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汤立;侯健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关键词: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化,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 05;PAC-1:A组1.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 05;PAC-1:A组1.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作者:汤立;侯健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NK-1受体拮抗剂CP-96345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拮抗外周NK-1受体后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单发局限性佐剂关节炎模型,并检测多次皮下注射不同剂量CP-96345(NK-1受体拮抗剂)后对其热痛阈值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皮下注射0.01 M CP-96345可提高关节炎大鼠的热痛阈值,且可抑制CFA组大鼠IL-1β mRNA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NK-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关节炎大鼠的痛觉过敏和IL-1 β mRNA的表达,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IL-1 β阳性神经细胞上的NK-1受体这一潜在作用靶点起作用.

    作者:王丽娜;杨建平;李熳;张育文;关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FIZZ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是由105~11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家族,富含半胱氨酸(Cys),成员包括PIZZ1(RELMα),FIZZ2(RELM β),FIZZ3(抵抗素,resistin)[1,2]和RELM γ[3].研究表明,FIZZ1在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矽肺等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对其结构分布特点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明;何作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应用降纤酶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降纤酶10U+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一次,根据凝血六项指标调整个体化剂量,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剂量应个体化.

    作者:金明磊;赵晓玲;王乃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保守性手术的临床分析

    1997年3月~2004年3月,对26例异位妊娠,即输卵管妊娠施行了保守性手术,术后随访并分析随访结果,术后妊娠14例、异位妊娠1例(对侧输卵管妊娠)、继发异位妊娠1例.操作方法是对输卵管作线型切开,排出妊娠物,切口开窗缝合,术后造影通水通畅,元瘘管,早期诊断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是开窗取胚保守性手术的重要条件.B超,尿、血HCG的测定,腹腔镜检查可助诊断.

    作者:王锋;张荣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对32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相比有多项异常,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及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预防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书昌;常永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两种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P1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果胶铋)优于P2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结论该研究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36例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常用气管造口术来建立人工气道.传统的气管造口术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且并发症较多[1].2005年我科年采用英国SIMS公司生产的Portex一次性气管造口器械实施了36例行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佩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川崎病心肌损伤的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诊断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治疗前(急性期)血清cTnI及CK-MB水平和不同方法治疗后两者的水平变化.结果①KD急性期cTnI、CK-MB的阳性率均较高,且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与非IVIG治疗cTnI和CK-MB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I、CK-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均有诊断价值;两者相比,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敏感性.CTnI可作为指导临床应用IVIG和动态评定疗效的指标.

    作者:李小彩;常永超;张诺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兔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经颈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兔ARDS模型,颈动脉插管心室采血测定血液流变性,红细胞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变化,观察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ARDS早期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取向指数、小变形指数降低,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测定红细胞MDA增高,而SOD降低.结论ARDS兔早期出现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ARDS时氧化应激可促使红细胞流变学的改变.

    作者:陈希;邢俊杰;贺东奇;文宗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快速医用胶的运用

    目的研究快速医用胶在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中对骶前间隙渗血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4年3月行miles术患者21例,术中均于骶前间隙应用医用胶,分析其术后骶前引流情况,拔管时间,会阴部创口感染率,并另选2000年3月~2002年6月行miles术21例,未曾使用医用胶患者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使用医用胶组骶前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拔管时间(天数)明显缩短(P<0.05),会阴部感染率也有一定降低(P>0.05).结论医用胶通过减少骶前间隙渗血,对miles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会阴部感染发生等方面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查建华;陈淑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D105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CD105表达的积分灰度.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黄体期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略强于卵泡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痛经症状者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经症状者(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且与痛经症状具有相关性,CD105的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莉;黄曙光;许培箴;刘嘉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失血对心脏功能的动态模拟

    目的在急性失血条件下,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评价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模拟急性失血.结果失血后主动脉压力、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均减少.在血容量减少时,静脉非压力容积与血管阻力相比,对重建稳态起了更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仿真模型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糖耐量水平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并与胰岛素抵抗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糖耐量(NGT)者、糖调节受损(IGR)者及2型糖尿病(T2DM)者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全血黏度等指标,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并将全血黏度与糖脂代谢指标及HOMA-IR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IGR组及T2DM组全血黏度均明显高于NGT组,而且全血黏度与糖代谢指标及HOMA-IR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不仅T2DM者存在高黏血症及IR,早在IGR阶段就已经存在明显的IR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 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曾芙蓉;都健;崔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母乳性黄疸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T细胞亚群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母乳性黄疸患儿38例,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A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B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对照组选择健康儿40例为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0L.结果B组CD 3+、CD4+、CD8+、CD4+/CD8+、CD401.明显低于A组及C组,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时可降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朱国际;陆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洋参在其制剂中的薄层色谱鉴别

    西洋参制剂主要有胶囊剂、颗粒剂、含片、口服液、浸膏剂等.西洋参是各种制剂的要药,起着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各种制剂中的西洋参作了定性分析,寻找出共同的鉴别方法.

    作者:陆文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9例宫外孕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适当指征.方法选择2004年03月~09月住院的宫外孕病人,条件适合的49例,停经38d~57d,年龄21~39岁,平均29岁,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血HCG 10 000u/mL,B超提示:有盆腔包块及积液,但未见胎心管搏动,采用MTX肌注+息隐口服方法保守治疗,将病人按血HCG值,包块直径大小及盆腔积液深浅分三组,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9例宫外孕病人,保守治疗成功44例,失败5例,总的治愈率90%,结论MTX肌注+息隐口服,保守治疗宫外孕效果好,且可适当放宽保守治疗指征.

    作者:杨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时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从而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AT)活性,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老年非感染患者比较.结果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vWF、GMP-140、D-二聚体、PAI-1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而AT、t-PA低于非感染患者.结论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DIC或血栓,使病情恶化.因此,对其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张可杰;刘文励;赵艳;张红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表现

    脑血管意外发生后,由于血循环障碍,常损害自主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心脏的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可使病情严重恶化以至死亡,故临床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恶化或死亡往往是并发症引起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的心电图表现,旨在提醒临床医生要重视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表现.

    作者:吴金秀;卢全兴;朱剑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室(1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特点,以助于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了 2005年01月~12月ICU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发生VAP的29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ICU中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为69.05%.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占74.1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1.25%),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08%)、鲍曼氏不动杆菌(10.00%)、肺炎克雷伯菌(8.75%)和大肠埃希菌(6.67%).上述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类等多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二、三代头胞菌素耐药性更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0.0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3.33%)、粪肠球菌(3.33%)、屎肠球菌(3.33%)等,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高;真菌较少见,占3.1%,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敏感性高.结论ICU内VAP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连一新;施敏骅;胡华成;周慧琴;刘励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