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州
儿科是一特殊的病房,面临的是一群不断生长发育孩子,疾病复杂多变,要想正确把握好各种不同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我们必须要对疾病有正确诊断,有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对各项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的判断分析.
作者:崔巧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对痰瘀互结证商脂血症血脂质的调节作用.方法 临床选取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对照组服用脂必妥胶囊,两组疗程4周.观察其疗效及对腊质调节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疗效、HDL-C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对痰瘀互结证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扶桂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当前医疗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临床教学医院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学医院,对临床教学医院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李经华;张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方法.
作者:张新荣;赵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外科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是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高水平的临床适用人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强化学习意识,加强临床实践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落实培训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周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参柴脾胃舒汤结合西药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6例采用铝碳酸镁片治疗;治疗组10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参柴脾胃舒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9.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例80例,以中西医结合及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7.5%,西医组为90.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作者:刘中文;潘晓燕;孔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但要学好中医,关键之一就是一个字:背!只有吸取和完全掌握了前人的东西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灵活运用,我相信令大家头疼的就是方剂歌的背诵了.
作者:闫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好的疗效.然而在临床中,症状表现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具,或经过不恰当的中西医治疗后产生的各种变证、坏证,更是变化多端,造成辨证困难,也就谈不上因证施治了.
作者:黄宁;龚金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夫欲成大医者,必先立其心.当先具悲天悯人之仁念,怀救民济世之心,而后钻研医道,渐有所得,方可悬壶也.古之成大医者,未有不先立心而习医者.
作者:陈昌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一名现代护理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管理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为一名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者,凭着对实践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浅谈以下对这方面的看法.
作者:孙惠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48岁,平均32岁;均为外伤性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其中2例伴有髌骨骨折,例伴跖骨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3例机械伤2例,重物砸伤1例.缺损部位:髌前4例,前下和前内侧各1例.左侧2例,右侧4例.
作者:熊克全;李纪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温针灸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27例中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结论 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田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拟安消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治疗条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降血糖基础上应用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组在降血糖的基础上应用安消通络饮.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耱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患者自觉症状痛苦,应用中药汤剂安消通络饮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方便、廉价的优点,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张素英;郑国军;程丽荣;张菊红;陶红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妇科学总论部分是联系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妇科临床部分的重要桥梁,要搞好中医妇科学总论的课堂教学,就必须突出中医妇科特色,适当补充西医内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作者:肖新春;杨援朝;刘霞;陈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李某,女,2岁,主诉双眼热痛、流泪、目眵多2天于2002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可见双眼睑微肿,无压痛,睑结膜充血,球结膜略红,可见胶水样分泌物,角膜清亮,无染色,舌质红,苔黄燥,脉弦略数.
作者:张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巴氏腺脓肿囊肿是妇女常见病,表现为会阴肿物伴随会阴坠胀或性交不适或局部红、肿、热、痛,形成脓肿时用抗生素之外均需手术治疗[1].
作者:王博;彭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全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症.笔者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由血瘀引起各种病症,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可扬;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住院期间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ET-1水平不同程度下降,通心络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能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ET-1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艳霞;陈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艾滋病疾病病毒等特殊病原微生物,因其致病力较强,常因现代医学逐步增加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复杂程序,使其在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加引起感染,后果成灾难性,加强这组特殊病原体感染的预防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中将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血液,体液一律视为有传染性,采取了普遍性防护扩,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控制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染,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肖玮;肖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