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高龄孕妇分娩护理中助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林志萍;廖毅婉

关键词:高龄孕妇, 助产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对高龄孕妇在分娩护理中应用助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住院的高龄孕妇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孕妇50例.对照组孕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孕妇护理基础上应用助产护理干预,对比2组孕妇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各项临床指标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孕妇分娩护理过程中应用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复苏病人,短期内需要大量补液的患者,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需长期维持输液的患者,有时也应用于深静脉高价营养及浅静脉穿刺困难者.对于大手术以及紧急情况下应用大量输血输液的途径,能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可保留的时间长.但局部有血肿者局部有感染者不能应用.其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在各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近期对13例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保娟;李成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围化疗期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们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哒唑仑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5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组(D组)和咪哒唑仑镇静治疗组(M组),在相同的镇静深度下(Ramsay评分[5]),对两组患者镇静期间前24小时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并对两组24小时内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颅内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二组镇静效果均满意,二者在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无发生呼吸抑制病例,M组出现4例呼吸抑制病例,D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D组出现2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M组出现1例低血压、2例心动缓,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24小时内颅内再出血发生病例.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方面,与咪哒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呼吸抑制的作用小,故使用右美托咪定更安全.

    作者:乔元元;寿松涛;宋慧敏;王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海西州乌兰县3612名农牧区妇女两癌筛查状况

    目的 了解和掌握乌兰县农牧区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 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两癌”筛查法,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院于2012年为乌兰县3612例35-59岁农牧区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结果 患病率46.89%,其中慢性宫颈炎492例,患病率29.04%,据妇女病首位,阴道炎413例,患病率24.38%,乳腺疾病324例,患病率19.12%,附件炎267例,患病率15.76%,盆腔炎76例,患病率4.48%,附件囊肿49例,患病率2.89%.结论 对宫颈癌、乳腺癌高发年龄女性定期进行两癌筛查.

    作者:韩采青;领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 对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外科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并随机分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部分复发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不存在死亡例数.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引入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尹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阴道B超进行诊断,B组采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诊断后与实际病理结果对照,A组符合率91.31%,明显高于B组符合率71.74%;且A组附件包块、胚芽及盆腔积液等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符合率更高,相较于腹部B超更为快速、安全且清晰度高,是诊断异位妊娠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基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额敏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产后康复的实践分析

    妇女在孕前、孕期、孕后都需要保健,妇女产后常会并发出现子宫复旧不全、尿潴留、张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乳汁分泌不足或淤积,产后抑郁等问题.目前我县医疗机构没有开设相关技术服务项目,专业产后保健为空白,影响了围产期保健质量,为了解决影响产后妇女健康的诸多问题,我院特建立产后康复室,引进先进仪器设备,设产后康复床位4张,增加了产后康复技术服务项目.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以进行性肾单位毁损,从而使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晚期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所限,许多患者无法接受.该病中医归属“癃闭”“关格”,我们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对保护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杨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酸吡柔吡星在肿瘤介入术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 以在本院实施肿瘤介入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盐酸吡柔比星进行抗癌治疗,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25例、11例、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5%,其肝部肿瘤介入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且不良药物反应与用药量成正比.结论 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普遍存在不良反应,且与给药部位和用药剂量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对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建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脑梗死治疗4例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梗死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治疗的4例颅内动脉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例经头颅DSA证实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脑梗死患者,2例动脉瘤直径约在5-10mm之间,2例动脉瘤直径约在5 mm以下,均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 2例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出现脑出血,效果差.结论 颅内较大动脉瘤合并脑梗死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是不安全的.

    作者:董会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例晕厥性癫痫患者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我院于2010年6月份对3例晕厥性癫痫患者进行了临床与脑电图分析,现报告如下:1 目 的晕厥性癫痫的诊断价值.2 方 法采用上海诺诚NATION9128W数字化脑电图仪.受检者3例晕厥性癫痫患者,男1例,女2例,大年龄63岁,小年龄57岁.3 脑电图表现3.1 背景活动以a波为主.3.2 全部导联伴有3-4c/s慢波.3.3 局部有棘波.3.4 全部导联显示轻度节律失调,波幅大于150.uv3.5 a波指数为a%.4 结 果4.1 广泛轻度异常脑电图(符合癫痫诊断).4.2 限局性4-7次棘波.5 讨 论5.1 晕厥性癫痫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及意识障碍,发作后数小时甚至数日内尚感疲乏无力.脑电图改变,发作时可见棘波、棘慢波综合,发作性两侧对称、同步的节律,并易被各种诱发方法活化.

    作者:时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方法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护理管理中运用激励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此次研究的123名护士进行研究,同时护士长根据护士的需求来实施相应的激励,对实施激励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施激励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存在明显性的差异(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激励方法则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积极性,进而使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王夕梅;王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吴洁;吕玉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适宜大面积烧伤患者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寻求佳的护理方法.结果 治愈出院116例,好转出院2例.结论 根据大面积烧伤创面的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愈合.

    作者:周晓萍;黄锐文;钟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80例临床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80例,予以超声诊断,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诊断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包括4例阴道畸形与处女膜的闭锁、6例子宫内膜的异位样的囊肿、6例黄体囊肿的破裂、26例卵巢囊的肿蒂扭转、38例异位妊娠;经过手术以及病理的证实表明只有1例卵巢囊的肿蒂扭转患者由于扭转血管的破裂被误诊成黄体破裂,误诊率为1.25%,而诊断的正确率是98.75%.结论 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以及治疗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李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46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折病人护理实践中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观察

    目的 分析在骨折病人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名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情绪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通过统计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折病人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方面推广.

    作者:谷艳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观察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对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资料选择我院泌尿外科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3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重点研究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的73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应用率为100%,涉及药物品种高达27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合理性为61.6%;用药时机合理性为76.7%;用药时间合理性为80.8%.结论 抗生素预防性不合理用药在泌尿外科中存在较多,要提高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必须要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医院要加强用药监督.

    作者:伍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病因,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AIII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Sa02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PSG复查结果显示:治愈25例、好转46例、进步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0%(81/90).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复杂,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作者:于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与非手术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撕裂疗效的回顾性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撕裂的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到2013年收治的214例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撕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关节镜下的部分半月板切除术组109例和非手术治疗组105例,随访1年,在3、6和12个月时,评估患者的形象类比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对于行走痛及休息痛评分,关节镜下部分半月板切除术组的患者与非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在3、6和12个月的随访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行走功能评分的对比,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组的评分要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2.3±2.2;0.8±1.6),治疗6个月(1.6±2.0;0.8±1.6)及12个月(1,2±1.9;1.2±1.8)两种的行走功能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撕裂的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患者3个月内的行走功能,但长期随访发现,两种方法对于改变患者的行走功能状态及缓解疼痛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作者:顾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