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彪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四十余载,善于风湿疾病的诊治.吾有幸师从于其左右,深受启迪.现将其临床治痹证的用药宜忌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杨翠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前胸挤压法治疗胸椎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胸前挤压,结果60例经3~10次手法临床治愈.结论 前胸挤压法治疗胸椎错位疗效确切.
作者:潘米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系,创建和谐医院,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依然集中在医院方面,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与社会总体需求和期望有较大差距,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这种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既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影响到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好医患关系,是创建和谐医院的核心,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实践和调研,本文试就常见的影响医患关系的四种因素作如下探讨,并探索性提出创建和谐医院的对策.
作者:陈树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天麻别名:明天麻、白龙草、持箭根.来源:为兰科职务天麻Gastrodiae elata Bl.的块茎.化学成分:含天麻甙(gastrodin)、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
作者:张建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中医教育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依据认知科学的原型理论、类比迁移、前瞻性学习、内化与近发展区等原理探讨中医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认知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杜立英;刘庚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饱胀,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早饱,嗳气,烧心泛酸,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适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有此症状群者约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20%-30%,可谓发病率之高,但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至今也未有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予川;魏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好发于掌跖部位,本病目前病因不明,有些学者怀疑它与感染灶有关,认为它是脓疱性细菌疹;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本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3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小21岁,大53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短1月,长10年.
作者:宋群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就内伤发热的病因,通常我们遇到的阴虚、气阴两虚者较多,而就形成阴虚、气阴两虚型内伤发热机制本人有新的体会,兹举例如下.
作者:姜荣龙;周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过敏性鼻炎与中医鼻鼽相似,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特征的鼻病,常年可见,以春季发病较为多见,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电针加中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靖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治疗组40例艾滋病病人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检测念珠菌的镜检、培养情况.结果 消糜颗粒治疗该地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制霉菌素片.结论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率高.
作者:姜枫;卫淑华;郭会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健脑通络法治疗;对照组26例,均未接受或中断中医治疗.随访1.5年,观察随访前后复发人数和次数、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复发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②1.5年后治疗组E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1.5年后治疗组新增或增大病灶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通络法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
作者:郭明明;韩群英;郑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方法探讨.方法 :中医手法复位后于肱骨内外髁处打入交叉克氏针、小夹板外固定,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 :术后无明显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较有优势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刘洪彬;秦中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月经是妇女胞宫在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下,产生的有规律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月经病是妇科的常见疾病.
作者:陈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神经系统损害是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艾滋病患者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周围感觉神经病当中,肢体麻木是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历代医家对于麻木的病因病机,认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艾滋病相关周围神经损害所致肢体麻木症状,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留滞为标.其病机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筋脉失养.
作者:刘向哲;蒋自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马钱子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约十来种,而今沿用了净制、砂烫、油炸等几种方法,现代仅就生品和炮制品从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比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为其炮制工艺改进和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对历史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马钱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科学地进行研究探讨,更好地提高马钱子的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马钱子炮制品.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将胃脘痛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对照组89例,口服维酶素片,果胶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43.48%,总有效率为96.74%,对照组分别为24.72%、79.7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艳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艾滋病的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治疗艾滋痛疗效是肯定的.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复方研究、治疗时机等方面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晓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5000张,分析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结果 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28.50%,抗感染药物使用合格率为91.4%.结论 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表现联合应用不合理,临床医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作者:姬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辨证准确与否,是临床疗效的关键.现在临床上不辨证、不会辨证、辨证不准、辨证结论不统一等情况严重存在.证候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证候.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