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花口洁液治疗牙周炎 46例疗效观察

徐流亮

关键词:牙周炎, 中医药疗法, 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利用自拟方二花口洁液含漱治疗与西药含漱剂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结论 利用中药二花口洁液治疗牙周炎不失为一种疗效确切之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眼科虹膜刀隐切术治疗肛裂临床体会

    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眼科虹膜刀隐切术治疗肛裂,疗效满意,现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6例中,男101例,女155例,年龄14-70岁,病程1-20年,以青年及产后妇女居多.肛裂部位:后正中位164例,前正中位71例,前后正中位21例.Ⅰ期肛裂51例,Ⅱ期肛裂103例,Ⅲ期肛裂(合并肛乳头肥大,皮赘外痔者)102例.合并混合痔者76例,合并内痔者29例.

    作者:韩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5例疗效观察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是由衣原体、支原体和念珠菌等引起,其中衣原体和支原体为常见,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毒、副作用较大,疗效欠佳.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洁阴灵冲剂加强力霉素片(治疗组)与单用强力霉素片(对照组)各45例进行治疗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秋燕;王国安;许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今古马钱子炮制初探

    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马钱子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约十来种,而今沿用了净制、砂烫、油炸等几种方法,现代仅就生品和炮制品从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比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为其炮制工艺改进和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对历史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马钱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科学地进行研究探讨,更好地提高马钱子的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马钱子炮制品.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论中药之功效

    中药功效是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通过简洁的术语加以表达的,又称功能、功用、效用和作用.它源于医疗实践,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简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五味之我见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长期以来,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概括药物的某些功能特点,解释药物的奏效原理,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然而,关于五味的记载和论述,历来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状态,不利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药五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作者:和殿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神情绪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

    当今,精神情绪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祖国医学很早就认为七情太过或不及、兴奋与抑制均会引起疾病,尤其癌症.通过调查癌症发病与死亡前的有关情绪,证实了癌症发病与精神紧张、,忧虑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蒙药哈它嘎各其-7阴道栓质量控制的探讨

    蒙药哈它嘎各其-7具有生肌、收敛等功能,是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传统蒙药,其主要成分中雄黄、朱砂等含有毒性物质,我们以雄黄中二硫化二砷为观察指标的限量作为一项重要质控指标,以保证哈它嘎各其-7栓剂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常永卓;陈显慧;王月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辨证治验3则

    辨证论治乃中医治病之特色,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实践.临床上病症于变万化,运用中医思维,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兹录治验三则,请教方家.1 颈椎劳损

    作者:张少聪;陈文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荆防败毒散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106例临床报道

    目的 观察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方法 以荆防败毒散为基本方辨证不同给予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3-7日.结果 36例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荆防败毒散的同时,又用其它药物,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荆防败毒散辨证加减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晓;董子明;林小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刘寄奴临床运用举隅

    刘寄奴,味苦,温,归心、肝、脾经.其主要功效为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笔者临床运用刘寄奴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显效,现举例如下:1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

    作者:郭佳堂;殷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临床辨证

    辨证准确与否,是临床疗效的关键.现在临床上不辨证、不会辨证、辨证不准、辨证结论不统一等情况严重存在.证候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证候.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议天麻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天麻别名:明天麻、白龙草、持箭根.来源:为兰科职务天麻Gastrodiae elata Bl.的块茎.化学成分:含天麻甙(gastrodin)、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

    作者:张建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治疗艾滋痛疗效是肯定的.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复方研究、治疗时机等方面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晓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针刺治疗刺激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在150年以前由英国神经科医生Dr.Charles Bell首先报道,从临床看Bell所述的面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称贝尔面瘫或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作者:黄翠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方法探讨.方法 :中医手法复位后于肱骨内外髁处打入交叉克氏针、小夹板外固定,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 :术后无明显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较有优势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刘洪彬;秦中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脑通络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健脑通络法治疗;对照组26例,均未接受或中断中医治疗.随访1.5年,观察随访前后复发人数和次数、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EDSS)评分、核磁共振(M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复发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②1.5年后治疗组E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1.5年后治疗组新增或增大病灶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通络法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多发性硬化再复发.

    作者:郭明明;韩群英;郑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用基地优势推广急救技术

    随着灾难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各种灾难和疾病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学习急救技术,提高急救现场的自救互救能力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而作为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的教学基地,应如何利用其优势,结合临床实践,对实习期医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急救技术培训,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作者:何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5000张,分析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结果 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28.50%,抗感染药物使用合格率为91.4%.结论 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表现联合应用不合理,临床医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作者:姬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溯儿科学术源流汇儿科精华理论集古今名医经验——《儿科心鉴》正式出版并举行首发式

    本刊讯为中医儿科界广为关注的,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巨著<儿科心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首部举行首发式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博士导师范吉平教授指出:<儿科心鉴>这部中医儿科学术巨著是有史以来对儿科学术发展的又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 制备渴消灵口服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黄精和何首乌3味药材.结果 黄芪、黄精和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渴消灵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梁晓燕;邓杏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