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吸虫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李德发;沈继龙

关键词:血吸虫病, 核酸, 疫苗研究, 虫卵肉芽肿, 专业技术人员, 血吸虫感染, 免疫性疾病, 重复感染, 化疗药物, 监测措施, 肝纤维化, 抗药性, 接触者, 吡喹酮, 危险, 特征, 控制, 费用, 防治
摘要:血吸虫病是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自从化疗药物吡喹酮问世以来,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药物对已经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没有作用,且疫水接触者可重复感染.重复化疗和长期的监测措施需要昂贵的费用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尚不能排除血吸虫有潜在的抗药性的危险[1].因此,发展疫苗被认为是防治血吸虫感染急需的措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若干进展

    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澄清或解决,现将近10余年来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宁波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分析

    宁波市历史流行血吸虫病的8个县(市)区先后分别于1981年(3个),1 985年(3个),1 987年(1个)和1 992年(1个)达到消灭标准.从1 990年开始,我们在达标县(市)区开展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丽萍;许国章;祝传根;孙亚维;张吉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硼镁石粉现场灭螺效果观察

    目的应用硼镁石粉在河道、菜地、鱼池和有温泉水流动的沟渠进行灭螺,观察灭螺效果.方法使用硼镁石粉对内陆9个有螺环境进行灭螺,其中6个未预处理,3个先割去杂草.冬季撒粉.剂量200 g/m2,6个月和1年观察灭螺效果.结果9个环境中经1次硼镁石粉灭螺后,7个环境末查到活螺,2个环境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0%(198/213)和88.5%(69/78),对这2个环境复灭1次,灭后1年,查到的钉螺均为死螺.灭螺时未发现鱼、蚌死亡.结论硼镁石粉对钉螺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具有价廉、低毒、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在鱼池、山区、河道等内陆地区使用.

    作者:赵贤贵;汪功铭;万立新;刘军镇;杨庭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考核结果

    南涧县原为云南省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县,经几十年积极防治,至2000年,该县流行血吸虫病的10个行政村中,已先后有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0年1 2月,经县自行考核并申报,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组成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连自强;陈建勋;殷关麟;杨慧;甘子明;李远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植物灭螺剂黄果茄原粉LD50的测定

    1材料黄果茄原粉,为淡黄色粉状,由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为植物灭螺剂,可溶于水,杀螺有效成份含量为5.4%[1].该结晶物质的分子量为722,是一种新的植物灭螺化合物[2].实验动物Wistar大鼠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动物经健康观察1周,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来爱萍;张启媛;姚永祥;王护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云南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巩固防治成果策略的研究

    目的探讨世行贷款项目结束后,防治经费减少情况下,巩固、发展血防成果的防治方案.方法用询检法确定化疗对象,用吡喹酮化疗,化疗25%的牛群,在易感地带灭螺.结果防治前后居民感染率由8.00%下降至1.27%;人群EPG(x)由0.63下降至0,牛群感染率保持为0;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结论用询检法来确定化疗对象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经济、方便,上述措施对巩固、发展高原平坝型地区血防成果是有效的.

    作者:起云亮;连自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硝柳胺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杀螺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药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作者:蔡顺祥;徐兴建;刘汉成;魏风华;刘建兵;付义;曹慕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血吸虫病5例

    作者:熊培康;熊衍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与环卵沉淀试验现场应用效果比较

    为进一步探讨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在病情监测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10月用DDIA与环卵沉淀试验(COPT)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高金彬;李秋梅;夏春华;徐新红;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吸虫重组BCG疫苗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螺传寄生虫病,目的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采用药物化疗,但化疗并不能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同时,某些血吸虫虫株已对一种或数种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继续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人们发现血吸虫侵入宿主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对血吸虫发挥清除或杀伤效应,对同种血吸虫的再感染也具有一定抵抗力,提示血吸虫能在宿主体内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这为研制血吸虫病疫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防健康教育对人群化疗覆盖率及感染率的影响

