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民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现代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作者:樊庆英;殷瑞华;洪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巴氏腺脓肿囊肿是妇女常见病,表现为会阴肿物伴随会阴坠胀或性交不适或局部红、肿、热、痛,形成脓肿时用抗生素之外均需手术治疗[1].
作者:王博;彭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回顾性总结21例产后大出血致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对策,其抢救措施有建立中心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合理输入液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吸氧,止血,纠正酸碱平衡改变心功能,预防感染.同时,加强护理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出入量.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
作者:杨建设;兰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妇科学总论部分是联系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妇科临床部分的重要桥梁,要搞好中医妇科学总论的课堂教学,就必须突出中医妇科特色,适当补充西医内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作者:肖新春;杨援朝;刘霞;陈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脾胃湿热证是慢性胃炎为常见的证型,病因多为外感湿热之邪,酗酒嗜烟,饮食肥甘等因素.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日益增多.笔者自2002.2006年,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5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住院期间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ET-1水平不同程度下降,通心络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能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ET-1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艳霞;陈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中运用中医思想对脑生理、病理、症状的观察促使我深入思考:心有心气、肺有肺气、胃有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那么,脑也有脑气,髓也有髓气,经也有经气.
作者:韩自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痰浊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对照组辛伐他丁20-40毫克,每晚服,一天一次.疗程60天.结果 2组疗程结束,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0.01).结论 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痰浊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马奎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胸部手术病人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心胸外科1990~2003年治疗的77例合并有糖尿病的胸部手术病人作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77例病人中,择期手术64例,限期手术12例,术前空腹学糖均控制在6.2~8.5mmol/L;急诊手术l例,术前空腹血糖8.0~13.5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8.0~8.5 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7.5 mmol/L 以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脓胸1例,泌尿系感染1例.无酮症酸中毒,无死亡病例.结论 合并糖尿病人的胸部手术只要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作好必要的胃肠道及呼吸道准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杨忠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当前医疗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临床教学医院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学医院,对临床教学医院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李经华;张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拟安消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治疗条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降血糖基础上应用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组在降血糖的基础上应用安消通络饮.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耱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患者自觉症状痛苦,应用中药汤剂安消通络饮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方便、廉价的优点,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张素英;郑国军;程丽荣;张菊红;陶红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鉴别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方法 性状鉴别与按厚朴鉴别项2的试验法.结果 厚朴及厚朴习用品均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成分,但厚朴混淆品及伪品不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成分.结论 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需仔细鉴别.
作者:徐镇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眩指目眩,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指头晕,患者自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临床上二者常同时出现.故多以眩晕并称.在<金匮要略>中有如:癫眩、头眩、目眩、冒、冒眩、目瞑、眩等多种名称,本文将这些症状统一按眩晕来论述.
作者:姜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对痰瘀互结证商脂血症血脂质的调节作用.方法 临床选取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对照组服用脂必妥胶囊,两组疗程4周.观察其疗效及对腊质调节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疗效、HDL-C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对痰瘀互结证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扶桂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例80例,以中西医结合及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7.5%,西医组为90.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作者:刘中文;潘晓燕;孔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李某,女,2岁,主诉双眼热痛、流泪、目眵多2天于2002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可见双眼睑微肿,无压痛,睑结膜充血,球结膜略红,可见胶水样分泌物,角膜清亮,无染色,舌质红,苔黄燥,脉弦略数.
作者:张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四大医家攻邪学派代表人,其代表著作是<儒门事亲>.全国张子和研究会(筹)秘书长杨建字教授已研究探讨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近10年了,其多次发表论文或在全国张子和学术讨论会指出:张子和系扁鹊学派传人,更不是著名的已故的任应秋教授的观点,说张子和是独宗于河间学派,也不是薛益明教授所讲的私淑河间,更是不像陈大舜教授的临床学派新划分,说张子和是河间学派传人.
作者:陈素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收集资料,并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 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患者经适当的心理护理后,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 对AMI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岳惠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48岁,平均32岁;均为外伤性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其中2例伴有髌骨骨折,例伴跖骨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3例机械伤2例,重物砸伤1例.缺损部位:髌前4例,前下和前内侧各1例.左侧2例,右侧4例.
作者:熊克全;李纪念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