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李晓云;于春红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科, 临床应用, 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呼吸科的患者16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呼吸科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对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的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呼吸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畸形的意义

    目的 研究中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007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和引产且终诊断有畸形的384例新生儿和引产儿的资料,以产后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开展产前超声规范化检查前后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与出生率,评估中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的价值.结果 本组胎儿畸形发生率18.10/00,产前超声对384例患儿的畸形总检出率为76%.规范化超声检查对降低≥28周胎儿的引产率、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都有重要的价值,开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前后的以上各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极大降低出生缺陷率.

    作者:黄梅凤;欧阳艳文;黄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例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

    妊娠期受激素的影响,韧带松弛,各关节的活动度略有增加[1],因此孕妇在孕晚期会出现耻骨联合分离.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在负重、行走、长时间站立时加重,给孕产妇带来剧烈的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我院于2013年03月收治1例耻骨联合分离的孕妇,通过查阅相关护理文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阳阳;彭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阳润通法治疗结肠黑变病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温阳润通的方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化原则将120例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温阳润通的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麻仁润肠丸口服,3个月后根据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判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24.323,P<0.05).结论 运用温阳润通法治疗结肠黑变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戴红革;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护理79例

    目的 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此次收治的79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分组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家属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与子宫动脉血栓治疗38例剖宫产切口妊娠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早期妊娠患者38例,随机分为甲氨蝶呤组和子宫动脉血栓,每组19例,甲氨蝶呤组患者一次性肌注甲氨蝶呤75mg,后检查到子宫局部无血流或血流明显减少至血β一HCG定量<100U/L时行清宫术.子宫动脉血栓组患者行做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输注甲氨蝶呤后,再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 甲氨蝶呤组治愈率为81.2%,子宫动脉血栓组治愈率为93.8%(P <0.05).结论 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非常有效的方法,子宫动脉栓塞具有止血迅速、副作用小,既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又保留其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品批发企业的GSP质量管理方略

    通过查阅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本企业采购程序,从如何明确采购部相关职责、采购部如何配合销售部更好的销售药品、如何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如何高效的运用GSP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探讨GSP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要求,以防止假劣药品进入企业,保证经营药品的质量安全.

    作者:王晓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游离移植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修复创伤组织缺损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而且由于带血管皮瓣有血供,皮瓣耐摩擦,抗寒冷,弹性好,功能恢复快,是创伤显微外科修复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及护理,现将皮瓣移植的护理,总结如下:1 术前准备1.1 术前供受区血管的保护 责任护士术前认真检查供受区血管,如发现静脉有条索状或硬结,提示血管可能不通畅,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责任护士应向执行抽血或输液的护士交班,禁止在供区和受区的肢体抽血或输液,以防引起静脉损伤和炎症.

    作者:王海燕;孙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

    据目前统计显示,外伤性脑梗塞较少见,其症状常被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所掩盖,其影像特征也常常因出血征象较明显而被忽略而漏诊.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外伤性脑梗塞作为颅脑外伤的重要并发症的检出率.本文回顾分析20例外伤性脑梗塞病人的CT资料,结合文献对外伤性脑梗塞的CT特点进行讨论.

    作者:王立强;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之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急诊科中的40名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这样4个不同的层次,对他们开展分层级管理模式,且合理为本院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300例患者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对分层级管理模式开展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同时对分层级管理模式开展前后,护理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患者以及医生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升,与开展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的整体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与开展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并且为护理的整体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作者:刘兴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其中重型颅脑伤患者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例,脑恶性肿瘤患者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不能自行经口进食,入院后均留置鼻胃管鼻饲流质,均给予肠内营养提供患者所需能量,维持机体代谢.1.2 护理效果 本组40例患者,发生堵管1例,腹泻4例,其中3例经调节营养液浓度、速度、温度,应用思密达药物后腹泻症状改善,1例停用营养液后腹泻症状改善.

