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略论半夏泻心汤

李广彬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药理研究, 医家论方
摘要:半夏泻心汤来源<伤寒论>.组成: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疾病,症见肢体麻木或疼痛,半身汗出,或见胸闷、心悸、烦躁、呕逆等.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益气补其虚.七味相配,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证悉平.若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痰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茯苓;心悸者,加朱砂、远志、酸枣仁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葶苈子的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

    葶苈子别名: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椒菜.来源为十字花科职务独行菜Lepidium a petalum Willd.的种子.化学成分:含芥子甙(sinigrin)、脂肪油、蛋白质、糖类.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作者:王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针加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57例

    过敏性鼻炎与中医鼻鼽相似,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特征的鼻病,常年可见,以春季发病较为多见,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电针加中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靖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99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抚触组婴儿在体重身长方面明显比对照组增长快.结论 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陈青琴;李永红;钱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96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治疗35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 :治疗组96例,痊愈48例,显效31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40例,痊愈17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军梅;安玲;李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四妙丸临床应用举隅

    四妙丸原载<成方便读>,方药虽仅四味,然妙在立意精巧,组方严谨而精当.苍术健脾燥湿,苡仁健脾渗湿,黄柏坚肾清热,牛膝益肝肾而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健脾益肝肾,除湿而清热,确有标本兼治之功.笔者临床习用此方,常加味拓宽用之,以其治疗湿热杂症,多能应手取效.兹举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晰;李凛;李树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75例临床体会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中因输卵管炎症引起者较为多见.笔者10余年采用活血清热滋补之法,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7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妇女闭经的饮食治疗

    凡女子年满十八周岁从未行经者,或月经周期已经建立,但又发生三个月以上无月经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闭经的中医观点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脉失通所致,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气血不足或肾虚,实者多由寒凝、气滞或血瘀引起.闭经常导致许多美容上的问题,如黄褐斑、痤疮、荨麻疹等,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临床观察

    采用针刺结合中草药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并与西药扑尔敏组28例对照观察,结果针结合中药组治愈率高于西药扑尔敏组.认为针刺可能是通过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整体机能,提高机体应激和抗过敏能力,抑制亢盛的病理免疫反应配合中药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朱东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的探讨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0.6%和8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46.9%对16.7%,P<0.01和78.1%对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 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程.两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樊锐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今古马钱子炮制初探

    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马钱子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约十来种,而今沿用了净制、砂烫、油炸等几种方法,现代仅就生品和炮制品从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比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为其炮制工艺改进和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对历史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马钱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科学地进行研究探讨,更好地提高马钱子的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马钱子炮制品.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荆防败毒散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106例临床报道

    目的 观察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方法 以荆防败毒散为基本方辨证不同给予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3-7日.结果 36例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荆防败毒散的同时,又用其它药物,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晓;董子明;林小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联系中医藏象学说阐释方剂的组方规律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从方剂学教学角度探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方剂组方规律的关系,在方剂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藏象学说相关内容,分析方剂立法及药物配伍规律,可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领会方剂学的组方思路,逐步建立中医辩证思维能力.

    作者:沙塔娜提·穆罕默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五味之我见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长期以来,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概括药物的某些功能特点,解释药物的奏效原理,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然而,关于五味的记载和论述,历来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状态,不利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药五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作者:和殿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论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本文在关注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的同时,强调从事艾滋病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探讨既保护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又要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作者:朱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溯儿科学术源流汇儿科精华理论集古今名医经验——《儿科心鉴》正式出版并举行首发式

    本刊讯为中医儿科界广为关注的,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巨著<儿科心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首部举行首发式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博士导师范吉平教授指出:<儿科心鉴>这部中医儿科学术巨著是有史以来对儿科学术发展的又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针刺治疗刺激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在150年以前由英国神经科医生Dr.Charles Bell首先报道,从临床看Bell所述的面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称贝尔面瘫或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作者:黄翠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健脑通络法治疗;对照组26例,均未接受或中断中医治疗.随访1.5年,观察随访前后复发人数和次数、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复发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②1.5年后治疗组E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1.5年后治疗组新增或增大病灶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通络法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

    作者:郭明明;韩群英;郑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刘寄奴临床运用举隅

    刘寄奴,味苦,温,归心、肝、脾经.其主要功效为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笔者临床运用刘寄奴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显效,现举例如下:1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

    作者:郭佳堂;殷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30例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好发于掌跖部位,本病目前病因不明,有些学者怀疑它与感染灶有关,认为它是脓疱性细菌疹;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本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3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小21岁,大53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短1月,长10年.

    作者:宋群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内科学考题解析(摘编)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