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饮子加味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100例小结

黄卫华;韩世荣

关键词:老年皮肤瘙痒症, 中医药疗法, 当归饮子
摘要:目的:是观察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采用当归饮子随证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10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法是治疗皮肤瘙痒的有效方法.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趋严重,老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将逐渐升高,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救治老年心血管急症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龄患者18例,采用溶栓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张世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分析

    安全、合理用药是关系到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大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重要器官功能减退,患病率大大高于年轻人,患老年病也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例外.为保证老年人用药的安全,医生、药师尤其是临床药师应着重开展对老年人用药指导.

    作者:李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06年度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列前3位依次为紫杉醇(13.13%)、参芪扶正注射液(11.40%)、吉西他宾(9.47%);用药频度前3位依次为他莫西芬(26.28%)、格拉司琼(7.86%)、参芪扶正注射液(7.14%).结论:我院抗肿瘤药使用状况比较合理;抗肿瘤植物药和中药类已经成为肿瘤用药的主要趋势,还应加快国产化疗药物及化疗辅助药物的研制,以降低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陈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于《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几点思考

    本科护理教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本科护理课程设置中的必修专业课,也具有它的专科重要性及特点.见习课时在这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门课整体及深度的掌握.高效率的见习不仅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为未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但现有的条件下见习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待改善,本文是笔者这几年对<妇产科护理学>见习经验的一点思考.

    作者:徐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放性血气胸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开放性血气胸并发其他损伤30例,经清创缝合、胸壁扩创,闭式引流及剖胸止血、肺修补术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班德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各种原因(如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造成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和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和其他类型急性代谢紊乱.

    作者:刘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带状疱疹的致病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索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疱疹后神经痛(PHV),尤其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近年来,笔者应用更昔洛韦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在减轻和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联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目的:应用无痛苦性胃镜术,能使患者能在安全、舒适、无痛苦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和治疗.方法:术前准备除按常规胃镜检查外,应配备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急救药品.检查前5~10min口服2%的利多卡因胶浆或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麻醉咽喉部后,再以40mg/10s的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下,立即进行胃镜检查.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结果:1480例患者中,只有4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轻度下降,给予高流量吸氧静脉注射0.4mg纳洛酮后好转,并顺利完成检查.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副反应.无痛胃镜术后一般5~10min内清醒.受检患者100%满意.结论:无痛苦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的新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侯春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饮食中生物抗氧化剂与肺部疾病的预防

    肺脏是机体对氧化应激极为敏感的器官.生物抗氧化剂是指生物体内合成的具有抗氧化作用或诱导抗氧化剂产生的一类物质.本文针对饮食中生物抗氧化剂与肺癌预防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闫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0例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溶栓治疗AMI30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宁福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圳市葵涌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深圳市及其周边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各种螺类和鼠类的生长,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鼠类构成的流行病学特征,广州管圆线虫病对人群健康构成的威胁及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该病已列为我国新发传染病之一,已经是逐渐突出的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喻东海;李春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目前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涉及到多科护理业务,包括手术室.随着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期望值的提高,护理职责范围相应的扩展,越来越多的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因而,手术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体现出必要性.

    作者:刘喜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健康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我市地氟病病区健康教育宣传的情况,对我市10个区县根据不同病区类型进行了学生和居民的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为防治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晏维;谢君;罗兴建;肖邦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论科室护理人力资源潜能开发与管理

    在现实条件下,医院科室护理工作主要由护士承担,而护士长作为科室内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其管理对象就是护士,但由于对激励下属护士主观能动性的激励因素(工资、奖励、福利、任用、晋升、外出进修、学习等)缺乏充分的支配权,就目前具体的护理环境,本文试图讨论,在现实条件下,护士长通过树立以人为本,尊重护士个人的理念,同时,借助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正确把握奖惩艺术,以期达到科内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从而在科室内,大可能地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

    作者:欧阳旭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从新鲜乳猪肝脏或未哺乳新生中新鲜肝脏中提取纯化后制备而成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临床常用于各种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少见,引起过敏性休克罕见,现将我院2007年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旭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81例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在老年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81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在正常参考范围内≤6.5%有32例,>6.5%有49例.通过统计,有60.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标准.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现状堪忧.

    作者:滕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25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经验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休克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严密监护,及时进行手术、抗休克及其它综合治疗.结果:本组25例病人15人成活,10例死亡,死亡率为40%.结论: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正确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方志全;刘志坚;蒋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通过对新生儿的治疗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缓慢.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我院对2006~2007年间收治的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林娜;寇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林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杂志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