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硝柳胺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杀螺效果比较研究

蔡顺祥;徐兴建;刘汉成;魏风华;刘建兵;付义;曹慕民

关键词:氯硝柳胺, 杀虫丁, 四聚乙醛, 灭螺
摘要: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药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囊虫病快速免疫色谱测试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囊虫病免疫诊断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记抗猪囊尾蚴抗原单克隆抗体,将另一抗猪囊尾蚴抗原单克隆抗体在硝酸醋酸混合纤维素膜上固定成-条线,制成免疫测试条.待测抗原与金标单克隆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醋酸混合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褐红色线.结果当猪囊尾蚴囊液抗原量为5 ng时,测试条仍呈阳性反应.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CSF)的阳性率为82.60%,检测健康人CSF的阴性符合率为100%.将本法检测CSF结果与ELISA比较,两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结论本方法敏感、特异,操作简便快速,试剂稳定,重复性好,在囊虫病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玉冰;徐宏秀;贾凤菊;孙传红;赵玉强;魏庆宽;韩广东;葛凌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吸虫病1例报告

    作者:李登俊;岳继娥;毛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有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外来人员输入苏州市虎丘区.为有效巩固已取得的血防成果,根据省、市血地防办公室的要求,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虎丘村进行了血吸虫病调查和血防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苏弟;许雪明;鞠春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硝柳胺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杀螺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药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 C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作者:蔡顺祥;徐兴建;刘汉成;魏风华;刘建兵;付义;曹慕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建德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12年监测分析

    建德市位于浙西山区,共有10个乡(镇)、5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为696 hm2,累计病人5 152人.1988年,经考核达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进入监测阶段,现将1 989-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太平;翁寿清;叶恩捷;舒跃奎;童建良;陈国梅;叶克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浙江省实施环境改造控制钉螺面积的思考

    1基本情况浙江省曾有54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病人204万余例,钉螺面积6.44亿m2,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过40多年积极防治,全省于1 99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钉螺面积逐年上升,1996-2000年全省钉螺面积分别为20.9、31.4、43.7、72.2 hm2和100.1 hm2,且于2000年已发现14例外源性血吸虫病人,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趋势.

    作者:高璐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考核结果

    南涧县原为云南省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县,经几十年积极防治,至2000年,该县流行血吸虫病的10个行政村中,已先后有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0年1 2月,经县自行考核并申报,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组成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连自强;陈建勋;殷关麟;杨慧;甘子明;李远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92例晚期血吸虫病所致肺部损害X线表现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均为血吸虫病疫区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男77例,女1 5例;年龄小36岁,大62岁,其中巨脾型68例(已切脾53例),腹水型24例.

    作者:周斌;周玉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00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1全国血吸虫病的地区分布2001年,在全国流行血吸虫病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418个流行县(市).流行区总人口9 903.04万,当年全国实有血吸虫病病人819 529例,年内治疗367 057人,上海市、福建、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没有当地感染的病例报告.各省流行情况见表1.

    作者:陈贤义;姜庆五;王立英;赵根明;赵琦;顾弋安;韦建国;郝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临洪大堤水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行为变化观察

    目的评估临洪大堤水泥硬化后钉螺及人畜的行为变化并探讨其血防效果.方法春秋季各查螺1次,观察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变化;3-11月份每月中旬观察1 d,记录人畜在江堤外坡活动方式、时间;查螺时同步调查野粪种类、数量,粪检记录阳性份数.结果大堤水泥硬化后活螺框下降71.92%,活螺密度下降91.53%,阳性螺密度下降100%;野粪密度下降59.15%,阳性野粪下降100%;人群活动人次下降了26.86%,但渔民活动上升了11.66%,牲畜活动减少了52.48%.结论江堤坡水泥硬化有一定的血防效果,钉螺密度及感染螺明显下降,牲畜活动和野粪密度也下降显著,但水泥硬化或石块护坡范围一定要达到无螺线.

    作者:皮辉;侯国弘;姚孝明;肖俊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夹杂癫痫2例

    作者:谭敏华;陈饶生;吴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牛群放牧特点及其化疗对策的研究

    目的查明洞庭湖区牛群放牧行为的特点,为优化牛群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洞庭湖区设4个点分层观察距防洪大堤5 km以内牛群的放牧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近3年来化疗情况.结果饲养户距堤0-1 000 m、1 001-2 000m、2001-3 000 m、3001-4 000 m、4 001-5 000 m 5层的牛群在外洲放牧的比例分别为95.35%、78.05%、10.71%、0、0;放牧方式为敞放.5层平均化疗覆盖率分别为85.29%、56.00%、30.13%、24.56%、0.结论洞庭湖区牛群在外洲放牧数量和时间与距堤远近有关,距堤越近,比例越大,距堤越远,比例越小,3 km以外无牛在外洲放牧.牛群化疗应以是否在外洲有螺地带放牧为依据.

