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贤
目的 观察参香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腹部手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服用参香汤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照组(31例)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对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以肛门排气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平均为45小时,对照组则平均为62小时.结论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进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常用的手段.当医生开出处方时其考虑的是:患者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服用.从而使药物发挥佳的治疗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患者能否遵守医生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服用药物呢?
作者:周燕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中医教育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依据认知科学的原型理论、类比迁移、前瞻性学习、内化与近发展区等原理探讨中医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认知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杜立英;刘庚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药功效是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通过简洁的术语加以表达的,又称功能、功用、效用和作用.它源于医疗实践,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简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刘寄奴,味苦,温,归心、肝、脾经.其主要功效为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笔者临床运用刘寄奴治疗多种疾病,均获显效,现举例如下:1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
作者:郭佳堂;殷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院产科入院治疗的ICP患者61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予清肝健脾ICP方,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门冬氨酸钾镁.结果 清肝健脾法能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能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皮肤瘙痒的程度;对围产儿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结论 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来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作者:周琴;黄丽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吴汝彪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四十余载,善于风湿疾病的诊治.吾有幸师从于其左右,深受启迪.现将其临床治痹证的用药宜忌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杨翠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银菊汤治疗淋菌性阴道炎38例,并与西医药治疗30例对照,疗效较后者为优,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侯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半夏泻心汤来源<伤寒论>.组成: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疾病,症见肢体麻木或疼痛,半身汗出,或见胸闷、心悸、烦躁、呕逆等.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益气补其虚.七味相配,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证悉平.若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痰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茯苓;心悸者,加朱砂、远志、酸枣仁等.
作者:李广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液或输血冲管无效原因及意义.方法 采用三种规格输液用生理盐水,将输液瓶倒置,用注射器抽20ml空气,插入瓶内,观察瓶内负压.结果 规格500ml生理盐水瓶内负压10.80±2.99,规格250ml、100ml瓶内无负压.结论 输液或输血冲管时建议用规格250ml、100ml生理盐水.使用规格500ml生理盐水时,须排空滴管上端液体并降低滴管内液面高度;排出瓶内负压或更换输液器等.有效冲管,在于避免潜在输入药物配伍禁忌.
作者:张喜梅;王变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灾难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各种灾难和疾病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学习急救技术,提高急救现场的自救互救能力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而作为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的教学基地,应如何利用其优势,结合临床实践,对实习期医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急救技术培训,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作者:何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月经是妇女胞宫在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下,产生的有规律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月经病是妇科的常见疾病.
作者:陈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针刺结合中草药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并与西药扑尔敏组28例对照观察,结果针结合中药组治愈率高于西药扑尔敏组.认为针刺可能是通过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整体机能,提高机体应激和抗过敏能力,抑制亢盛的病理免疫反应配合中药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朱东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刊讯为中医儿科界广为关注的,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巨著<儿科心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首部举行首发式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博士导师范吉平教授指出:<儿科心鉴>这部中医儿科学术巨著是有史以来对儿科学术发展的又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古文,是学好中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通向打开祖国古典医学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医古文学习中,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用其学习古典经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概述为医古文学习十二法,供初学者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唐书生;董瑞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葶苈子别名: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椒菜.来源为十字花科职务独行菜Lepidium a petalum Willd.的种子.化学成分:含芥子甙(sinigrin)、脂肪油、蛋白质、糖类.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作者:王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就内伤发热的病因,通常我们遇到的阴虚、气阴两虚者较多,而就形成阴虚、气阴两虚型内伤发热机制本人有新的体会,兹举例如下.
作者:姜荣龙;周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益元强心汤(附子、红参、桂枝、丹参等)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并与西药对照组(强心、利尿、扩血管)比较.方法 强心保元汤治疗组32例,西组治疗24例,两组每疗程均为14天,观察1-4个疗程.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方面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总体症状疗效:强心保元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比较,经检验差异显著(P<0.01).LVEF治疗组检测了14例,对照组检测了8例,总体比较,治疗组心功能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强心保元汤治疗期间,对心功能太差的患者也同时加服地高辛0.125~0.25mg.结论 益元强心汤改善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的症状以及提高心功能的疗效比单纯应用西约好.
作者:陈永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中药开郁乳疏散促进产妇通乳下乳的作用.方法 设治疗组50例,使用开郁乳疏散;对照组30例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在通乳时间、乳汁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开郁乳疏散能显著提早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结论 自拟开郁乳疏散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在临床中优于西药西医方法.
作者:赵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