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我们对38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西拉普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素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新生儿输液过程中,液体需要24h均匀持续静脉维持,这样可减少高血糖、低血糖、水肿等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98~2001年有38例早期新生儿在输液时应用微量泵,与同期未用微量泵的30例早期新生儿作对照.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丰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神经内科目前收治的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比较多,为了提高对脑血管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此浅谈对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韵瑜;陈玲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01~2001-8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人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燃;徐宝伟;张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卒中早期病人入院时常有高血压,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严重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生命威胁,是急性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急性降压治疗似乎合乎逻辑,但临床试验证明急性降压对卒中病人是有害的.本研究主要观察测量脑卒中早期血压增高及其在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中的意义,为合理降压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岚;桂芗湘;李玫;瞿浩;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年开始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脑室出血,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富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把血压降低到合适水平,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从1998~2001年,我们通过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人116例采取降压治疗,对预防再次并发脑卒中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占红;李援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前囟或人字缝硬膜下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有山;刘玉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10万至2/10万[1].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基础,血肿会逐渐扩大,不采取手术治疗则血肿难以吸收.我院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年半后血肿自行完全吸收,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亦平;张宝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科从1996-01~1998-01月收治32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痛患者,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温静;马丽影;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氯氮平(Clozapine)系国产的一种广谱抗精神病药物,目前临床使用广泛.现将我们观察的1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前后引起的脑电图改变报告如下.
作者:娄明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3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7例,总有效率100%.起效时间平均3d.局部反应轻微,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作者:钟建国;宋维庚;陈红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其服药规则与否和高血压病程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并发脑血管的人数显著高于规则服药者.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正规服药,对减少脑血管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强;乔鹏;杨丽红;杨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出血病人早期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康复与运动康复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5例,应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200mg溶于生理盐水200ml静滴,10天一疗程.对照组4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200ml静滴,10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赛莱乐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作者:彭小兰;赵静;严雯;吴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儿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树禄;赵兵;赵仙;李玉清;安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将我院1998~2001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以探讨SAH对心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珍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现将脑卒中后28例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45例脑卒中患者均为1996-03~2002-01急诊留观察及住院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男性185例,女性60例,平均60±13岁.其中脑出血81例,脑梗死1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
作者:张秋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比较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一二聚体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其安全性.结果: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从治疗后3天即出现明显效果.在治疗7、14d的CT扫描治疗组的低密度缺血灶体积(10.45±2.24ml,8.16±1.81ml)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组(82.50%)优于对照组(65.00%),有显著性差异(P=0.04).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P=0.03),D一二聚体升高(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映.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月叶;刘乐喜;刘远洪;郭雅聪;牛好敏;张红菊;郝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汪保孝;王根绪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