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系中医藏象学说阐释方剂的组方规律

沙塔娜提·穆罕默德

关键词:藏象学说, 方剂组方, 教学
摘要: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从方剂学教学角度探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方剂组方规律的关系,在方剂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藏象学说相关内容,分析方剂立法及药物配伍规律,可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领会方剂学的组方思路,逐步建立中医辩证思维能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前胸挤压法治疗慢性胸椎错位60例

    目的 观察前胸挤压法治疗胸椎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胸前挤压,结果60例经3~10次手法临床治愈.结论 前胸挤压法治疗胸椎错位疗效确切.

    作者:潘米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木香类药材的来源与鉴别

    木香类药材大多数来源于菊科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在商品和使用中,木香的名称众多,来源各不相同,功效不完全一样,经常互相混用,应注意区别.

    作者:周继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刘寄奴临床运用举隅

    刘寄奴,味苦,温,归心、肝、脾经.其主要功效为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笔者临床运用刘寄奴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显效,现举例如下:1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

    作者:郭佳堂;殷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郑绍周教授治疗痿证的经验

    郑绍周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四十余载,精研医典,学验俱丰;善于选方加减,理法严谨,学有渊源,且圆通活变,别具匠心,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病.郑师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法治疗痿证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郑师治疗痿证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杨俊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伤发热诊疗新体会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就内伤发热的病因,通常我们遇到的阴虚、气阴两虚者较多,而就形成阴虚、气阴两虚型内伤发热机制本人有新的体会,兹举例如下.

    作者:姜荣龙;周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论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本文在关注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的同时,强调从事艾滋病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探讨既保护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又要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作者:朱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96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治疗35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 :治疗组96例,痊愈48例,显效31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40例,痊愈17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军梅;安玲;李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联系中医藏象学说阐释方剂的组方规律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从方剂学教学角度探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方剂组方规律的关系,在方剂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藏象学说相关内容,分析方剂立法及药物配伍规律,可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领会方剂学的组方思路,逐步建立中医辩证思维能力.

    作者:沙塔娜提·穆罕默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5例疗效观察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是由衣原体、支原体和念珠菌等引起,其中衣原体和支原体为常见,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毒、副作用较大,疗效欠佳.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洁阴灵冲剂加强力霉素片(治疗组)与单用强力霉素片(对照组)各45例进行治疗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秋燕;王国安;许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 制备渴消灵口服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黄精和何首乌3味药材.结果 黄芪、黄精和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梁晓燕;邓杏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硬化病人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常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肝性脑病及肾功能不全,血钠越低,Child-Pugh分级的预后越差(r=0.621,P<0.001),同时死亡越多(r=0.342,P<0.002).结论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血钠浓度的测定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分级、合并其它并发症甚至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陈欣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舒散的研究进展

    胃舒散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生产的中药复方制剂.处方组成包括甘草、陈皮、鸡骨香、大黄、石菖蒲、次碳酸铋、氧化镁等.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需求量日增.笔者将近十年来对胃舒散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林旭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创建和谐医院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系,创建和谐医院,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依然集中在医院方面,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与社会总体需求和期望有较大差距,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这种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既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影响到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好医患关系,是创建和谐医院的核心,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实践和调研,本文试就常见的影响医患关系的四种因素作如下探讨,并探索性提出创建和谐医院的对策.

    作者:陈树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5000张,分析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结果 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28.50%,抗感染药物使用合格率为91.4%.结论 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表现联合应用不合理,临床医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作者:姬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针加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57例

    过敏性鼻炎与中医鼻鼽相似,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特征的鼻病,常年可见,以春季发病较为多见,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电针加中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靖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75例临床体会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中因输卵管炎症引起者较为多见.笔者10余年采用活血清热滋补之法,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7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针刺治疗刺激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在150年以前由英国神经科医生Dr.Charles Bell首先报道,从临床看Bell所述的面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称贝尔面瘫或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作者:黄翠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妇女闭经的饮食治疗

    凡女子年满十八周岁从未行经者,或月经周期已经建立,但又发生三个月以上无月经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闭经的中医观点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脉失通所致,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气血不足或肾虚,实者多由寒凝、气滞或血瘀引起.闭经常导致许多美容上的问题,如黄褐斑、痤疮、荨麻疹等,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将胃脘痛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对照组89例,口服维酶素片,果胶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43.48%,总有效率为96.74%,对照组分别为24.72%、79.7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艳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治疗艾滋痛疗效是肯定的.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复方研究、治疗时机等方面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晓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