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溯儿科学术源流汇儿科精华理论集古今名医经验——《儿科心鉴》正式出版并举行首发式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 学术源流, 精华, 理论, 名医经验, 学术发展, 中医药, 出版社, 中国, 一次系统, 学术会议, 教育研讨, 专著, 厦门, 吉平, 导师, 博士
摘要:本刊讯为中医儿科界广为关注的,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巨著<儿科心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首部举行首发式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博士导师范吉平教授指出:<儿科心鉴>这部中医儿科学术巨著是有史以来对儿科学术发展的又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吴汝彪主任医师临床治痹用药宜忌经验概述

    吴汝彪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四十余载,善于风湿疾病的诊治.吾有幸师从于其左右,深受启迪.现将其临床治痹证的用药宜忌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杨翠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眼科虹膜刀隐切术治疗肛裂临床体会

    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眼科虹膜刀隐切术治疗肛裂,疗效满意,现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6例中,男101例,女155例,年龄14-70岁,病程1-20年,以青年及产后妇女居多.肛裂部位:后正中位164例,前正中位71例,前后正中位21例.Ⅰ期肛裂51例,Ⅱ期肛裂103例,Ⅲ期肛裂(合并肛乳头肥大,皮赘外痔者)102例.合并混合痔者76例,合并内痔者29例.

    作者:韩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论中药之功效

    中药功效是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通过简洁的术语加以表达的,又称功能、功用、效用和作用.它源于医疗实践,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简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5例疗效观察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是由衣原体、支原体和念珠菌等引起,其中衣原体和支原体为常见,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毒、副作用较大,疗效欠佳.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洁阴灵冲剂加强力霉素片(治疗组)与单用强力霉素片(对照组)各45例进行治疗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秋燕;王国安;许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元强心汤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56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益元强心汤(附子、红参、桂枝、丹参等)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并与西药对照组(强心、利尿、扩血管)比较.方法 强心保元汤治疗组32例,西组治疗24例,两组每疗程均为14天,观察1-4个疗程.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方面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总体症状疗效:强心保元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比较,经检验差异显著(P<0.01).LVEF治疗组检测了14例,对照组检测了8例,总体比较,治疗组心功能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强心保元汤治疗期间,对心功能太差的患者也同时加服地高辛0.125~0.25mg.结论 益元强心汤改善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的症状以及提高心功能的疗效比单纯应用西约好.

    作者:陈永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论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本文在关注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的同时,强调从事艾滋病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探讨既保护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又要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作者:朱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治疗组40例艾滋病病人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检测念珠菌的镜检、培养情况.结果 消糜颗粒治疗该地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制霉菌素片.结论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率高.

    作者:姜枫;卫淑华;郭会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75例临床体会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中因输卵管炎症引起者较为多见.笔者10余年采用活血清热滋补之法,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7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妇女闭经的饮食治疗

    凡女子年满十八周岁从未行经者,或月经周期已经建立,但又发生三个月以上无月经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闭经的中医观点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脉失通所致,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气血不足或肾虚,实者多由寒凝、气滞或血瘀引起.闭经常导致许多美容上的问题,如黄褐斑、痤疮、荨麻疹等,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硬化病人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常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肝性脑病及肾功能不全,血钠越低,Child-Pugh分级的预后越差(r=0.621,P<0.001),同时死亡越多(r=0.342,P<0.002).结论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血钠浓度的测定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分级、合并其它并发症甚至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陈欣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 制备渴消灵口服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黄精和何首乌3味药材.结果 黄芪、黄精和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梁晓燕;邓杏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论高等中医药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理念,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管理体制等措施实现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观念、体系和管理的创新.

    作者:黄秀云;卢传坚;吴薇;何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液冲管无效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输液或输血冲管无效原因及意义.方法 采用三种规格输液用生理盐水,将输液瓶倒置,用注射器抽20ml空气,插入瓶内,观察瓶内负压.结果 规格500ml生理盐水瓶内负压10.80±2.99,规格250ml、100ml瓶内无负压.结论 输液或输血冲管时建议用规格250ml、100ml生理盐水.使用规格500ml生理盐水时,须排空滴管上端液体并降低滴管内液面高度;排出瓶内负压或更换输液器等.有效冲管,在于避免潜在输入药物配伍禁忌.

    作者:张喜梅;王变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五味之我见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长期以来,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概括药物的某些功能特点,解释药物的奏效原理,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然而,关于五味的记载和论述,历来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状态,不利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药五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作者:和殿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艾滋病相关周围神经损害所致肢体麻木病因病机探讨

    神经系统损害是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艾滋病患者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周围感觉神经病当中,肢体麻木是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历代医家对于麻木的病因病机,认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艾滋病相关周围神经损害所致肢体麻木症状,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留滞为标.其病机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筋脉失养.

    作者:刘向哲;蒋自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方法探讨.方法 :中医手法复位后于肱骨内外髁处打入交叉克氏针、小夹板外固定,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 :术后无明显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较有优势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刘洪彬;秦中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将胃脘痛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对照组89例,口服维酶素片,果胶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43.48%,总有效率为96.74%,对照组分别为24.72%、79.7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艳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96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治疗35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 :治疗组96例,痊愈48例,显效31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40例,痊愈17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军梅;安玲;李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的探讨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0.6%和8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46.9%对16.7%,P<0.01和78.1%对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 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程.两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樊锐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略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来源<伤寒论>.组成: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疾病,症见肢体麻木或疼痛,半身汗出,或见胸闷、心悸、烦躁、呕逆等.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益气补其虚.七味相配,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证悉平.若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痰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茯苓;心悸者,加朱砂、远志、酸枣仁等.

    作者:李广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