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佃芹;刘桂娟
妊娠高压综合征(PIH)是妊娠期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是指妊娠20W后发生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国内报告发病率约9.4%,在孕妇死亡原因顺位的第二位,因此加强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我院自2000-01~2001-12应用小剂量熟大黄预防PIH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RamSay Hunt综合征亦称耳带状疱疹或膝状神经节炎,因早由RamSay Hunt 于1870年记载而命名,该病较少见,可占周围性面瘫的3%~12%[1].1981~1999年我科诊治46例该病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对本病的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昆;郭冬菊;庞聪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脑梗死急性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和糖尿病一样可加重脑组织损伤.我院近两年来收治脑梗死患者20例,其血糖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先证者Ⅲ2,女,32岁,2001年11月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于1990年起出现行走不稳、易跌,渐出现语言含糊不清,进食、饮水易呛咳,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就诊时症状明显,搀扶下勉强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家人。查体:站立不稳,双眼轻度水平性眼震,指鼻试验、轮替快复试验、跟膝胫试验、起坐试验、反跳试验均为阳性。无肌肉萎缩,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头颅MRI:小脑萎缩。临床诊断: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作者:黄志东;顾承志;黄怀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变化.方法:对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清酶的检验.结果:其中血清酶升高者25例(占21.2%),各项血清酶均值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分析有助于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王元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01~2001-8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人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燃;徐宝伟;张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SVATE-4)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隔日1次,共3次,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朱海清;陈泉坤;康平;邓国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CO中毒是北方冬季的常见病,其首发症状和迟发症状均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对CO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现将我院50例CO中毒患者的CT影像改变进行回顾和分析.
作者:张孟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早期双鞘内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超;郭大峰;王东伟;亢慧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2000年~2002年4月,我们应用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6例,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天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现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自我保健指导、住院指导、出院指导教育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庞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源性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源性水肿患者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每日80~100ml不等,20d为一疗程,可应用1~2个疗程.同时,与常规应用丹参针或川芎嗪针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较临床常规治疗者效佳.
作者:时新艳;李富慧;方建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几年来应用自血光量子(UVB)治疗脑血管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但都是对UVB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对其远期疗效的观察报道甚少.我科自1993年以来应用UVB治疗脑血管病1500多例,对其中37例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回输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1~1.5年以上远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和凤;彭军;王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效的治疗方法,1998-02~2001-04我院对出生后24h入院的中、重度HIE患儿应用纳洛酮治疗,并作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薛春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9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17例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2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2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1例.经5个月~4年随访,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小兵;张永红;刘娟;张景龙;李光;郭勇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84例发病24h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比灵5mg,口服2/d,同时予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60mg口服,4/d,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9.5%;对照组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7.1%.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
作者:宋占龙;许洪发;毕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3-05~2001-05共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40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爱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牵正膏外敷治疗和激素等治疗.结果:牵正膏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有确切疗效.
作者:张宗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贝尔面瘫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它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1].作者采用综合疗法收治35例贝尔面瘫,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王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08~2000-06使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燕;高亮;迟玉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