    作者:陆珍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目的 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接受的冠心病患者57名.以患者的造影检查所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作为依据,将57例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所有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都要进行测量.结果 各组患者间在一般情况下均无明显差异.在冠状动脉受累范围以及血管狭窄程度上,丙组患者均大于乙组患者.在血浆NT-proBNP农度上,乙组与丙组均比甲组患者高.结论 RT-3 DE在定量反映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左心室容积-时间变化曲线的可定性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1/3充盈分数可以检测出这类患者在初期出现的主要以舒张早期心肌迟缓异常的轻度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65%的患者来说,1/3充盈分数以及血浆NT-proBNP浓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杜长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WA血透用水处理及其维护

    血透用水处理是正常血液透析的保证,本文介绍血透用水处理结构特点及日常维护,延长水处理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病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可保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和避免故障,使之符合相关标准.

    作者:刘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简称“扩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查询文献资料,结合临床12例扩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扩心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对于扩心病的临床护理,主要从常规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方面进行.结论 扩心病并发症多,病情重,预后差,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结合有效护理,可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虹蓓;冷传瑜;关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固定矫正期间发生牙龈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固定矫正期间患者并发牙龈炎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固定矫正期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在固定矫正期间仅给予卫生指导,而未进行口腔卫生,观察组在卫生指导基础上,给予口腔卫生干预.结果 观察组牙龈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固定矫正期间患者卫生指导基础上,加以口腔卫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牙龈炎发生率.

    作者:苏楠;王英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患儿,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采集,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成效.结果 在这26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患儿中,其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0例,年龄超过五岁的患儿为3例,在五岁以下的患儿为23例,所占比例为88.5%.结论 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主要为五岁以下的儿童,且男性患儿较多,且病变能累及到人体全身各个系统,主要以呼吸系统、血液与心血管损害为主,甚至还可引发冠状动脉损害,通过观察与分析可知,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大多是良性经过,且多数随着川崎病的康复而逐步消失.

    作者:何庚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例小儿眼科手术中的麻醉护理要点

    眼科手术范围局限,手术操作精细,眼眶区的血管神经分布丰富,常容易损伤神经和血管引起出血.眼球又是一个十分灵敏的器官,因此,小儿眼球手术的麻醉必须选择高质量的全身麻醉,麻醉要做到绝对的止动和镇痛.包括躯体、眼球和眼睑的制动,镇痛要维持到术后,以免术后躁动造成手术失败.术中减少出血和控制眼压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由于小儿本身的生理解剖与手术位置相冲突,手术体位的摆放固定也很重要,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小儿的生理解剖和药理特点,选择适合小儿监测的设备和体位,使小儿在麻醉期间能处于生理内环境的恒定状态,保证小儿能够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难关.本人通过200例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周永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配合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治疗及护理

    目的 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配合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在本院选取时间段为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同时采用相同有效的护理方法给与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实行.结果 在实验组进行的100膀胱灌注患者中,经过有效的护理过后显效人数82(82%),有效人数13(13%),无效人数5(5%),对照组显效人数48(48%),有效人数30(30%),无效人数22(22%),经过对比之后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78%),计算得P<0.05,故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对其配合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治疗手段是非常有效的,并且有效率明显高于一般疗法,但是术后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所必需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秦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妇幼保健院科室绩效核算运行结果探讨与分析

    目的 探讨适合妇幼保健院经济运行的保健部门绩效核算分配方案.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2012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绩效核算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绩效核算方案使保健各科室诊疗人次和业务收入双增长.结论 妇幼保健院绩效核算分配方案必须坚持个性化设计,突出保健特色,并兼顾学科发展的原则.

    作者:赵粉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雾化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予匹多莫德颗粒,从疗效、停药后感染次数、感染持续时间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停药后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局感染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联合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反复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酸吡柔吡星在肿瘤介入术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 以在本院实施肿瘤介入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盐酸吡柔比星进行抗癌治疗,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25例、11例、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5%,其肝部肿瘤介入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且不良药物反应与用药量成正比.结论 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普遍存在不良反应,且与给药部位和用药剂量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对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建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