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巩固防治成果策略的研究

起云亮;连自强

关键词:血吸虫病, 询检化疗, 防治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世行贷款项目结束后,防治经费减少情况下,巩固、发展血防成果的防治方案.方法用询检法确定化疗对象,用吡喹酮化疗,化疗25%的牛群,在易感地带灭螺.结果防治前后居民感染率由8.00%下降至1.27%;人群EPG(x)由0.63下降至0,牛群感染率保持为0;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结论用询检法来确定化疗对象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经济、方便,上述措施对巩固、发展高原平坝型地区血防成果是有效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囊虫病快速免疫色谱测试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囊虫病免疫诊断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记抗猪囊尾蚴抗原单克隆抗体,将另一抗猪囊尾蚴抗原单克隆抗体在硝酸醋酸混合纤维素膜上固定成-条线,制成免疫测试条.待测抗原与金标单克隆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醋酸混合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褐红色线.结果当猪囊尾蚴囊液抗原量为5 ng时,测试条仍呈阳性反应.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CSF)的阳性率为82.60%,检测健康人CSF的阴性符合率为100%.将本法检测CSF结果与ELISA比较,两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结论本方法敏感、特异,操作简便快速,试剂稳定,重复性好,在囊虫病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玉冰;徐宏秀;贾凤菊;孙传红;赵玉强;魏庆宽;韩广东;葛凌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991-2001年武进市螺情分析

    武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全市总人口 120.82万人,流行区人口 53.78万人.至2001年累计有螺面积1 3.57 km2,累计病人5 829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于1 99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标准.为巩固血防成果,进一步寻找科学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自1 991年开展螺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伊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血吸虫病5例

    作者:熊培康;熊衍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浙江省实施环境改造控制钉螺面积的思考

    1基本情况浙江省曾有54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病人204万余例,钉螺面积6.44亿m2,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过40多年积极防治,全省于1 99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钉螺面积逐年上升,1996-2000年全省钉螺面积分别为20.9、31.4、43.7、72.2 hm2和100.1 hm2,且于2000年已发现14例外源性血吸虫病人,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趋势.

    作者:高璐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5例血吸虫病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血吸虫病误诊情况,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延误诊治而后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25例,详细分析其疗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误诊病种等.结果1 4例儿童急性血吸虫病以驰张型发热、腹痛、腹泻、咳嗽技肝、脾肿大为多见.嗜酸细胞多增高,肝功能中ALT轻中度升高.7例成人急性血吸虫病除发热、腹痛、腹泻等外,无肝脾肿大.4例慢性血吸虫病以腹痛、腹泻、血便及肝睥肿大为主,B超检查肝脏异常.急性血吸虫病误诊病种有伤寒8例,肺结核、支气管肺炎、嗜酸细胞增多症各3例,痢疾2例,其他2例:慢性血吸虫病误诊病种有肝炎、菌痢、直肠癌、贫血等.结论在血吸虫病疫区.凡有驰张高热、嗜酸细胞增多等患者,应充分考虑急性血吸虫病,并作必要的检查.

    作者:刘平;李琼芬;刘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与环卵沉淀试验现场应用效果比较

    为进一步探讨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在病情监测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10月用DDIA与环卵沉淀试验(COPT)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高金彬;李秋梅;夏春华;徐新红;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SjC23蛋白质疫苗对核酸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SjC23蛋白质疫苗对SjC23 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构建和制备SjC23 DNA疫苗(pcDNA3.1-SjC23)和SjC2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GST-HD)疫苗.把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 2只.A组(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SjC23质粒DNA,在第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GST-HD+50μgCFA;B组(SjC23 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SjC23质粒DNA;C组(蛋白质疫苗组)于第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GST-HD+50 μg CFA 1次;D组(对照组)每鼠分别在第0、2、4周肌注100μgpc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以4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攻击后45 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Western-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获得了42.9%的减虫率和60.0%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单独SjC23 DNA疫苗组28.1%的减虫率和37.9%的减卵率,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GST-HD)23.8%减虫率和39.5%的减卵率(P均<0.05).联合组抗体水平也较单独应用组有明显的增强.结论SjC23蛋白质疫苗可显著增强SjC23 DNA疫苗诱导BALB/c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司进;殷旭仁;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应城市基层血防站面临的问题谈血防改革

