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明;曾宪芳;易新元;周金春;彭飞
王某,女,59岁,农民,因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乏力3周,来本院求治.
作者:薛安常;李向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探索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治疗途径,1 997年以来,我们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硝苯吡啶、心得安治疗晚血门脉高压症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衍琨;杨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胰脏血吸虫性病变,在曼氏、埃及和日本血吸虫病的尸解中均有发现.但临床上这类病例具有隐蔽性高,危害性大和病变易于演化等特点,因而文献中报道不多,而经长期系统观察的病例更属罕见.我院曾有1例胰脏血吸虫病,而疑似癌肿患者,已随访1 5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保亚;陈文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流行区非靶人群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对血吸虫病流行所构成的潜在威胁.方法采用粪检方法对高、中度流行区流行村靶人群及非靶人群感染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中度流行村非靶人群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8.42%和5.07%.结论由于现行防治策略对高、中度流行区非靶人群的血吸虫感染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且非靶人群血吸虫感染已对流行区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对其进行刻不容缓地查治.
作者:张映皓;万振国;易志辉;鲁敏;范宏萍;饶菡夫;王在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与ELISA一样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1],并经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人群2 097份血清抗体的检测,证明该法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为便于该法的推广应用,我们将有关材料和试剂制成试剂盒,进一步检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人群及外来人员的血清抗体,以观察该试剂盒在现场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素娥;汤益;施晓华;朱明东;蒋健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吴江市在蔬菜种植地区采用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联合方法驱除人群中蛔虫,治疗后1个月复查虫卵均转阴性,短期内疗效显著.为了解化疗后人群中蛔虫的再感染情况,观察人群中蛔虫感染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彭一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青蒿琥酯杀童虫的效果在实验室及现场已有报道[1~3].为进一步观察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我们于1998年4月至1999年11月,在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对抗洪抢险人员进行了现场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健;孙明祥;陆广益;林光居;崔金凤;吴巧珍;李劲松;钱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站1999年1月至2000年7月收治了78例囊虫病,现将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范福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杀虫丁杀螺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不同温度、作用时间、药液pH值、批号、阳光曝晒及不同类型钉螺条件下杀虫丁浸杀法杀螺试验;不同湿度的泥土的喷洒法杀螺试验.结果25 ℃ 1 d 2 mg/L的钉螺死亡率为56.67%,25℃2 d 2 mg/L或25℃3 d 1 mg/L的钉螺死亡率为96.62%~100.0%;偏碱性溶液和泥土含水量大等有利于杀虫丁杀灭钉螺;不同类型钉螺和不同批号药品对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较小;阳光曝晒则降低杀虫丁的杀螺效果.结论杀虫丁灭螺的适宜条件是25℃2 d 2 mg/L或25℃3 d 1 mg/L以上杀螺效果较好,喷洒25℃含水量大于40%杀螺效果较好.
作者:戴建荣;黄轶昕;吴锋;高智慧;孙乐平;洪青标;奚伟萍;张燕萍;姜玉骥;周晓农;郑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9年收治急性血吸虫病9例,入院前,均由于误诊,延误了诊疗时间.为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人,现对9例急性血吸虫病人进行了分析.
作者:谢谊;肖妙青;唐坚;尹心如;朱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anti-id,Ab2)NP30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nti-anti-id,Ab3).方法IRS-NP30主动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anti-anti-id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定名为NP41.NP41的Ig同型为IgM.免疫组化显示NP41与成虫的体膜、消化管上皮、子宫内膜上皮及虫卵内的毛蚴头腺、毛蚴膜呈阳性反应.结论NP41为NP30的anti-anti-id,其识别的抗原即NP30的模拟抗原.
