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周玉娥
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丙稀菊酯问世后,由于其化学结构较为简单,药效又优于天然除虫菊素,保留着对人、畜低毒等特性,至今仍然是杀蚊剂中的主要有效成份[1].由于第三体蚊香--液体蚊香是集传统木质蚊香、电热蚊香的优点值得开发的新型室内驱蚊产品[2].因而探索液体蚊香中丙烯菊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对规范市销杀蚊剂的质量、监测杀蚊效果均有重要意义[3].本文探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丙稀菊酯在有机溶剂中的有效浓度,为防蚊杀蚊、测定液体蚊香中的有效成份提供方法.
作者:季根妹;叶文炳;王永兰;王呜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建德市位于浙西山区,共有10个乡(镇)、5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为696 hm2,累计病人5 152人.1988年,经考核达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进入监测阶段,现将1 989-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太平;翁寿清;叶恩捷;舒跃奎;童建良;陈国梅;叶克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属高山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10个乡镇81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42.7万人,耕牛2.68万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6.63 k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59116人.现将1989-2000年的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彦宏;杨光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晚血组)和1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急血组)血清G-CSF和TGF-β1水平,并与1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晚血组和急血组血清G-CS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急血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晚血组升高不明显(P>0.05);急血组G-CSF与TGF-β1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18,P<0.05),晚血组则无显著相关(r=0.1 98 2,P>0.05).结论血清G-CSF能反映晚血患者合并感染,而血清TGF-β1不能反映晚血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陈盛铎;杨培明;肖军;熊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药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作者:蔡顺祥;徐兴建;刘汉成;魏风华;刘建兵;付义;曹慕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jC23蛋白质疫苗对SjC23 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构建和制备SjC23 DNA疫苗(pcDNA3.1-SjC23)和SjC2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GST-HD)疫苗.把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 2只.A组(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SjC23质粒DNA,在第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GST-HD+50μgCFA;B组(SjC23 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SjC23质粒DNA;C组(蛋白质疫苗组)于第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GST-HD+50 μg CFA 1次;D组(对照组)每鼠分别在第0、2、4周肌注100μgpc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以4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攻击后45 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Western-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获得了42.9%的减虫率和60.0%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单独SjC23 DNA疫苗组28.1%的减虫率和37.9%的减卵率,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GST-HD)23.8%减虫率和39.5%的减卵率(P均<0.05).联合组抗体水平也较单独应用组有明显的增强.结论SjC23蛋白质疫苗可显著增强SjC23 DNA疫苗诱导BALB/c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司进;殷旭仁;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硼镁石粉在河道、菜地、鱼池和有温泉水流动的沟渠进行灭螺,观察灭螺效果.方法使用硼镁石粉对内陆9个有螺环境进行灭螺,其中6个未预处理,3个先割去杂草.冬季撒粉.剂量200 g/m2,6个月和1年观察灭螺效果.结果9个环境中经1次硼镁石粉灭螺后,7个环境末查到活螺,2个环境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0%(198/213)和88.5%(69/78),对这2个环境复灭1次,灭后1年,查到的钉螺均为死螺.灭螺时未发现鱼、蚌死亡.结论硼镁石粉对钉螺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具有价廉、低毒、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在鱼池、山区、河道等内陆地区使用.
作者:赵贤贵;汪功铭;万立新;刘军镇;杨庭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0.2 kDa分子的编码基因.方法根据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阳性克隆之一的插入片段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技术对其大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然后克隆入pGEM-T载体,并对克隆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利用在线软件推测其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结果利用PCR方法从上述插入片段中扩增出1条单一的DNA条带,大小介于51 5 bp与697 bp之间.将此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双酶切和PCR反应结果都出现与前述结果一致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此开放阅读框全长564 bp,在线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此片段编码187个氨基酸,编码肽段分子量大小约为20.2 kDa.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扩增和克隆出目的基因片段,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江艳;蒋作君;李德发;沈际佳;宫兆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药前后血清Ca2+浓度的变化并观察疗效.方法使用吡喹酮100mg/kg和50 mg/kg剂量于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取血清检测Ca2+浓度,用灌流法检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及减雌率.结果不同剂量用药后2、4、8、24 h的血清Ca2+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30 d后血清Ca2+浓度基本恢复正常;100 mg/kg剂量减虫率为89.7%,50 mg/kg为72.2%,减雌率均为100%.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兔经吡喹酮治疗期间的血清Ca2+浓度低于正常.
