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璐
目的了解三峡建坝后长江水位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上壤含水量、气温等因素变化对钉螺生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对钉螺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气温条件下分布与产卵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4月份距水线0.33 m的环境钉螺分布多;5月份在土壤含水量为36.9%的环境钉螺产卵的数量多;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钉螺产卵孵出的时间亦随之缩短.结论三峡建坝后引起的地下水位改变,对钉螺生态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江汉平原的环境生态变化制定灭螺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陈柳燕;徐兴建;杨先祥;吕桂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世行贷款项目结束后,防治经费减少情况下,巩固、发展血防成果的防治方案.方法用询检法确定化疗对象,用吡喹酮化疗,化疗25%的牛群,在易感地带灭螺.结果防治前后居民感染率由8.00%下降至1.27%;人群EPG(x)由0.63下降至0,牛群感染率保持为0;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结论用询检法来确定化疗对象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经济、方便,上述措施对巩固、发展高原平坝型地区血防成果是有效的.
作者:起云亮;连自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病是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自从化疗药物吡喹酮问世以来,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药物对已经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没有作用,且疫水接触者可重复感染.重复化疗和长期的监测措施需要昂贵的费用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尚不能排除血吸虫有潜在的抗药性的危险[1].因此,发展疫苗被认为是防治血吸虫感染急需的措施.
作者:李德发;沈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jC23蛋白质疫苗对SjC23 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构建和制备SjC23 DNA疫苗(pcDNA3.1-SjC23)和SjC2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GST-HD)疫苗.把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 2只.A组(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SjC23质粒DNA,在第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GST-HD+50μgCFA;B组(SjC23 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SjC23质粒DNA;C组(蛋白质疫苗组)于第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GST-HD+50 μg CFA 1次;D组(对照组)每鼠分别在第0、2、4周肌注100μgpc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以4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攻击后45 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Western-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获得了42.9%的减虫率和60.0%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单独SjC23 DNA疫苗组28.1%的减虫率和37.9%的减卵率,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GST-HD)23.8%减虫率和39.5%的减卵率(P均<0.05).联合组抗体水平也较单独应用组有明显的增强.结论SjC23蛋白质疫苗可显著增强SjC23 DNA疫苗诱导BALB/c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司进;殷旭仁;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澄清或解决,现将近10余年来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属山丘型流行区.历史上,全市24个乡(镇)796个村中,有9个乡(镇)87个村为流行区,累计有螺面积591 440 m2,累计血吸虫病人4 140人、病牛215头.
作者:胡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查明洞庭湖区牛群放牧行为的特点,为优化牛群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洞庭湖区设4个点分层观察距防洪大堤5 km以内牛群的放牧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近3年来化疗情况.结果饲养户距堤0-1 000 m、1 001-2 000m、2001-3 000 m、3001-4 000 m、4 001-5 000 m 5层的牛群在外洲放牧的比例分别为95.35%、78.05%、10.71%、0、0;放牧方式为敞放.5层平均化疗覆盖率分别为85.29%、56.00%、30.13%、24.56%、0.结论洞庭湖区牛群在外洲放牧数量和时间与距堤远近有关,距堤越近,比例越大,距堤越远,比例越小,3 km以外无牛在外洲放牧.牛群化疗应以是否在外洲有螺地带放牧为依据.
作者:李以义;刘兆春;贺宏斌;李佩安;欧阳善文;唐光明;黄平辉;万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药前后血清Ca2+浓度的变化并观察疗效.方法使用吡喹酮100mg/kg和50 mg/kg剂量于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取血清检测Ca2+浓度,用灌流法检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及减雌率.结果不同剂量用药后2、4、8、24 h的血清Ca2+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30 d后血清Ca2+浓度基本恢复正常;100 mg/kg剂量减虫率为89.7%,50 mg/kg为72.2%,减雌率均为100%.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兔经吡喹酮治疗期间的血清Ca2+浓度低于正常.
作者:彭惠玲;范宏萍;张海英;文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药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作者:蔡顺祥;徐兴建;刘汉成;魏风华;刘建兵;付义;曹慕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宁波市历史流行血吸虫病的8个县(市)区先后分别于1981年(3个),1 985年(3个),1 987年(1个)和1 992年(1个)达到消灭标准.从1 990年开始,我们在达标县(市)区开展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丽萍;许国章;祝传根;孙亚维;张吉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建德市位于浙西山区,共有10个乡(镇)、5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为696 hm2,累计病人5 152人.1988年,经考核达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进入监测阶段,现将1 989-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太平;翁寿清;叶恩捷;舒跃奎;童建良;陈国梅;叶克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全国血吸虫病的地区分布2001年,在全国流行血吸虫病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418个流行县(市).流行区总人口9 903.04万,当年全国实有血吸虫病病人819 529例,年内治疗367 057人,上海市、福建、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没有当地感染的病例报告.各省流行情况见表1.
作者:陈贤义;姜庆五;王立英;赵根明;赵琦;顾弋安;韦建国;郝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探讨血防健康教育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对人群化疗覆盖率及感染率的影响,我们于1996-1999年选择鄂州市华容镇的包王村进行血防健康教育,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水生;张杰;陈新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基本情况浙江省曾有54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病人204万余例,钉螺面积6.44亿m2,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过40多年积极防治,全省于1 99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钉螺面积逐年上升,1996-2000年全省钉螺面积分别为20.9、31.4、43.7、72.2 hm2和100.1 hm2,且于2000年已发现14例外源性血吸虫病人,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趋势.
作者:高璐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估临洪大堤水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的行为变化并探讨其血防效果.方法春秋季各查螺1次,观察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变化;3-11月份每月中旬观察1 d,记录人畜在江堤外坡活动方式、时间;查螺时同步调查野粪种类、数量,粪检记录阳性份数.结果大堤水泥硬化后活螺框下降71.92%,活螺密度下降91.53%,阳性螺密度下降100%;野粪密度下降59.15%,阳性野粪下降100%;人群活动人次下降了26.86%,但渔民活动上升了11.66%,牲畜活动减少了52.48%.结论江堤坡水泥硬化有一定的血防效果,钉螺密度及感染螺明显下降,牲畜活动和野粪密度也下降显著,但水泥硬化或石块护坡范围一定要达到无螺线.
作者:皮辉;侯国弘;姚孝明;肖俊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有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外来人员输入苏州市虎丘区.为有效巩固已取得的血防成果,根据省、市血地防办公室的要求,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虎丘村进行了血吸虫病调查和血防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苏弟;许雪明;鞠春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螺传寄生虫病,目的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采用药物化疗,但化疗并不能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同时,某些血吸虫虫株已对一种或数种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继续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人们发现血吸虫侵入宿主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对血吸虫发挥清除或杀伤效应,对同种血吸虫的再感染也具有一定抵抗力,提示血吸虫能在宿主体内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这为研制血吸虫病疫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材料黄果茄原粉,为淡黄色粉状,由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为植物灭螺剂,可溶于水,杀螺有效成份含量为5.4%[1].该结晶物质的分子量为722,是一种新的植物灭螺化合物[2].实验动物Wistar大鼠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动物经健康观察1周,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来爱萍;张启媛;姚永祥;王护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4个国家,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受威胁的人口达1亿多人.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自然因素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表明,洪涝灾害与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非常密切.近10年来长江流域水患频发,造成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危害性持续存在.现将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张世清;姜庆五;葛继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