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刘洁;刘茹;经先振;骆秉铨;冯小平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的血流改变情况,探讨其机理.方法 25例(40眼)经临床证实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用HRF共焦激光多普勒眼底视网膜血流仪行筛板血流检查.根据术前视野损害程度分组,其中早期组15例(15眼),中晚期组25例(25眼).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术后血流速度改变与青光眼所处的阶段有关.在早期组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善,而中晚期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并且与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有关(P<0.05).结论中晚期青光眼术后血流改善明显,与眼压下降幅度有关,预示着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存在筛板血管自身调节异常.
作者:吴良成;周行涛;孙兴怀;褚仁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采用Celermajer等的方法对照观察高血压(EH)患者在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再休息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的变化,以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51例EH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测定评价,并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 .结果发现EH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较正常组明显减弱(5.70%±1.6%和10.2%±2.7%,P<0.00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19.8%±6.4%和20.8%±6.9%,P>0.05).EH组血浆NO,PGI2水平较正常组低(分别为15.4±6.13,45.6±8.21与26.4±7.8,89.4±19.8.P<0.01).结论 EH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
作者:林荣;刘洁;刘茹;经先振;骆秉铨;冯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综合评价冠心病病人微循环改变状况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3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微循环观测、皮肤微区血流量以及组织氧分压测定.结果⑴2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毛细血管数减少,交叉、畸形管襻增多,输入枝变细,输出枝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血流速度慢伴红细胞聚集(P<0.05~0.001);LDF值、tcPO2值无明显改变;⑵10例合并心力衰竭者除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外,LDF值、tcPO2值也有显著改变(P<0.05~0.001);经过综合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好转(P<0.05~0.01),LDF、tcPO2显著提高(P<0.05).⑶LDF、tcPO2与输入枝口径呈直线正相关,与管襻数无相关关系,说明冠心病病人LDF、tcPO2与甲襞微循环并不完全平行,还受其它因素影响.结论冠心病病人外周微循环存在结构的破坏与功能异常改变,体循环功能障碍是影响冠心病病人皮肤血流、血氧供应主要因素.
作者:龙建军;赵爱婷;郭秀玲;骆秉铨;龙保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ARDS患者氧自由基和血粘度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NXE-4锥板式粘度计检测高切变率(200S-1)、中切变率(20S-1)和低切变率(4S-1)下全血表观粘度;测定SOD蛋白含量、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ARDS组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明显增高(P<0.05和P<0.01);M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MDA含量与高、中、低各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均显著相关.结论 ARDS时全血粘度增高,其可能与氧自由基增加有关.
作者:田步升;窦月琴;张慧英;张文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OD活性、LP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金纳多治疗组86例,对照组66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突发性耳聋病人金纳多治疗组有效率为89.53%,对照组为74.24%(P<0.01).经金纳多治疗后血液粘度下降,SOD活力提高、LPO含量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金纳多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能改善突发性耳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SOD活性的作用.
作者:钱欣梅;张向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冬泳一般是指在8℃以下的水域中游泳.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冬泳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其他一些生理功能影响的有关文献,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冬泳的认识,为热心于冬泳运动的人提供参考.
作者:张俊杰;聂平;张志祥;郑世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CAA)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病理生理基础,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是CAA的标志.尸检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均已证实CAC与CAA和CAD之间有直接联系.
作者:江时森;柯天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6年~1998年我们用血隆冲剂对102例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召忠;郭红;王玉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病人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WB-Ⅰ型微循环仪对162例砷中毒病人及68例正常人作双眼球结膜微循环观测.结果不同程度砷中毒病人,其球结膜微循环变化也不尽相同.轻度砷中毒病人以球结膜微血管数目减少及血管周围渗出为主;中度砷中毒病人以血管粗细不均,血流速度缓慢较为显著;重度砷中毒病人的各项指标的异常发生率逐渐升高,尤以血球重度聚集及缺血区的出现更为突出.结论球结膜微循环障碍是慢性砷中毒病人的重要表现,监测其变化,有助于砷中毒病因的探讨、病情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作者:郭渝成;张爱华;张碧霞;黄晓欣;万功华;杨大平;董学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较真实模拟颅脑冲击波伤急性期血瘀证模型,为活血化瘀治疗颅脑冲击波伤找出理论依据.方法应用BST-1型生物激波管闭口致伤大白兔28只.伤后进行病理解剖检查,同时2只致伤兔局部脑血流连续监测伤前及伤后2、4、6、8、24h rCBF变化.9只兔作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伤后兔脑充血肿胀以脑干为主,桥脑区有小出血点,大脑背侧有气栓.局部脑血流监测结果为2、4、6、8、24h rCBF减慢,伤越重,rCBF降低愈明显,脑组织含水量增高.结论本实验与1988年10月国际会议定出的血瘀证诊断标准是相似的.实验成功复制了临床颅脑冲击波伤后急性期血瘀证的特征.