    作者:李以义;刘兆春;贺宏斌;李佩安;欧阳善文;唐光明;黄平辉;万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杀螺剂室内筛选实验方法标准化的研究Ⅱ.不同钉螺数对杀螺实验的影响

    目的了解实验用螺数量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每组用10、30只和50只钉螺进行25 C室内浸泡杀螺试验.结果10、30只/袋和50只/袋钉螺作为一个实验观察组,随着螺数的增加.工作量和差错率明显增加,分装10、30只/袋和50只/袋钉螺平均用时分别1 6.25、38.75 s和76.25 s,差错率分别为0、0.04%和18.80%,但不同螺数组间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浸杀法用螺数以10只/组为佳,省工省时,差错率低,杀螺效果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戴建荣;奚伟萍;梁幼生;张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硼镁石粉现场灭螺效果观察

    目的应用硼镁石粉在河道、菜地、鱼池和有温泉水流动的沟渠进行灭螺,观察灭螺效果.方法使用硼镁石粉对内陆9个有螺环境进行灭螺,其中6个未预处理,3个先割去杂草.冬季撒粉.剂量200 g/m2,6个月和1年观察灭螺效果.结果9个环境中经1次硼镁石粉灭螺后,7个环境末查到活螺,2个环境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0%(198/213)和88.5%(69/78),对这2个环境复灭1次,灭后1年,查到的钉螺均为死螺.灭螺时未发现鱼、蚌死亡.结论硼镁石粉对钉螺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具有价廉、低毒、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在鱼池、山区、河道等内陆地区使用.

    作者:赵贤贵;汪功铭;万立新;刘军镇;杨庭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5例血吸虫病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血吸虫病误诊情况,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延误诊治而后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25例,详细分析其疗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误诊病种等.结果1 4例儿童急性血吸虫病以驰张型发热、腹痛、腹泻、咳嗽技肝、脾肿大为多见.嗜酸细胞多增高,肝功能中ALT轻中度升高.7例成人急性血吸虫病除发热、腹痛、腹泻等外,无肝脾肿大.4例慢性血吸虫病以腹痛、腹泻、血便及肝睥肿大为主,B超检查肝脏异常.急性血吸虫病误诊病种有伤寒8例,肺结核、支气管肺炎、嗜酸细胞增多症各3例,痢疾2例,其他2例:慢性血吸虫病误诊病种有肝炎、菌痢、直肠癌、贫血等.结论在血吸虫病疫区.凡有驰张高热、嗜酸细胞增多等患者,应充分考虑急性血吸虫病,并作必要的检查.

    作者:刘平;李琼芬;刘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0.2 kDa分子编码基因(Sj20.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0.2 kDa分子的编码基因.方法根据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阳性克隆之一的插入片段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技术对其大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然后克隆入pGEM-T载体,并对克隆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利用在线软件推测其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结果利用PCR方法从上述插入片段中扩增出1条单一的DNA条带,大小介于51 5 bp与697 bp之间.将此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双酶切和PCR反应结果都出现与前述结果一致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此开放阅读框全长564 bp,在线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此片段编码187个氨基酸,编码肽段分子量大小约为20.2 kDa.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扩增和克隆出目的基因片段,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江艳;蒋作君;李德发;沈际佳;宫兆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989-2000年大理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属高山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10个乡镇81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42.7万人,耕牛2.68万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6.63 k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59116人.现将1989-2000年的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彦宏;杨光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血吸虫病5例

    作者:熊培康;熊衍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吸虫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是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自从化疗药物吡喹酮问世以来,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药物对已经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没有作用,且疫水接触者可重复感染.重复化疗和长期的监测措施需要昂贵的费用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尚不能排除血吸虫有潜在的抗药性的危险[1].因此,发展疫苗被认为是防治血吸虫感染急需的措施.

    作者:李德发;沈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湖沼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防治策略的效果比较

    目的优化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方法选择2个采用不同防治策略的村,其中1个村采用人群对象化疗、灭螺、耕牛群体化疗、改水改厕、环境改造等综合防治措施,另1村采用健康教育、扩大化疗、耕牛群体化疗的防治措施,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螺情和投入费用.结果健康教育加人、畜扩大化疗比综合防治措施投入费用少而疫情下降明显,可较好控制疫情,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蔡宗大;张汉忠;王文梁;刘勇;漆良君;施昌夫;夏桃姣;徐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