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镇横塘村位于玉山县东部,总人口1 734人,耕地面积1.01×106m2,耕牛72头.历史钉螺面积4.6×105m2,历史累计患血吸虫病人数612人,属山丘型血吸虫病中度疫区.从1992年起,按江西省统一要求,进行了连续8年的防治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邑骏;李坚仁;徐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长江全长55.5 km,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至1 999年底,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有5个乡(镇)71个村,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有5个乡(镇)30个村,尚有8个乡(镇)34个村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分别占流行乡、村的44.4%和25.2%.现将1998~1999年的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金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摸清高邮湖区钉螺分布现状并为制定区域血防联防方案提供依据,于2001年春季,组织专业查螺队,沿入江水道下泄水流方向逆行而上,乘船横渡高邮湖,对安徽省天长市和本省淮安市金湖县环高邮湖的部分滩块进行了螺情摸底调查.
作者:陈业军;顾浩;闵捷;夏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潜江市周矶办事处属血吸虫病轻疫区.今年春季的特大干旱,导致垸内沟渠全部干涸,生产和生活用水只能从垸外汉江引入,经二级堤水到达四支渠和沿堤河,成人在沿堤河抗旱打坝堤水和小孩在四支渠玩水时造成了成批血吸虫急性感染(简称急感)的发生,现将3个村20例急感发生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祚文;余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南昌市血吸虫病流行于南昌、新建、进贤、安义4个县和昌北开发区,分别为湖沼型和山丘型疫区.1 995~1 997年被列国务院综合防治血吸虫病试点,现将3年的防治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慈桂;万保平;邓小梅;熊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江阴市原为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遍及全市,病例呈散在性分布,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主,历史高微丝蚴阳性率为2.44%.经过多年的反复防治,到80年代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于1982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4~1999年实施监测,现将16年来丝虫病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怀根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SjCTPI)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并制备pcDNA3.1-SjCTPI DNA疫苗及pcDNA3.1 P35和P40(IL-12的两个亚单位)的DNA疫苗.取上海松江本地猪(自幼阉割)30头,分为A、B、C3组,每组10头.A组(TPI组)每头猪于两侧臂部肌肉注射500μgSjCTPI DNA疫苗;B组(TPI+IL-1 2组)每头猪肌肉注射500μgSjCTPI DNA及500μgP35DNA疫苗、500μgP40DNA疫苗.C组(对照组)每头猪肌肉注射500μgpcDNA3.1质粒DNA.共免疫3次,每次间歇3周.末次免疫后30 d,每猪攻击6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背部贴片法).攻击后45 d剖杀,经胸主动脉灌注,并从门静脉处收集成虫计数从肝脏上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置5%KOH内溶解,后计算每克虫卵数.比较各组间的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抗体.结果TPI组和TPI+IL-1 2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48.3%和46.2%的减虫率,53.6%和59.6%的减雌率,49.4%和65.8%的减卵率.TPI组的10头猪中有6头在免疫后可检出抗rSjCTPI 抗体,TPI+IL 1 2组10头猪中有5头在免疫后抗rSjCTPI抗体阳性.结论SjCTPI DNA疫苗可诱导猪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抗血吸虫疫苗.
作者:朱荫昌;司进;D.A Harn;徐明;余传信;任建功;叶萍;殷旭仁;何伟;许永良;曹国群;华万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鄂州市杨叶镇三浃村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人口3312人,钉螺面积9.34×105m2,钉螺感染率1.48%,人群血吸虫感染率17.1 5%.三浃村与黄石市城区相邻,外来居住的流动人口高达1 3.65%,均在黄石城区打工和做生意.由于流动人口的血防意识淡薄,流动性大,难以管理,一部分人来此后感染血吸虫病成为新的传染源.为了解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9~2000年对杨叶镇三浃村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风;余水生;陈新苗;汪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急性血吸虫病在我国城市的流行已屡见不鲜,武汉市洪山区自1 989~1 998年期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下称急感)1 95例,现将其流行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严志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洞庭湖及长江水域在防汛危险水位时以及退水期间不同水位下血吸虫水体感染性变化规律.方法在东洞庭湖及长江各设1个观察现场,1 998年8~9月,在当地4种不同水位,分别采用一组哨鼠进行常规感染性检测.结果洞庭湖水域感染率分别为危险水位7.7%,警戒水位0,防汛水位7.5%,常年水位100.0%;长江水域感染率分别为危险水位43.6%,警戒水位20.0%,防汛水位47.5%,常年水位7.6%.结论东洞庭湖(除警戒水位)及长江水域在4种水位时段均有感染性,且退水期长江水域感染率明显高于洞庭湖水域;但两水域感染虫荷数均很低(0.60~2.26条/只);当水退至常年水位时,则洞庭湖水域感染率显著高于长江水域.