作者:狄凤桐;魏文清;狄宁;白桦;贾海波;杨志焕;王正国;李晓炎;杨恒文;王克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期高血压病(EH)患者微血管改变与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开搏通(CPT)对其的影响.方法对Ⅰ期、Ⅱ期及Ⅲ期EH患者各20例应用CPT口服治疗10日,观察治疗前后球结膜微血管、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及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NC组,n=23)比较.结果治疗前,66.67%的EH患者出现球结膜缺血区,明显多于NC组(P<0.001).EH患者的微动脉与微静脉管径比(A/V)、NO低于NC组(P均<0.001),而ET和CEC则高于后者(P<0.05),且这种变化随病情严重而加重.EH患者的A/V与NO呈正相关(r=0.6533,P<0.01)、并分别与ET和CEC呈负相关(r=-0.5607,P<0.01;r=-0.7182,P<0.01).经CPT治疗后,EH患者的血压降低(P<0.001),A/V和NO增大(P<0.001和P<0.01),ET和CEC下降(P<0.05和P<0.01),Ⅰ、Ⅱ期患者的缺血区减少(P<0.05~0.01). 结论 EH的微血管改变与VEC损伤关系密切.CPT可以减少EH患者的缺血区、扩张其微动脉,这与CPT对VEC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吴强;雷鸣;曾祖荫;郭渝成;张志高;李金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红葡萄酒对心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有证据支持适量饮用红葡萄酒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能够明显减少其死亡率.红葡萄酒的主要有效成份有六种,乙醇、酚酸、黄酮醇、白藜三醇(resveratrol)、多聚花色素、单聚儿茶酸.这些酚类化合物中含量多、活性强的是白藜三醇.它们在脂蛋白代谢及氧化修饰、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白细胞粘附、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及与内膜有关的组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作者:崔华;何作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前列腺素E1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具有扩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36例脑梗塞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馥;林磊明;杨英丽;吴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甲襞微循环和肝功能,评价高压氧对淤胆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淤胆性肝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观察甲襞微循环,肝功能的变化,并对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高压氧组甲襞微循环、总胆红素均有明显改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对淤胆性肝炎疗效较好,其机理可能是改善肝微循环和增加氧供.
作者:谭友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汪小海;孙慧谨;黄群;骆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再探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甲襞微循环(NFM)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间关系.方法运用微循环彩色图像系统和彩色B超分析微动脉(输入支)与椎动脉内径、血流速、血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NFM与CDFI检测示微动脉与椎动脉内径窄细,血流速缓慢、血流量减少,分别为(8.30±1.26um,0.38±0.11mm/s;0.29±0.06cm;56.80±22.28ml/min),与正常组比较P<0.01.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49,r=0.423,均P<0.05).结论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NFM和CDFI两种不同检测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龚梅芳;周轶难;李发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丹(YQTLD)含药血清对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的影响,探讨该药临床抗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MTT法测定含药血清对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NO试剂盒测定含药血清对VSMC作用与NO的关系.结果 YQTLD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培养的SD大鼠VSMC MTT法的OD值,与空白血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YQTLD含药血清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明显增多,与空白血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YQTLD有抗VSMC增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NO有关,YQTLD可能通过抗VSMC增殖活性,促进NO释放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作用.
作者:黄伟毅;陈素云;邱幸生;朱成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研究表明,微循环与传染病关系极为密切,几乎所有常见传染病的发病过程都程度不等地出现微循环障碍.现将几种常见传染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姚文虎;欧阳武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性粘多糖(neutral mucopolysaccharide NM)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红细胞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和免疫粘附功能(red cell immune adherence, RCIA)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M对防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机理 . 方法采用蒙古种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红细胞β-EP(RBC-β-EP)以及RCIA,观察两者相互关系.结果提前喂服NM在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时RBC-β-EP含量明显降低,RCIA能力增强;随RBC-β-EP含量下降,RCIA功能有所加强.结论 NM在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具有阻断RBC-β-EP的过度产生有助于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
作者:丁素菊;郑惠民;侯晓军;郭峰;王成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人类关系密切,心肌缺血再灌注等类型的心肌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受血流动力学、激素、神经反射的影响,在体的心肌损伤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某些因子或因素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细胞培养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细胞增殖的调节,因此,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可能成为一种研究心肌损伤的有用模型[1,2].
作者:贾士东;修瑞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