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8例临床研究

张晓琳;董仰曾

关键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力, 视野, 双眼
摘要:目的:探讨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46只眼)视力损害严重,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视盘低荧光.结果:经多种方法治疗,视力提高32只眼(69.6%),双眼视力相等14例,占36.8%;视野改善21只,双眼视野缺损一致26例,占68.4%.结论: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0年~2002年4月,我们应用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6例,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天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1998-01~2001-6手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34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华强;孙树立;王春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患者30例康复治疗体会

    我院收治30例脑出血病人,现将康复期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居永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轻或重的持续性残疾,机能障碍及并发症,这些变化使患者在家庭及朋友间的角色也有所改变,从而可能导致许多情感和行为障碍,其中抑郁常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

    作者:张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2例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报告

    本院从1996-02~2000-11共收治小儿颅内出血52例,其中新生儿33例(63.5%),婴儿17例(32.7%),幼儿2例(3.8%).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继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10例临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袭,早期症状各异,患者常常反复求诊于骨科、神经科、理疗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容易引起误诊.2001-01~2001-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该类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拜新同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把血压降低到合适水平,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从1998~2001年,我们通过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人116例采取降压治疗,对预防再次并发脑卒中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占红;李援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量泵的应用对新生儿医源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在新生儿输液过程中,液体需要24h均匀持续静脉维持,这样可减少高血糖、低血糖、水肿等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98~2001年有38例早期新生儿在输液时应用微量泵,与同期未用微量泵的30例早期新生儿作对照.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丰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罗华宁片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80例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用药探讨罗华宁片治疗高血脂症,证实其治疗高血脂症的显效性.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进行口服罗华宁片治疗8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查TC、TG、HDL-C、LDL-C,发现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TG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华宁片治疗除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外的高血脂症疗效肯定.

    作者:常红娟;常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

    我院自1994~2002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50例,占同期住院各种脑血管病的4.3%,65岁以上者占40%.现将65岁以上(老年组)的20例与同期65岁以下(对照组)的30例进行对比,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晋山;郭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救治成功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d,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1d于2001-08-22入本科治疗.于入院前2d出现双下肢无力,迅速加重且上升至双上肢无力,入院当天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次/分,血压15/10kPa,呼吸32次/分,呈吸气性呼吸困难.

    作者:胡团敏;黄永德;何文钦;叶迎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与血钙的关系分析

    本文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钙之间的关系,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76例窒息新生儿中查过血钙的54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昏迷患者的胃管置入法的探讨

    昏迷者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促进身体的康复.往往需要安置胃管进行鼻饲,以供给患者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护士必须掌握好胃管置入的操作,以减少病员不必要的痛苦.

    作者:陈玲红;陈韵瑜;林平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0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前囟或人字缝硬膜下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有山;刘玉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硬膜外阻滞下辅助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硬膜外阻滞下,分别辅助氯胺酮和咪唑安定、芬太尼和氟哌利多病人对术中内脏牵拉的反应,评价上述两组药物在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应用对术中牵拉反应的对抗情况.

    作者:付金厚;张彩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70名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0.5mg,每周2次,共18次,两组病人每2周门诊或电话追踪随访,登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在脑卒中患者6个月的观察中,预防组的感染人数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减少发病次数,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作者:周钦;曹传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SAH均行腰穿放出5~20ml血性脑脊液,在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氧气5ml,对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时间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113例注氧3~6次,平均4次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51.3%;好转39例,有效率35.3%;并发脑梗死9例(7.9%),轻度脑积水4例(3.5%).结论:注氧脑脊液置换可有效提高SAH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郎胜利;梁春丽;廉三虎;韩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低场强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16位29~60岁无明显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 TOF MRA)行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动脉瘤,均手术证实.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运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能为其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依据,且无放射性,无创伤,不需要对比剂.

    作者:吴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血光量子疗法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应用自血光量子(UVB)治疗脑血管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但都是对UVB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对其远期疗效的观察报道甚少.我科自1993年以来应用UVB治疗脑血管病1500多例,对其中37例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回输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1~1.5年以上远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和凤;彭军;王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发性脑出血68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出血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但复发性脑出血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为探索其特点,现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68例复发性脑出血进行分析.

    作者:温昌明;张宝朝;朱喜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