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

马奎军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针刺疗法, 痰浊, 高脂血症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痰浊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对照组辛伐他丁20-40毫克,每晚服,一天一次.疗程60天.结果 2组疗程结束,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0.01).结论 中药配合针刺丰隆穴治疗痰浊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对策

    回顾性总结21例产后大出血致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对策,其抢救措施有建立中心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合理输入液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吸氧,止血,纠正酸碱平衡改变心功能,预防感染.同时,加强护理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出入量.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

    作者:杨建设;兰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从文献角度探讨张子和非河间学人和无神论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四大医家攻邪学派代表人,其代表著作是<儒门事亲>.全国张子和研究会(筹)秘书长杨建字教授已研究探讨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近10年了,其多次发表论文或在全国张子和学术讨论会指出:张子和系扁鹊学派传人,更不是著名的已故的任应秋教授的观点,说张子和是独宗于河间学派,也不是薛益明教授所讲的私淑河间,更是不像陈大舜教授的临床学派新划分,说张子和是河间学派传人.

    作者:陈素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70例

    目的 评价中西医疗法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80例,以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及西医治疗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共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7.5%,西医组为75.0%,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作者:杨涛;刘中文;谭洪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及功能锻炼;出院重点指导坚持锻炼,营养定期复查和化疗.结果 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柴西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汗腺痒疹2例治验

    大汗腺痒疹在临床很少见,本病在古代文献内无该病名及类似记载.中医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耐,冲任失调,肝火湿热蕴蒸,或兼湿热之邪外侵,内外合邪,搏结肌肤,汗孔闭塞所致.本人在门诊用中药治疗二例大汗腺痒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理老年痴呆患者34例的感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对住院治疗的34位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杂证的辨证论治体会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好的疗效.然而在临床中,症状表现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具,或经过不恰当的中西医治疗后产生的各种变证、坏证,更是变化多端,造成辨证困难,也就谈不上因证施治了.

    作者:黄宁;龚金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雷尼替丁抗返流治疗夜间哮喘52例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许多研究报道,ER可引起或加剧哮喘,抗返流治疗可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显示有PEF和FEV1的改善.

    作者:白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体会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全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症.笔者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由血瘀引起各种病症,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可扬;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腓肠内侧动脉支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48岁,平均32岁;均为外伤性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其中2例伴有髌骨骨折,例伴跖骨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3例机械伤2例,重物砸伤1例.缺损部位:髌前4例,前下和前内侧各1例.左侧2例,右侧4例.

    作者:熊克全;李纪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临床教学中的匠疗纠纷防范

    在当前医疗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临床教学医院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学医院,对临床教学医院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李经华;张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冯化驯教授临证经验点滴

    冯化驯,男,921年生.冯氏出生于中医世?自幼习文,从师于祖父,3岁随从祖父读儒书,兼诵医籍,深得医学之精.粹.15岁伴祖父朝夕侍诊,对急难重证,所见颇多.耳濡目染,勤苦数载,尽得家传秘旨和真谛.

    作者:徐江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8例

    目的 观察参柴脾胃舒汤结合西药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6例采用铝碳酸镁片治疗;治疗组10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参柴脾胃舒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9.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药治疗慢性胃炎100例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它的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而慢性胃炎中以脾虚胃热型居多,且该证型病程较长又易反复发作.

    作者:孙广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液与五脏生理功能关系及其中医整体观体现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或人体本身组织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血液足五脏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它的生成、运行、贮藏有赖于五脏之间的紧密配合、协调、互补、依存、制约和促进,充分体现和诠释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作者:聂绍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抗冠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0例疗效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颇多,治疗原则也各有不同,用药品种极为广泛.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振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90例

    胆道疾病患者,胃大部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大量吸烟及嗜食辛辣者,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自2003年5月~2007年元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4例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伤寒杂病论》之温法再识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寒邪所在部位、程度等不同,因而又有温阳解表、温肺化痰、温中行气、温补肝肾、回阳救逆等不同的治疗原则,现将笔者就学习所得归纳如下:

    作者:李高中;史金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措施

    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艾滋病疾病病毒等特殊病原微生物,因其致病力较强,常因现代医学逐步增加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复杂程序,使其在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加引起感染,后果成灾难性,加强这组特殊病原体感染的预防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中将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血液,体液一律视为有传染性,采取了普遍性防护扩,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控制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染,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肖玮;肖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护理管理者

    一名现代护理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管理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为一名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者,凭着对实践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浅谈以下对这方面的看法.

    作者:孙惠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