    应城市是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县市之一.全市有1个血防所、9个血防站(组),共计210人.1 990年以来,我市血防工作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立足治本、狠抓落实、疫情显著下降,取得了巨大成绩.2000年5月通过省对我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验收.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将影响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血防专业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丁明;高万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硝柳胺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杀螺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药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作者:蔡顺祥;徐兴建;刘汉成;魏风华;刘建兵;付义;曹慕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吸虫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是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自从化疗药物吡喹酮问世以来,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药物对已经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没有作用,且疫水接触者可重复感染.重复化疗和长期的监测措施需要昂贵的费用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尚不能排除血吸虫有潜在的抗药性的危险[1].因此,发展疫苗被认为是防治血吸虫感染急需的措施.

    作者:李德发;沈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宁波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分析

    宁波市历史流行血吸虫病的8个县(市)区先后分别于1981年(3个),1 985年(3个),1 987年(1个)和1 992年(1个)达到消灭标准.从1 990年开始,我们在达标县(市)区开展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丽萍;许国章;祝传根;孙亚维;张吉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硼镁石粉现场灭螺效果观察

    目的应用硼镁石粉在河道、菜地、鱼池和有温泉水流动的沟渠进行灭螺,观察灭螺效果.方法使用硼镁石粉对内陆9个有螺环境进行灭螺,其中6个未预处理,3个先割去杂草.冬季撒粉.剂量200 g/m2,6个月和1年观察灭螺效果.结果9个环境中经1次硼镁石粉灭螺后,7个环境末查到活螺,2个环境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0%(198/213)和88.5%(69/78),对这2个环境复灭1次,灭后1年,查到的钉螺均为死螺.灭螺时未发现鱼、蚌死亡.结论硼镁石粉对钉螺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具有价廉、低毒、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在鱼池、山区、河道等内陆地区使用.

    作者:赵贤贵;汪功铭;万立新;刘军镇;杨庭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吸虫病1例报告

    作者:李登俊;岳继娥;毛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吸虫重组BCG疫苗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螺传寄生虫病,目的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采用药物化疗,但化疗并不能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同时,某些血吸虫虫株已对一种或数种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继续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人们发现血吸虫侵入宿主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对血吸虫发挥清除或杀伤效应,对同种血吸虫的再感染也具有一定抵抗力,提示血吸虫能在宿主体内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这为研制血吸虫病疫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若干进展

    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澄清或解决,现将近10余年来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纯脾切除所致肝性脑病2例

    作者:章景贤;向军;余凑水;黄文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989-2000年大理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属高山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10个乡镇81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42.7万人,耕牛2.68万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6.63 k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59116人.现将1989-2000年的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彦宏;杨光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4个国家,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受威胁的人口达1亿多人.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自然因素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表明,洪涝灾害与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非常密切.近10年来长江流域水患频发,造成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危害性持续存在.现将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张世清;姜庆五;葛继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植物灭螺剂黄果茄原粉LD50的测定

    1材料黄果茄原粉,为淡黄色粉状,由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为植物灭螺剂,可溶于水,杀螺有效成份含量为5.4%[1].该结晶物质的分子量为722,是一种新的植物灭螺化合物[2].实验动物Wistar大鼠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动物经健康观察1周,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来爱萍;张启媛;姚永祥;王护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湖南省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因素和分布特点

    近20年来湖南省共发现血吸虫病新流行区22处,其中山区丘陵型4处,江滩型(以洲滩为单位)10处,湖区丘陵型8处,总面积约3 600 hm2.现就其形成因素与分布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吴昭武;彭先平;赵正元;李以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