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郑艳
脑血管病病人可因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咽后壁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不会咀嚼,我们可针对其特点进行鼻饲,体会如下:
作者:黄艳玲;马丽影;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许多报道证实脑囊虫病与脑卒中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来自囊虫病高发区,而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患者,应警惕囊虫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性.现将我院1991~2002年收治的20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习予祥;秦玉翰;黄志梅;丁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根据临床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方法,对98例新生儿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分析.
作者:孙彩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牵正膏外敷治疗和激素等治疗.结果:牵正膏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有确切疗效.
作者:张宗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于1997年4月出现双下肢力弱并逐渐萎缩,病症缓慢加重.自2000年1月份起,逐渐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定,垂足.
作者:杨培全;龙健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部痉挛的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的13例手部痉挛病人肢体痉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本疗法是治疗手局部痉挛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小儿惊厥在临床上发病多突然,表现凶险,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甚至时间更长,有时反复发作,而且不经过适应处理和精心护理,相当一部分不能很快恢复,可形成惊厥持续状态.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或发生严重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经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焦启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年开始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脑室出血,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富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科自2000-04~2002-03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开颅)在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郝彬;马冀;余少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将我院1998~2001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以探讨SAH对心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珍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将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35例老年患者(60岁以上)均做CT平扫,其中8例同时增强扫描.结果:35例分别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血肿,其中以低密度者较多.结论:CT扫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洪增;王建洲;关文华;顾仁骏;张中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穿枝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大脑半球白质和脑干缺血性病变.自从CT问世以来,经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越来越多,现将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308例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近8年开展脑性瘫痪(脑瘫)综合治疗,采用穴位封闭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对收治的脑瘫患儿中的208例进行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丽萍;王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神经内科目前收治的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比较多,为了提高对脑血管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此浅谈对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韵瑜;陈玲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周期性瘫痪病例132例,查T3、T4、TsH,符合甲亢诊断36例,予补钾及治疗甲亢药物治疗.结果:周期性瘫痪发作减少或消失.结论:周期性瘫痪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等检查,查明病因,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郭艳平;张向东;杨清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9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17例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2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2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1例.经5个月~4年随访,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小兵;张永红;刘娟;张景龙;李光;郭勇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又称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是一组病因不明,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0.686 kPa,并且除外脑脊液外漏、中毒、内分泌疾病、低血压、脱水等情况的一组临床较少见的疾病.该病预后良好.由Schaltenbrand于1938年首先报道.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我院1986~2001年所收治的11例SIH病人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李志平;谢向东;钱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把血压降低到合适水平,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从1998~2001年,我们通过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人116例采取降压治疗,对预防再次并发脑卒中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占红;李援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钙之间的关系,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76例窒息新生儿中查过血钙的54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盐酸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为阿片受体纯拮抗剂.
作者:张环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