    为了探讨血防健康教育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对人群化疗覆盖率及感染率的影响,我们于1996-1999年选择鄂州市华容镇的包王村进行血防健康教育,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水生;张杰;陈新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浙江省实施环境改造控制钉螺面积的思考

    1基本情况浙江省曾有54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病人204万余例,钉螺面积6.44亿m2,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过40多年积极防治,全省于1 99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钉螺面积逐年上升,1996-2000年全省钉螺面积分别为20.9、31.4、43.7、72.2 hm2和100.1 hm2,且于2000年已发现14例外源性血吸虫病人,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趋势.

    作者:高璐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991-2001年武进市螺情分析

    武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全市总人口 120.82万人,流行区人口 53.78万人.至2001年累计有螺面积1 3.57 km2,累计病人5 829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于1 99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标准.为巩固血防成果,进一步寻找科学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自1 991年开展螺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伊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吸虫病1例报告

    作者:李登俊;岳继娥;毛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钉螺细胞凋亡的诱导及检测研究

    目的研究多种物理或化学诱导条件下钉螺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现象以及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方法细胞凋亡诱导剂或紫外线处理离体钉螺细胞以及40℃环境温度或灭螺药处理整体钉螺,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和DNA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钉螺在40℃环境中干放4h的诱导条件下,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出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检测未成功.结论首次诱导并观察到钉螺细胞凋亡现象.

    作者:方正明;李雍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湖南省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因素和分布特点

    近20年来湖南省共发现血吸虫病新流行区22处,其中山区丘陵型4处,江滩型(以洲滩为单位)10处,湖区丘陵型8处,总面积约3 600 hm2.现就其形成因素与分布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吴昭武;彭先平;赵正元;李以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临洪大堤水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行为变化观察

    目的评估临洪大堤水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的行为变化并探讨其血防效果.方法春秋季各查螺1次,观察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变化;3-11月份每月中旬观察1 d,记录人畜在江堤外坡活动方式、时间;查螺时同步调查野粪种类、数量,粪检记录阳性份数.结果大堤水泥硬化后活螺框下降71.92%,活螺密度下降91.53%,阳性螺密度下降100%;野粪密度下降59.15%,阳性野粪下降100%;人群活动人次下降了26.86%,但渔民活动上升了11.66%,牲畜活动减少了52.48%.结论江堤坡水泥硬化有一定的血防效果,钉螺密度及感染螺明显下降,牲畜活动和野粪密度也下降显著,但水泥硬化或石块护坡范围一定要达到无螺线.

    作者:皮辉;侯国弘;姚孝明;肖俊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杀螺剂室内筛选实验方法标准化的研究Ⅱ.不同钉螺数对杀螺实验的影响

    目的了解实验用螺数量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每组用10、30只和50只钉螺进行25 C室内浸泡杀螺试验.结果10、30只/袋和50只/袋钉螺作为一个实验观察组,随着螺数的增加.工作量和差错率明显增加,分装10、30只/袋和50只/袋钉螺平均用时分别1 6.25、38.75 s和76.25 s,差错率分别为0、0.04%和18.80%,但不同螺数组间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浸杀法用螺数以10只/组为佳,省工省时,差错率低,杀螺效果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戴建荣;奚伟萍;梁幼生;张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应城市基层血防站面临的问题谈血防改革

    应城市是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县市之一.全市有1个血防所、9个血防站(组),共计210人.1 990年以来,我市血防工作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立足治本、狠抓落实、疫情显著下降,取得了巨大成绩.2000年5月通过省对我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验收.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将影响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血防专业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丁明;高万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吸虫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是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自从化疗药物吡喹酮问世以来,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药物对已经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没有作用,且疫水接触者可重复感染.重复化疗和长期的监测措施需要昂贵的费用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尚不能排除血吸虫有潜在的抗药性的危险[1].因此,发展疫苗被认为是防治血吸虫感染急需的措施.

    作者:李德发;沈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