作者:李芸茜;仇镇宁;冯振卿;管晓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库灌溉系统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形成因素与防制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结合访问、座谈、查阅历史资料,了解钉螺和传染源来源情况.选择有代表性且疫情较重的2个自然村,采取化疗消除传染源为主结合重点灭螺的综合防制对策.结果历史上可能有未发现的少量钉螺存在,通过60年代修建黄石水库,钉螺进入灌溉渠道大量扩散,在输入外来传染源后,导致了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形成和扩大.试区采取上述防制对策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1998年的12.16%下降到2000年的0.14%,下降了98.8%;耕牛感染率由15.91%下降到1.35%,下降了91.2%;活.螺密度由9.1 2%只/框(每框0.1 m2,下同),下降到0.11只/框,下降了98.8%;感染螺密度由0.024 8只/框,下降到0.1999年和2000年均未查到感染螺.结论修建水库,如有钉螺进入灌溉系统,可以沿水系造成大面积扩散,加之传染源输入而形成新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消除传染源为主结合重点灭螺的综合防制对策,短期内可以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和传播.
作者:吴昭武;刘新胜;彭先平;肖俊文;姚孝明;赵正元;吴秋泉;吴明清;皮辉;陈焱;易命宜;方金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监测江苏省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效果.方法1996~1999年在江苏省江滩地区设立5个血吸虫病观察点,对螺情、病情等疫情指标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纵向观察和监测分析.结果疫情观察显示,江苏省江滩地区钉螺孳生地面广量大,钉螺感染性较高.居民感染率较低,但耕牛感染率较高,仍为该地区的主要传染源.防治措施实施后,观察区内阳性钉螺面积和密度明显下降,但有螺面积下降幅度较小;居民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下降;耕牛感染率未明显下降.结论江苏省江滩未控制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处于较高水平,且有进一步沿长江向下游蔓延趋势.目前的防治措施对维持居民感染率在较低水平是行之有效的,但难以使疫情进一步持续降低.
作者:洪青标;黄轶昕;周晓农;孙乐平;夏登华;徐国坤;田启安;朱济民;封喜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度珊瑚姜霜后,先在泥水中爬8 h模拟下水作业,然后再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成虫,计算减虫率.结果5%珊瑚姜霜减虫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珊瑚姜是一种可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作者:蒋淑萱;黄秀琴;张学筝;马丽梅;李坪;杜娟;毛一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长沙市城区傅家洲江滩由湘江中心的傅家洲、玉龙洲、桔子洲尾3处小江滩和位于湘江西岸的龙王港口滩地组成,位于长沙市湘江1桥与2桥之间.1997年9月,长沙市城区有4位居民因在傅家洲一带游泳后发生了急性血吸虫病,从而开始对该地进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上述4处滩地均有肋壳钉螺孳生,面积达134.7万m2,并查到了感染性钉螺.病情调查发现上述4地的人畜及外来流动渔船民中有不少血吸虫病患者.因此傅家洲一带被确定为城市血吸虫病江滩型新流行区.作者对该地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形成因素和近几年防制对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旺德;吴昭武;皮建刚;赵正元;胡天文;胡艳红;彭先平;陈焱;易命宜;方金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体健康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省属非流行区.自1999年2月以来,我所共收治29例1 998年夏参加抗洪抢险后感染血吸虫病的转退官兵,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岳继娥;李惠;吴晓燕;毛德华;尹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非常普遍,它们协同致肝纤维化的结果报道不一[1,2].同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和血吸虫感染度关系的报道也不尽一致[3,4].为此,我们在四川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进行人群血吸虫、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和人群B超的检查,并进行互相关系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子松;邱东川;张奕;钟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0年以来,我站先后对历年来遗留缓治的182例慢性血吸虫病夹杂症患者采用吡喹酮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碧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发生病变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我院从1990~1995年共收治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合并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120例,并发糖尿病34例,占28.3%,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杜华;钟享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解硼矿石粉对通江河道有螺地段的灭螺效果,我们选择了通江河板桥段两岸有螺地带进行了灭螺试验,并用五氯酚钠作对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王勇;陶月胜;董云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