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五加对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刘宏伟;马红军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 颅脑损伤后, 精神障碍, 神经功能康复, 常规治疗, 观察疗效, 患者
摘要:本研究对52例颅脑损伤后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进行比较,观察疗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双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46只眼)视力损害严重,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视盘低荧光.结果:经多种方法治疗,视力提高32只眼(69.6%),双眼视力相等14例,占36.8%;视野改善21只,双眼视野缺损一致26例,占68.4%.结论: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晓琳;董仰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45例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树禄;赵兵;赵仙;李玉清;安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SAH均行腰穿放出5~20ml血性脑脊液,在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氧气5ml,对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时间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113例注氧3~6次,平均4次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51.3%;好转39例,有效率35.3%;并发脑梗死9例(7.9%),轻度脑积水4例(3.5%).结论:注氧脑脊液置换可有效提高SAH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郎胜利;梁春丽;廉三虎;韩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心综合征149例临床分析

    我院对1996-05~2001-12收治的心电图资料完全者3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脑心综合征149例.

    作者:杨中锋;亓伟;张洪臣;左绍祥;徐晓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CT及MRI临床应用,癫痫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CT、MRI、脑电图相关因素,本文对我院1996-12~2001-12收治1850例中风病人,其中首次中风后继发癫痫100例,作一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宝朝;潘燕;殷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13例报告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部痉挛的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的13例手部痉挛病人肢体痉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本疗法是治疗手局部痉挛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分析

    本文将我院1998~2001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以探讨SAH对心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珍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萎缩38例临床疗效观察

    脑蛋白水解物是幼小动物大脑组织的提取物,主要含神经多肽基因、核苷酸、神经介质和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是调控神经发育,决定神经细胞分化及轴索伸展方向的物质.本文应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38例因脑血管病所致的脑萎缩的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丽;常乐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腓骨肌萎缩症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于1997年4月出现双下肢力弱并逐渐萎缩,病症缓慢加重.自2000年1月份起,逐渐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定,垂足.

    作者:杨培全;龙健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病人早期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康复与运动康复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2例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报告

    本院从1996-02~2000-11共收治小儿颅内出血52例,其中新生儿33例(63.5%),婴儿17例(32.7%),幼儿2例(3.8%).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继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低血糖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早期诊断

    笔者在近年急诊临床工作中,所遇24例各种原因所致低血糖合并精神神经症状者作一重点分析,并对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作一讨论.

    作者:张新苗;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70名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0.5mg,每周2次,共18次,两组病人每2周门诊或电话追踪随访,登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在脑卒中患者6个月的观察中,预防组的感染人数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减少发病次数,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作者:周钦;曹传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6年开始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脑室出血,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富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惊厥临床分析

    现将我科从1997~2001年共收治216例惊厥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激酶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报告

    我们用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刘葛霞;尚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急性期入院血压的临床意义与分析

    脑卒中早期病人入院时常有高血压,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严重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生命威胁,是急性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急性降压治疗似乎合乎逻辑,但临床试验证明急性降压对卒中病人是有害的.本研究主要观察测量脑卒中早期血压增高及其在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中的意义,为合理降压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岚;桂芗湘;李玫;瞿浩;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RamSay Hunt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RamSay Hunt综合征亦称耳带状疱疹或膝状神经节炎,因早由RamSay Hunt 于1870年记载而命名,该病较少见,可占周围性面瘫的3%~12%[1].1981~1999年我科诊治46例该病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对本病的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昆;郭冬菊;庞聪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进展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1].人们经过100多年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现代影像学、现代神经眼科学、现代病理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基础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属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位于蝶鞍区,位置较为重要,且部分肿瘤侵及或(和)包绕颈内动脉或其他邻近重要结构,呈侵袭性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造成术后复发,给治疗带来困难.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性高和治愈率低,一直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是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主要难题之一.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现代影象学等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其近年来有关病理和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牛光明;薛德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病人的降温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温度不对称,皮肤干燥无汗.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

    作者:黄燕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