作者:谢木生;厉素勤;赵正元;刘兆春;刘启立;周艺彪;阳桂芬;蔡凯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1998年洪水对扬州市江滩钉螺分布的影响和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现场人工调查和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按周晓农报道的模型在ERDAS软件上分别进行卫星遥感图象的叠加、校正、提取,用红色在图上标出钉螺的可疑孳生环境,并与地面调查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1 998年洪水后,江滩钉螺面积增加了 27.20%,25个抽样可疑钉螺孳生地洪水后钉螺面积增加了 61.48%,洪水前(1 998年)和洪水后(1 999、2000年)钉螺密度分别为0.945只/框、1.278只/框和1.289只/框,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预测的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与洪水后两年春季查出钉螺分布范围总符合率为88.00%,其中30×104m2以上环境的符合率为90.00%,10×104~30×104m2环境的符合率为100%,10×104m 2以下环境的符合率为75.00%.结论 1998年洪水后,扬州市钉螺明显扩散,钉螺孳生地分布模型对快速筛选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和确定钉螺孳生高危地带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扬;张晓波;何日;王裔林;朱霞章;田斌;孙乐平;洪青标;杨国静;周晓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骨架系统.方法将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以RPMI-1 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菌素的培养基培养,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法显示培养细胞骨架.结果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骨架呈网络状结构,均匀分布于胞质中;用(NH4)2SO4抽提后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细胞骨架无明显改变:鬼笔环肽荧光染色后可见细胞内有均匀荧光亮点.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骨架呈致密网络状结构,以中间纤维为主,缺乏粗大的微丝束.
作者:范虹;董惠芬;蒋明森;钟沁萍;明珍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吴城镇地处鄱阳湖西岸,四面环水,属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该镇存栏牛约4 000头,血吸虫感染严重.为此,我们在立冬前后,采用粪孵方法进行了牛的血吸虫病检查,发现漏检情况较为严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爵记;樊建新;熊道国;熊培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口服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现场观察结果表明,人群抗血吸虫感染保护率为93,7%~100%[1,4],打破了吡喹酮扩大化疗后病情多年徘徊的状况,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青蒿琥酯的费用-效果,我们于1 999年4~11月,在西洞庭湖沿湖重度流行区进行了现场研究,并与吡喹酮扩大化疗措施进行了比较.
作者:田子英;刘德山;肖俊文;周应彩;屈贵顺;姚孝明;张晓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吴江市疟疾发病在严重流行时期呈现明显的季节高峰,当发病率自1 978年起降至1/万以下后,发病高峰似有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曾于1 987年将发病率1/万上下两个时期,应用圆形分布法定量描述集中发病趋势及变化.将此圆变量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历年的逐月发病情况,发现又具有年周期性特征,拟呈余弦曲线分布.本项研究采用周期性回归等方法,对此类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更多的资料信息,更好地为防治服务.
作者:梅火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世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结束后血防需求预测和血防经费的筹集方案.方法收集全省7年间血吸虫病流行变动资料,采用多种方法预测防治过程中血吸虫病流行趋势,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对1 9个县1 998年的血防工作、各渠道血防投入、防治效果等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分析各渠道投入所占比例、血防措施单位成本、投入与流行程度、效果的关系等.根据预测疫情、血防措施单位成本等计算一个地区血防总需求.根据各渠道血防投入比例、农民收入及物价变动率等,计算不同的血防投入者应分担的血防总需求的数量.结果移动平均数法是预测防治过程中血吸虫病流行趋势较适合的方法.19个县1998年血防总投人为2 563.14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占21.53%,上级财政补贴占3.36%,世行贷款占1 6.56%,县血防站创收转投入占29.21%,村民投入占29.34%.8项主要血防措施单位成本为查病6.14元/人次、治病12.56元/人次、查牛6.34元/头次、治牛20.88元/头次、查螺0.08元/m2、基础灭螺0.29元/m2,药物灭螺0.31元/m 2,土埋灭螺0.85元/m2.结论研究获得了血吸虫病防治需求预测和血防资源筹集模式.
作者:魏继炳;王谦;肖永富;钟大发;董永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8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高山峡谷地区的总管田村发现流行血吸虫病.1 982年粪检查病人群阳性率为62.2%,牛群阳性率为1 6.1%,钉螺感染率为0.1 2%.1 982年起在该村采取单纯人、畜司步用吡喹酮化疗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每年粪检查病,对查出的病人、病畜用吡喹酮化疗,不灭螺,而连续10年进行定期观察钉螺的分布和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1987年起无血吸虫病人,1 988年起无感染性钉螺,1 989年起无血吸虫病畜.而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1 989~1991年调查,该村已终止血吸虫病流行.2000年9月对该村再次作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显青;王秀芬;杨学文;王琼英;李灿兴;罗有登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环卵沉淀试验(COPT)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塑料管COPT方法(塑料管法),将采血、血清分离、加样培育合并在一根塑料管内操作,省工、省时、省材料[1].1 991年被国家科委卫生部作为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该法自1 980年首次在本县试用,至今普查达20多万人次.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目前送验的样本和技术操作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作者:查志武;汤国兴;包冬保;许国祥;韩世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波阳县原有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人群感染率>15%)65个行政村,1 992年开始实施以扩大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1].为了解项目实施后重疫区的流行现状,我们选择流行较严重的莲湖乡表恩村、双港乡长山村为试区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霞;宁安;梁幼生;徐邦和;胡启龙;高祖禄;陈晓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使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27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肝、脾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剑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