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临床教学中的匠疗纠纷防范

李经华;张春雷

关键词:教学医院, 医疗纠纷
摘要:在当前医疗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临床教学医院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学医院,对临床教学医院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自然辨证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讨式教学是近年来在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尝试.结合近年来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中医药院校在构建自然辨证法教学新模式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作者:冯慧卿;张欣;何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膜分离技术在现代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现代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作者:樊庆英;殷瑞华;洪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70例

    目的 评价中西医疗法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80例,以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及西医治疗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共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7.5%,西医组为75.0%,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作者:杨涛;刘中文;谭洪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理老年痴呆患者34例的感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对住院治疗的34位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的鉴别

    目的 鉴别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方法 性状鉴别与按厚朴鉴别项2的试验法.结果 厚朴及厚朴习用品均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成分,但厚朴混淆品及伪品不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成分.结论 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需仔细鉴别.

    作者:徐镇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措施

    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艾滋病疾病病毒等特殊病原微生物,因其致病力较强,常因现代医学逐步增加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复杂程序,使其在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加引起感染,后果成灾难性,加强这组特殊病原体感染的预防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中将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血液,体液一律视为有传染性,采取了普遍性防护扩,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控制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染,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肖玮;肖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医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探讨

    中医外科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是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高水平的临床适用人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强化学习意识,加强临床实践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落实培训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周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护理管理者

    一名现代护理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管理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为一名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者,凭着对实践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浅谈以下对这方面的看法.

    作者:孙惠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引入赏识教育观念开展建构式临床教学

    分析当前医院教学滑坡现象,引入赏识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开展建构式临床教学.改进临床教学方式,推动医院教学发展.

    作者:高兴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山楂白术汤加味治疗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艮6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候群,其溃疡样型以上腹疼痛间歇性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运用山楂白术汤随症加味治疗溃疡样型FD60例,并设雷尼替丁治疗40例作对照组进行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彦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雷尼替丁抗返流治疗夜间哮喘52例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许多研究报道,ER可引起或加剧哮喘,抗返流治疗可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显示有PEF和FEV1的改善.

    作者:白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LEEP刀加10%碘酒治疗巴氏腺脓肿囊肿

    巴氏腺脓肿囊肿是妇女常见病,表现为会阴肿物伴随会阴坠胀或性交不适或局部红、肿、热、痛,形成脓肿时用抗生素之外均需手术治疗[1].

    作者:王博;彭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结肠镜检查288例结肠癌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88例镜下结肠癌的临床症状、肿瘤部位、镜下形态、病理学分型,探讨其规律.方法 采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取活检做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结肠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高峰在50-70岁,青年多散发,男女比例为1.4_4:1.症状以便血和肠梗阻为主,以左侧结肠多见,尤以直肠多发,占60.76%,以腺癌居多,镜下以隆起型较多见,早期癌8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检出率低,仅占2.78%.结论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方法,其病理学诊断对结肠癌的确诊率很高,结肠镜检查时对结肠癌的的高发部位应特别注意,不能忽略青年结肠癌的发生,其恶性程度高,必须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邓美玲;朱加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90例

    胆道疾病患者,胃大部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大量吸烟及嗜食辛辣者,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自2003年5月~2007年元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4例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这跟师学艺的二年中,深切感受到李老师的学术思想对教学、做人的重要指导价值--对我正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指明了道路,给我点明了过好教学关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教育了我做人的道理,使我能更加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作者:黄文华;李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辨证论治七步法浅谈

    中医疗效的高低,关键就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是经受了几千年中医临床实践所检验了的科学思维方法,而八纲、脏腑等辨证方法都不能统领一切疾病,常遗漏病机,导致治法、方药的不完全,因而临床疗效较差.笔者融八纲、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诸法为一体,初步总结了辨证论治七步法的思维方法来治疗疑难杂症,即使辨病不清,也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今不揣鄙陋,撰写本文与同道交流,以期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祈同道斧正.

    作者:胡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7例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温针灸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27例中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结论 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田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型80例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目前多认为与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增多及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有关.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10%~12%,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作者:宋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通心络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住院期间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ET-1水平不同程度下降,通心络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能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ET-1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艳霞;陈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对策

    回顾性总结21例产后大出血致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对策,其抢救措施有建立中心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合理输入液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吸氧,止血,纠正酸碱平衡改变心功能,预防感染.同时,加强护理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出入量.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

    作者:杨建设;兰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