作者:彭惠玲;范宏萍;张海英;文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武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全市总人口 120.82万人,流行区人口 53.78万人.至2001年累计有螺面积1 3.57 km2,累计病人5 829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于1 99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标准.为巩固血防成果,进一步寻找科学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自1 991年开展螺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伊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三峡建坝后长江水位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上壤含水量、气温等因素变化对钉螺生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对钉螺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气温条件下分布与产卵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4月份距水线0.33 m的环境钉螺分布多;5月份在土壤含水量为36.9%的环境钉螺产卵的数量多;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钉螺产卵孵出的时间亦随之缩短.结论三峡建坝后引起的地下水位改变,对钉螺生态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江汉平原的环境生态变化制定灭螺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陈柳燕;徐兴建;杨先祥;吕桂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探讨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在病情监测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10月用DDIA与环卵沉淀试验(COPT)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高金彬;李秋梅;夏春华;徐新红;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 994年在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南京市雨花台区开展血防健康教育试点,观察健康教育对疫区小学生干预活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雨花台区双闸街道中心小学为健康教育试验组,江心洲镇棋杆中心小学为对照组,7 1 5岁学生为观察对象.
作者:张川;陈新;叶爱龙;董云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南涧县原为云南省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县,经几十年积极防治,至2000年,该县流行血吸虫病的10个行政村中,已先后有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0年1 2月,经县自行考核并申报,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组成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连自强;陈建勋;殷关麟;杨慧;甘子明;李远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20年来湖南省共发现血吸虫病新流行区22处,其中山区丘陵型4处,江滩型(以洲滩为单位)10处,湖区丘陵型8处,总面积约3 600 hm2.现就其形成因素与分布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吴昭武;彭先平;赵正元;李以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螺传寄生虫病,目的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采用药物化疗,但化疗并不能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同时,某些血吸虫虫株已对一种或数种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继续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人们发现血吸虫侵入宿主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对血吸虫发挥清除或杀伤效应,对同种血吸虫的再感染也具有一定抵抗力,提示血吸虫能在宿主体内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这为研制血吸虫病疫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谭敏华;陈饶生;吴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多种物理或化学诱导条件下钉螺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现象以及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方法细胞凋亡诱导剂或紫外线处理离体钉螺细胞以及40℃环境温度或灭螺药处理整体钉螺,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和DNA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钉螺在40℃环境中干放4h的诱导条件下,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出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检测未成功.结论首次诱导并观察到钉螺细胞凋亡现象.
作者:方正明;李雍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查明洞庭湖区牛群放牧行为的特点,为优化牛群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洞庭湖区设4个点分层观察距防洪大堤5 km以内牛群的放牧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近3年来化疗情况.结果饲养户距堤0-1 000 m、1 001-2 000m、2001-3 000 m、3001-4 000 m、4 001-5 000 m 5层的牛群在外洲放牧的比例分别为95.35%、78.05%、10.71%、0、0;放牧方式为敞放.5层平均化疗覆盖率分别为85.29%、56.00%、30.13%、24.56%、0.结论洞庭湖区牛群在外洲放牧数量和时间与距堤远近有关,距堤越近,比例越大,距堤越远,比例越小,3 km以外无牛在外洲放牧.牛群化疗应以是否在外洲有螺地带放牧为依据.
作者:李以义;刘兆春;贺宏斌;李佩安;欧阳善文;唐光明;黄平辉;万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