol*L-1,存在显著差异(P<0.01);血tHcy水平越高,叶酸水平越低,相关分析发现血t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在脑梗死组分别为r=-0.413,-0.36;正常老年人组r=-0.329,-0.209.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tHcy水平均有下降,与非干预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当血tHcy值超过老年人的正常值(≥15μmol*L-1)时,其脑梗死的优势比OR值为4.9,95%CI:2.85~8.61.脑梗死组干预治疗前后因脑梗死再次入院的人数,非干预组比干预组为多. 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tHcy水平较高,补充营养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有助于降低血tHcy水平,以减少高tHcy对血管的毒性作用.

    作者:黄延焱;程梅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水平与血脂分析

    近年来研究显示血浆纤溶水平下降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纤溶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水平与脂蛋白代谢状况,以便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清芬;宋光耀;李润芝;陈树春;陈景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胃癌诊治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50%左右,男女发病之比为2.3∶1~3.66∶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5~57岁多见.临床早期表现常较隐匿、复杂多样、无特殊性,容易被忽视.据36届美国肿瘤年会报道,1999年在美国新发现的胃癌有21 900例,死亡为13 500例,能进行根治性手术者也仅有7 000例左右,与我国情况类同,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但由于多数学者十分关注老年胃癌患者的体质状况与预后的关系,积极防治原有的基础疾病,并采取措施以保持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因此多数老年患者都能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各国学者都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黄富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死亡原因. 方法对我院1993年至1999年12月44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9例,有2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脏事件、肺部感染及晚期恶性肿瘤.随访期死亡15例,12例死于晚期恶性肿瘤. 结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是其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是随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治疗术后心肺并发症,对降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有着主要作用.

    作者:马艳梅;赵玉生;王士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周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以往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坏死心肌在4~6周才能形成瘢痕,故曾主张急性期要严格休息4~6周,但长期卧床休息可引起肌力下降、体位性低血压、便秘、坠入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等.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或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国内已有关于AMI早期康复的报道,但对老年AMI早期康复治疗目前报道较少,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早期2周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老年AMI患者的病情影响.

    作者:陆昀;高凌;邱小忠;汤菊英;许苏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调脂治疗面临的挑战

    国际上里程碑性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已充分显示调脂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冠心病的益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病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总死亡率.基础研究也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还有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调脂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作者:叶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意义

    目的检测老年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用ELISA法测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老年人、正常年轻人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浓度. 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浓度高于正常老年人和正常年轻人(P<0.01);另外正常老年人的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高于正常年轻人(P<0.01) 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我们认为血清sICAM-1,sVCAM-1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观察指标.

    作者:沈华;蔡竞蕙;梁英妹;吴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吻合器吻合法在老年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低位直肠癌发病率高,常需永久性造口,且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因此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一直困扰着外科界.近20年来,直肠癌低位吻合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使经腹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在保肛手术中所占分额增大.

    作者:陆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肿瘤的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进步,已经逐渐发展为治疗肿瘤的第四手段.面向21世纪的肿瘤治疗,抗癌药物的发展将从细胞毒性药物的攻击转向非细胞毒性靶向性药物的调节.其中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将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作者:储大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人闭锁综合征2例报告

    闭锁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国内文献已有报告,但老年人闭锁综合征未见报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老年人闭锁综合征,连同国内文献报道31例闭锁综合征中的老年人闭锁综合征8例,共10例与国内文献报道23例非老年性闭锁综合征比较,就老年人闭锁综合征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程曙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脊液铜、锌水平与老年期痴呆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铜、锌与老年期痴呆的关系. 方法对5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和38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SF行铜、锌浓度和蛋白检测.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D组和AD组CSF铜有显著性升高(P<0.01),铜/锌的异常率达62.1%和60.5%,大于铜(50%,42.1%)、蛋白(41.4%,8%)和锌(3.4%,8%)的异常率.AD组CSF锌有显著性降低(P<0.05);VD组和AD组相比,铜、蛋白和锌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SF铜、锌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类疾病与铜、锌参与的免疫和代谢有关.对于该疾病的诊断,铜/锌较其他3项指标更具有价值.

    作者:邵泽伟;山凤莲;程刚;李宪章;张军臣;盛丽;常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保健干部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保健干部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 00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保健干部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结果 889例(88.4%)有慢性病史,居前2位的是高血压和冠心病;脑卒中是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的重要因素;生活质量客观评价,良10.2%,中81.1%,差8.7%. 结论应针对老年保健干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瑾;牛秀凤;周燕敏;姚我清;刘瑞雪;邓建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104例回顾性研究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从国内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NHL发病的高峰在20~40岁,约占50%,而在西方国家,NHL的发病中位年龄一般在60~70岁,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保健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明显延长,NHL患者病例数也可能随之增高.我们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NH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老年患者和青壮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

    作者:蔡竞蕙;张冰;王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593例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血脂现状的调查

    目的分析本市593例45岁以上健康男性的血脂现状. 方法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TC、TG、HDL-C、LDL-C均值分别为4.84和5.03、1.51和1.46、1.05和1.18、3.08和3.11(mmol*L-1).TC、TG和LDL-C在70~74岁组达到高峰.老年期TC、HDL-C明显高于老年前期.两者高TC血症、高TG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及低HDL-C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4.5%和23.3%、10.3%和12.6%、18.8%和15.1%、15.4%和6.9%,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59.0%和58.0%. 结论本组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提示该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高,应采取合适干预措施.

    作者:朱永松;陆惠华;方宁远;虞华英;郑迪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老年人鼻出血31例报告

    鼻出血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而后鼻孔出血则多见于老年人.因多源自位于下鼻道外侧的蝶腭动脉分支鼻后外侧动脉,故出血易涌向后部;亦可源于鼻-鼻咽静脉丛.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法,而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文献却较少见到.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进展,微波技术在医学上愈来愈多的应用,很多疾病的治疗措施得以更新.我们试将内窥镜技术与微波技术结合起来,用于老年人后鼻孔出血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吴江;鲍学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