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抗凝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徐默玲;郑义通;陈亚萍;徐欣

关键词:老年患者, 冠脉, 溶栓治疗, 顽固性, 治疗方案, 恶性心律失常, 非创伤性, 不稳定心绞痛, 药物治疗, 血管重建, 全身情况, 患者预后, 固定模式, 安全性, 泵衰竭, 临床, 疗效, 国内, 猝死
摘要:血管重建是顽固性不稳定心绞痛(UA)主要治疗方案,然老年患者由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创伤性治疗.但老年顽固性UA更易发生急性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较年轻患者预后更差.药物治疗顽固性UA还无固定模式,国内外虽有抗凝或抗凝加溶栓治疗UA的报道,但对老年患者疗效如何?安全性如何?未见报道.为老年患者寻找快速、安全、有效的非创伤性治疗方案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这一目的进行观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下尿路疾病316例视频汽化电切术的应用

    我们1997年2月~2001年3月,应用视频汽化电切术治疗老年人下尿路疾病31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毅;周志耀;张世革;乔迪;吴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致老年人肠梗阻2例报告

    我们发现2例因原因不明的腹痛和消化道出血作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引起肠梗阻,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正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直肌前鞘悬吊术纠治子宫及或阴道穹窿脱垂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妇女人数迅速增加.过去由于产伤造成的子宫脱垂、生殖道损伤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今,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盆底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子宫脱垂、内脏膨出的发生逐渐增加.因子宫切除而在数年后发生阴道穹窿脱垂、肠疝等亦并非少见.如何纠治、预防这一病变,本科采用了阴道残端与腹直肌前鞘悬吊术,子宫直肠凹封闭术,对35例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取得了预期效果.

    作者:王淑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化系统疾病致心电图改变38例分析

    我科自1997年以来,以消化系统疾病收入院的老年患者292例,急查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者3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燕燕;郭春林;刘桥生;黄绍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5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或药物的滥用,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报道日益增多.药物所致的ARF约占34.2%,在老年人发生率更高.本文总结我院26年中53例老年药物性ARF的临床特点.

    作者:曾鸣;王笑云;王小兵;俞香宝;沈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一步PCR 3条引物法,对287例老年EH(高血压组)和301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分型,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计数,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高血压组DD型基因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4%和30.5%,对照组分别为9.3%和31.2%,经χ2检验,2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EH)无关.一步PCR 3条引物法更准确可靠,可减少DD型错判率.

    作者:巩云霞;庞小芬;朱理敏;沈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1与硝酸甘油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方法将135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PGE1组(治疗组)68例,硝酸甘油组(对照组)67例.治疗组应用PGE1100μg静滴,1d1次,7d为1疗程;对照组硝酸甘油10mg静滴,1d1次,7d为1疗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心电图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周径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血液流变学参数. 结果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8%和8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9%和80%.心功能测定EF、FS、SV明显改善者治疗组占72%,对照组占70%.但血液流变学效应改变,治疗组得到明显改善58例(85%),而对照组仅有18例(27%)略有改善,2组差异非常明显(P<0.01). 结论 PGE1具有强效扩张冠状动脉,同时又能改善血液高粘性及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作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新型药物在临床上观察使用.

    作者:陈林;梁永会;龚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性脊柱病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脊柱也会相应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可以影响脊柱的任何一个节段,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椎间盘、椎体、小关节、韧带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正常的脊柱退变和老年性脊柱病变虽各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脊柱退行性变是老年性脊柱病变的病理基础.所以本文首先回顾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的变化,然后再介绍老年性的脊柱病变.

    作者:刘海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肺心病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与血液流变学改变

    我们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PGI2)的稳定产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液流变学进行了观察,试图了解它们在肺心病中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

    作者:辜燕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 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AD患者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孕酮、雌二醇、睾酮的水平,并与健康老年组进行比较. 结果女性AD患者血清中雌二醇含量(15.13±2.97)pg*ml-1明显低于对照组(18.41±2.91)pg*ml-1. 结论 AD患者存在性激素失衡,尤其是女性AD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明显,揭示了AD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有关,表明适当调节性激素水平可能有助于AD的防治.

    作者:符晓苏;朱建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期精神障碍3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方法对符合CCMD-2-R的352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老年期精神障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38∶1),阳性家族史在功能性精神障碍中更为显著(P<0.05),发病诱因较多(54.5%),起病以急性和亚急性多见(54.0%);功能性精神障碍与器质性精神障碍之比为1.59∶1,而器质性精神障碍70岁以后明显增多,其中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常见(47.1%),其次为阿尔茨海默病(39.0%). 结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陈恩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胃嗜酸性肉芽肿15例报告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发生于老年人可能与其生理特点及长期胃溃疡的刺激有关,现将我们诊治的15例老年人胃嗜酸性肉芽肿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戴新泉;李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言--重视老年骨关节病的防治研究

    20世纪人类社会重要的现象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9千万,占总人口的6.96%,而65岁以上老年人中,骨关节病的发病率为8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今后的10年定名为骨关节病10年.这种提法,对全世界卫生机构官员及老年医学工作者,对老年性骨关节病的重视程度及其防治研究工作无疑将有重大的号召力.本期专题重点介绍了老年人几个常见部位的骨关节病的现状及进展,希望全社会,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能对此方面的工作引起重视,在今后的10年期间里,为骨关节病的防治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吕厚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心病合并重症低钠血症44例分析

    低钠血症是慢性肺心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肺性脑病并发低钠血症,易误诊.常常贻误抢救时机.我院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328例,现从中筛选出44例合并重症低钠血症患者,作一分析,并对其原因作扼要讨论.

    作者:冷荣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脱氢表雄酮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DHEA的水平,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DHEA的平均水平是(3.342±1.438)ng*ml-1,而对照组为(6.664±1.624)ng*ml-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可能与其血浆DHEA水平的下降有关,DHEA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诊断指标.

    作者:刘中霖;邢诒刚;陶恩祥;刘;军;吕瑞妍;肖颂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瓣膜损害与功能失调研究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DCVD)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与瓣膜损害及功能失调程度相平行,超声检查是确诊DCVD的主要手段.我们对468例50岁以上患者行心脏超声探查,对DCVD发病情况、瓣膜损害与功能失调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张磊;龚倩;李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便血68例临床分析

    1995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68例以便血为主诉的老年患者(肛门疾患除外),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350例老年人异常视力的临床分析

    青壮年时具有良好视力,进入老年期后因出现视力减退而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少见.临床上裸眼视力≥1.0为正常视力,而<1.0则视为异常视力.为探索老年人出现异常视力原因,作者分析了自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350例老年患者的眼科检查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峰峰;沈德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拇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又称骨性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分原发和继发2种.前者,原因不明,多见于老年人;后者源于关节畸形、创伤或炎症,无年龄限制.这里所述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可发生于手的任一关节,但临床上还是以手指远侧指间关节和拇指腕掌关节炎多见.前者常累及多个手指,除了疼痛,还有骨质增生所致的关节背侧隆突畸形,即Heberden结节,但手的功能却无大妨碍,因为远侧指间关节只要残留25°~30°的活动就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治疗以保守为主.但是后者则不然,由其引发的腕掌关节疼痛、桡背侧半脱位、拇指内收及鹅颈畸形可严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田光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属于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消失,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退变的速度超过修复及再生的速度.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慢性发展的关节肿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并伴有继发性滑膜炎.初人们曾认为这是一种非炎症性的增生性关节炎,但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它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环境、代谢和生物力学等.有人预测,21世纪前10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骨性关节炎的分类和亚型的定义,以及各种临床表型的基因型,并根据特定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吕厚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