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中药之功效

简秀梅

关键词:中药, 功效
摘要:中药功效是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通过简洁的术语加以表达的,又称功能、功用、效用和作用.它源于医疗实践,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0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缺血期和营养障碍期)是临床常见病,较难治愈,轻者影响学习、工作,重者损筋坏骨,功能丧失,导致残废.近年来,我们以活血通络法为主,辨证加减治疗,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姜杰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四妙丸临床应用举隅

    四妙丸原载<成方便读>,方药虽仅四味,然妙在立意精巧,组方严谨而精当.苍术健脾燥湿,苡仁健脾渗湿,黄柏坚肾清热,牛膝益肝肾而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健脾益肝肾,除湿而清热,确有标本兼治之功.笔者临床习用此方,常加味拓宽用之,以其治疗湿热杂症,多能应手取效.兹举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晰;李凛;李树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 制备渴消灵口服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黄精和何首乌3味药材.结果 黄芪、黄精和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梁晓燕;邓杏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议肝与月经病的关系

    月经是妇女胞宫在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下,产生的有规律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月经病是妇科的常见疾病.

    作者:陈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用基地优势推广急救技术

    随着灾难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各种灾难和疾病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学习急救技术,提高急救现场的自救互救能力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而作为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的教学基地,应如何利用其优势,结合临床实践,对实习期医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急救技术培训,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作者:何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30例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好发于掌跖部位,本病目前病因不明,有些学者怀疑它与感染灶有关,认为它是脓疱性细菌疹;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本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3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小21岁,大53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短1月,长10年.

    作者:宋群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刘寄奴临床运用举隅

    刘寄奴,味苦,温,归心、肝、脾经.其主要功效为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笔者临床运用刘寄奴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显效,现举例如下:1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

    作者:郭佳堂;殷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的探讨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0.6%和8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46.9%对16.7%,P<0.01和78.1%对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 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程.两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樊锐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论高等中医药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理念,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管理体制等措施实现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观念、体系和管理的创新.

    作者:黄秀云;卢传坚;吴薇;何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75例临床体会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中因输卵管炎症引起者较为多见.笔者10余年采用活血清热滋补之法,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7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乌头类药物毒性反应的探讨

    乌头类药物含乌头碱,毒性较大,对消化、循环,尤以神经系统为甚.中毒原因:服用过量、用法不当、使用炮制不合格品及个体差异和误用滥用.解救措施以服用绿豆、甘草、姜汁和注射阿托品;预防中毒应加强管理和煎煮时间长.

    作者:王彦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妇女闭经的饮食治疗

    凡女子年满十八周岁从未行经者,或月经周期已经建立,但又发生三个月以上无月经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闭经的中医观点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脉失通所致,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气血不足或肾虚,实者多由寒凝、气滞或血瘀引起.闭经常导致许多美容上的问题,如黄褐斑、痤疮、荨麻疹等,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银菊汤治疗淋菌性阴道炎38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银菊汤治疗淋菌性阴道炎38例,并与西医药治疗30例对照,疗效较后者为优,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侯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院产科入院治疗的ICP患者61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予清肝健脾ICP方,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门冬氨酸钾镁.结果 清肝健脾法能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能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皮肤瘙痒的程度;对围产儿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结论 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来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作者:周琴;黄丽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木香类药材的来源与鉴别

    木香类药材大多数来源于菊科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在商品和使用中,木香的名称众多,来源各不相同,功效不完全一样,经常互相混用,应注意区别.

    作者:周继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治疗组40例艾滋病病人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检测念珠菌的镜检、培养情况.结果 消糜颗粒治疗该地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制霉菌素片.结论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念珠菌的抑制效率高.

    作者:姜枫;卫淑华;郭会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荆防败毒散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106例临床报道

    目的 观察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方法 以荆防败毒散为基本方辨证不同给予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3-7日.结果 36例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荆防败毒散的同时,又用其它药物,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晓;董子明;林小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二花口洁液治疗牙周炎 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利用自拟方二花口洁液含漱治疗与西药含漱剂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结论 利用中药二花口洁液治疗牙周炎不失为一种疗效确切之法.

    作者:徐流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开郁乳疏散通乳下乳临床观察50例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中药开郁乳疏散促进产妇通乳下乳的作用.方法 设治疗组50例,使用开郁乳疏散;对照组30例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在通乳时间、乳汁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开郁乳疏散能显著提早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结论 自拟开郁乳疏散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在临床中优于西药西医方法.

    作者:赵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99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抚触组婴儿在体重身长方面明显比对照组增长快.结论 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陈青琴;李永红;钱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