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青
辨证准确与否,是临床疗效的关键.现在临床上不辨证、不会辨证、辨证不准、辨证结论不统一等情况严重存在.证候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证候.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就内伤发热的病因,通常我们遇到的阴虚、气阴两虚者较多,而就形成阴虚、气阴两虚型内伤发热机制本人有新的体会,兹举例如下.
作者:姜荣龙;周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方法 以荆防败毒散为基本方辨证不同给予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3-7日.结果 36例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荆防败毒散的同时,又用其它药物,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晓;董子明;林小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银菊汤治疗淋菌性阴道炎38例,并与西医药治疗30例对照,疗效较后者为优,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侯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是由衣原体、支原体和念珠菌等引起,其中衣原体和支原体为常见,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毒、副作用较大,疗效欠佳.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洁阴灵冲剂加强力霉素片(治疗组)与单用强力霉素片(对照组)各45例进行治疗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秋燕;王国安;许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参香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腹部手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服用参香汤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照组(31例)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对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以肛门排气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平均为45小时,对照组则平均为62小时.结论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进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灾难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各种灾难和疾病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学习急救技术,提高急救现场的自救互救能力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而作为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的教学基地,应如何利用其优势,结合临床实践,对实习期医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急救技术培训,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作者:何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把疗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搞上去,是疗养院管理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院地处京郊温泉疗养圣地,曾是两朝皇家行宫,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科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疗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分析疗养院发展的契机,总结疗养院发展的经验,从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寻找疗养院发展的出路.实现疗养院跨越式发展,是要解放思想,找准症结,抓住优势,找到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逐步突破的方法,通过制度创新,调动积极因素.做好每一件实事,逐渐实现疗养院的整体跨越式发展.
作者:顾平;魏素丽;周宜强;杨建宇;王黎军;孙永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郑绍周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四十余载,精研医典,学验俱丰;善于选方加减,理法严谨,学有渊源,且圆通活变,别具匠心,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病.郑师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法治疗痿证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郑师治疗痿证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杨俊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半夏泻心汤来源<伤寒论>.组成: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疾病,症见肢体麻木或疼痛,半身汗出,或见胸闷、心悸、烦躁、呕逆等.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益气补其虚.七味相配,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证悉平.若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痰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茯苓;心悸者,加朱砂、远志、酸枣仁等.
作者:李广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当今,精神情绪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祖国医学很早就认为七情太过或不及、兴奋与抑制均会引起疾病,尤其癌症.通过调查癌症发病与死亡前的有关情绪,证实了癌症发病与精神紧张、,忧虑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健脑通络法治疗;对照组26例,均未接受或中断中医治疗.随访1.5年,观察随访前后复发人数和次数、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复发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②1.5年后治疗组E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1.5年后治疗组新增或增大病灶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通络法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
作者:郭明明;韩群英;郑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从方剂学教学角度探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方剂组方规律的关系,在方剂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藏象学说相关内容,分析方剂立法及药物配伍规律,可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领会方剂学的组方思路,逐步建立中医辩证思维能力.
作者:沙塔娜提·穆罕默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5000张,分析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结果 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28.50%,抗感染药物使用合格率为91.4%.结论 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表现联合应用不合理,临床医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作者:姬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好发于掌跖部位,本病目前病因不明,有些学者怀疑它与感染灶有关,认为它是脓疱性细菌疹;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本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3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小21岁,大53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短1月,长10年.
作者:宋群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眼科虹膜刀隐切术治疗肛裂,疗效满意,现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6例中,男101例,女155例,年龄14-70岁,病程1-20年,以青年及产后妇女居多.肛裂部位:后正中位164例,前正中位71例,前后正中位21例.Ⅰ期肛裂51例,Ⅱ期肛裂103例,Ⅲ期肛裂(合并肛乳头肥大,皮赘外痔者)102例.合并混合痔者76例,合并内痔者29例.
作者:韩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神经系统损害是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艾滋病患者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周围感觉神经病当中,肢体麻木是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历代医家对于麻木的病因病机,认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艾滋病相关周围神经损害所致肢体麻木症状,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留滞为标.其病机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筋脉失养.
作者:刘向哲;蒋自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鼻骨骨折患者,于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分析重建影像诊断鼻骨骨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结果 在显示鼻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移位等空间信息方面,三维影像明显优于平片和二维影像.结论 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鼻骨的空间解剖关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道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艾滋病的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治疗艾滋痛疗效是肯定的.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复方研究、治疗时机等方面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晓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