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桂;陈雅棠
作者:熊培康;熊衍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优化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方法选择2个采用不同防治策略的村,其中1个村采用人群对象化疗、灭螺、耕牛群体化疗、改水改厕、环境改造等综合防治措施,另1村采用健康教育、扩大化疗、耕牛群体化疗的防治措施,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螺情和投入费用.结果健康教育加人、畜扩大化疗比综合防治措施投入费用少而疫情下降明显,可较好控制疫情,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蔡宗大;张汉忠;王文梁;刘勇;漆良君;施昌夫;夏桃姣;徐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0.2 kDa分子的编码基因.方法根据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阳性克隆之一的插入片段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技术对其大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然后克隆入pGEM-T载体,并对克隆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利用在线软件推测其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结果利用PCR方法从上述插入片段中扩增出1条单一的DNA条带,大小介于51 5 bp与697 bp之间.将此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双酶切和PCR反应结果都出现与前述结果一致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此开放阅读框全长564 bp,在线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此片段编码187个氨基酸,编码肽段分子量大小约为20.2 kDa.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扩增和克隆出目的基因片段,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江艳;蒋作君;李德发;沈际佳;宫兆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有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外来人员输入苏州市虎丘区.为有效巩固已取得的血防成果,根据省、市血地防办公室的要求,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虎丘村进行了血吸虫病调查和血防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苏弟;许雪明;鞠春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建德市位于浙西山区,共有10个乡(镇)、5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为696 hm2,累计病人5 152人.1988年,经考核达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进入监测阶段,现将1 989-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太平;翁寿清;叶恩捷;舒跃奎;童建良;陈国梅;叶克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 994年在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南京市雨花台区开展血防健康教育试点,观察健康教育对疫区小学生干预活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雨花台区双闸街道中心小学为健康教育试验组,江心洲镇棋杆中心小学为对照组,7 1 5岁学生为观察对象.
作者:张川;陈新;叶爱龙;董云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估临洪大堤水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的行为变化并探讨其血防效果.方法春秋季各查螺1次,观察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变化;3-11月份每月中旬观察1 d,记录人畜在江堤外坡活动方式、时间;查螺时同步调查野粪种类、数量,粪检记录阳性份数.结果大堤水泥硬化后活螺框下降71.92%,活螺密度下降91.53%,阳性螺密度下降100%;野粪密度下降59.15%,阳性野粪下降100%;人群活动人次下降了26.86%,但渔民活动上升了11.66%,牲畜活动减少了52.48%.结论江堤坡水泥硬化有一定的血防效果,钉螺密度及感染螺明显下降,牲畜活动和野粪密度也下降显著,但水泥硬化或石块护坡范围一定要达到无螺线.
作者:皮辉;侯国弘;姚孝明;肖俊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均为血吸虫病疫区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男77例,女1 5例;年龄小36岁,大62岁,其中巨脾型68例(已切脾53例),腹水型24例.
作者:周斌;周玉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章景贤;向军;余凑水;黄文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查明洞庭湖区牛群放牧行为的特点,为优化牛群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洞庭湖区设4个点分层观察距防洪大堤5 km以内牛群的放牧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近3年来化疗情况.结果饲养户距堤0-1 000 m、1 001-2 000m、2001-3 000 m、3001-4 000 m、4 001-5 000 m 5层的牛群在外洲放牧的比例分别为95.35%、78.05%、10.71%、0、0;放牧方式为敞放.5层平均化疗覆盖率分别为85.29%、56.00%、30.13%、24.56%、0.结论洞庭湖区牛群在外洲放牧数量和时间与距堤远近有关,距堤越近,比例越大,距堤越远,比例越小,3 km以外无牛在外洲放牧.牛群化疗应以是否在外洲有螺地带放牧为依据.
作者:李以义;刘兆春;贺宏斌;李佩安;欧阳善文;唐光明;黄平辉;万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探讨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在病情监测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10月用DDIA与环卵沉淀试验(COPT)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高金彬;李秋梅;夏春华;徐新红;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20年来湖南省共发现血吸虫病新流行区22处,其中山区丘陵型4处,江滩型(以洲滩为单位)10处,湖区丘陵型8处,总面积约3 600 hm2.现就其形成因素与分布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吴昭武;彭先平;赵正元;李以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世行贷款项目结束后,防治经费减少情况下,巩固、发展血防成果的防治方案.方法用询检法确定化疗对象,用吡喹酮化疗,化疗25%的牛群,在易感地带灭螺.结果防治前后居民感染率由8.00%下降至1.27%;人群EPG(x)由0.63下降至0,牛群感染率保持为0;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结论用询检法来确定化疗对象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经济、方便,上述措施对巩固、发展高原平坝型地区血防成果是有效的.
作者:起云亮;连自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武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全市总人口 120.82万人,流行区人口 53.78万人.至2001年累计有螺面积1 3.57 km2,累计病人5 829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于1 99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标准.为巩固血防成果,进一步寻找科学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自1 991年开展螺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伊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三峡建坝后长江水位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上壤含水量、气温等因素变化对钉螺生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对钉螺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气温条件下分布与产卵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4月份距水线0.33 m的环境钉螺分布多;5月份在土壤含水量为36.9%的环境钉螺产卵的数量多;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钉螺产卵孵出的时间亦随之缩短.结论三峡建坝后引起的地下水位改变,对钉螺生态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江汉平原的环境生态变化制定灭螺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陈柳燕;徐兴建;杨先祥;吕桂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材料黄果茄原粉,为淡黄色粉状,由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为植物灭螺剂,可溶于水,杀螺有效成份含量为5.4%[1].该结晶物质的分子量为722,是一种新的植物灭螺化合物[2].实验动物Wistar大鼠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动物经健康观察1周,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来爱萍;张启媛;姚永祥;王护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澄清或解决,现将近10余年来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丙稀菊酯问世后,由于其化学结构较为简单,药效又优于天然除虫菊素,保留着对人、畜低毒等特性,至今仍然是杀蚊剂中的主要有效成份[1].由于第三体蚊香--液体蚊香是集传统木质蚊香、电热蚊香的优点值得开发的新型室内驱蚊产品[2].因而探索液体蚊香中丙烯菊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对规范市销杀蚊剂的质量、监测杀蚊效果均有重要意义[3].本文探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丙稀菊酯在有机溶剂中的有效浓度,为防蚊杀蚊、测定液体蚊香中的有效成份提供方法.
作者:季根妹;叶文炳;王永兰;王呜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全国血吸虫病的地区分布2001年,在全国流行血吸虫病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418个流行县(市).流行区总人口9 903.04万,当年全国实有血吸虫病病人819 529例,年内治疗367 057人,上海市、福建、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没有当地感染的病例报告.各省流行情况见表1.
作者:陈贤义;姜庆五;王立英;赵根明;赵琦;顾弋安;韦建国;郝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