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

张周良;李斌;张黎君;彭旭升;马巍

关键词: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发病机制
摘要: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失血对心脏功能的动态模拟

    目的在急性失血条件下,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评价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模拟急性失血.结果失血后主动脉压力、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均减少.在血容量减少时,静脉非压力容积与血管阻力相比,对重建稳态起了更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仿真模型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ESV对荷Lewis肺癌小鼠血流变学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抑制荷Lewis肺癌C57/B16小鼠肺癌生长及对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0.2mL Lewis肺癌细胞悬液给C57/B1 6小鼠尾静脉注射,8d后将小鼠随机分组,治疗组用PESV腹腔注射,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10次.第30d取全血做血流变学分析,并处死小鼠,取小鼠肺脏,进行分析.结果PESV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肺转移作用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肺肿瘤数为3.2±1.2和13.5±5.3,P<0.01),血流变学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SV组血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全血低切表观粘度、全血高切表观粘度、Casson粘度、Casson屈服应力,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ESV对荷Lewis肺癌的C57/B16小鼠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实现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贾金秋;王兆朋;张维东;贾青;黄山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

    目的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方法以7.5GY60Co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为骨髓移植模型,将小鼠分为四组,A:正常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异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单纯移植组、D:异基因AGM区基质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组,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第4、11、18d的WBC及BMMNC数目,观察并记录比较C、D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等各项GVHD指标.结果联合移植组在照射后第11、18d的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移植组,至第18d已趋近于正常.且联合移植组GVHD发生时间较晚,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AGM区基质细胞不仅能加快造血重建,还能延缓移植后GVH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罗曼;孙汉英;徐慧珍;周晟;刘文励;陶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安全有效[1,2].为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院对自2004年07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依达拉奉及丹参治疗各40例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平;刘淑英;程立群;范建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方法连续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的泥鳅粉15d,末次给药后1h,进行密闭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和亚硝酸钠中毒缺氧实验,以存活时间、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作为指标,观察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结果泥鳅粉可延长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也可提高小鼠血红蛋白的含量和红细胞数量.结论泥鳅粉具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金华;张玉英;张惠琴;龚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A-6000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分别测定门诊、住院患者830例(其中中青年组280例、中老年组290例、高龄老年组260例)和健康对照组838名(其中中青年人300名、中老年人280名、高龄老年人258名)的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同时按男女及年龄分组,分别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趋于增高,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中老年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随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高龄老年组与正常老年组相比,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全血粘度指标的升高存在青年化趋势;中老年组血液粘度及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的依据;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组全血粘度偏低与老人各种功能衰退及血管动脉硬化以及进行药物治疗相关.

    作者:黄美群;周德轩;梁雪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系统研究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方法应用0.125U/μL Ⅰ型胶原酶2μL和2 U/L的肝素钠注射液1μ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μL),分别检测大鼠术后1h、3h、6h、12h、24h、48h、72h和7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形成.Ⅰ型胶原酶-肝素注射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血肿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以H6h、H12h和H24h组重;全血及血浆粘度的部分参数在H3h-48h不同程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在H6h-48h是明显升高的,但变形指数各组没有差异.血纤维蛋白原在H12h-72h显著升高.结论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成功可靠的,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限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作者:曹勇军;陈孝东;王引明;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保守性手术的临床分析

    1997年3月~2004年3月,对26例异位妊娠,即输卵管妊娠施行了保守性手术,术后随访并分析随访结果,术后妊娠14例、异位妊娠1例(对侧输卵管妊娠)、继发异位妊娠1例.操作方法是对输卵管作线型切开,排出妊娠物,切口开窗缝合,术后造影通水通畅,元瘘管,早期诊断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是开窗取胚保守性手术的重要条件.B超,尿、血HCG的测定,腹腔镜检查可助诊断.

    作者:王锋;张荣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快速医用胶的运用

    目的研究快速医用胶在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中对骶前间隙渗血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4年3月行miles术患者21例,术中均于骶前间隙应用医用胶,分析其术后骶前引流情况,拔管时间,会阴部创口感染率,并另选2000年3月~2002年6月行miles术21例,未曾使用医用胶患者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使用医用胶组骶前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拔管时间(天数)明显缩短(P<0.05),会阴部感染率也有一定降低(P>0.05).结论医用胶通过减少骶前间隙渗血,对miles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会阴部感染发生等方面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查建华;陈淑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80例

    在踝部骨折Lauge-Hansen分类中,旋前外旋型骨折较为多见[1],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骨折共计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家生;王银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法给予类固醇激素,诱导出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同时使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骨头血流量.结果该方法可增加模型动物股骨头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增加或改善幅度与激素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长程使用类固醇激素同时应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可提高股骨头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或减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景田;邹锦慧;吉燕翔;张慧明;周小璜;李伯灵;陈秀琴;林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母乳性黄疸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T细胞亚群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母乳性黄疸患儿38例,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A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B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对照组选择健康儿40例为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0L.结果B组CD 3+、CD4+、CD8+、CD4+/CD8+、CD401.明显低于A组及C组,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时可降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朱国际;陆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8例临床分析

    对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状况进行观察.结果: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有效率为50%,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效率为33.3%,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为66.7%.提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早期联合用药,是自身免疫病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张华勇;王红;孙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 05;PAC-1:A组1.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作者:汤立;侯健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兔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经颈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兔ARDS模型,颈动脉插管心室采血测定血液流变性,红细胞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变化,观察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ARDS早期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取向指数、小变形指数降低,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测定红细胞MDA增高,而SOD降低.结论ARDS兔早期出现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ARDS时氧化应激可促使红细胞流变学的改变.

    作者:陈希;邢俊杰;贺东奇;文宗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位移时的钻钉技术研究

    目的研究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方向位移时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活动范围,以此提高特殊情况下下腰椎的椎弓根钻钉技术.方法选用45具成人干燥脊住尸体标本,观察L3~L5的椎弓根形态并确定其进行钉点,对其中6具标本进行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2mm、4mm、6mm后的测量,确定允许位移范围及不同位移时的进钉方向活动范围及大允许角度.结果垂直方向、水平方向钻孔点在L3~L5有±4mm的活动幅度,而在内外移6mm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弓根壁或椎体上下终板的穿破.结论该研究显示:L3~L5各椎体的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范围,钻孔点位移不同时其钻孔方向与活动范围也不同.

    作者:邹天明;郑祖根;黄士中;董启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值的变化.探讨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cTnI和CK-MB的检测.结果AMI后3h内cTnI阳性检出率94.0%,明显高于CK-MB24.0%,AMI5d后cTnI阳性84.0%,而CK-MB仅为6.0%.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切诊断AMI,具有较宽的诊断窗,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王莹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彭旭升;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与白细胞计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了58例年龄≤75岁确诊AMI病人.所有病人均作WBC计数检测,48例进行了LVEF测定.结果WBC计数升高(>10.0×109/L)的AMI病人30天病死率高于WBC正常者(P=0.037);WBC升高的AMI病人其LVEF呈下降趋势;LVEF≤50%,且WBC>10.0×109/L的AMI病人(13例)30天病死率显著高于LVEF>50%的病人.结论WBC升高与AMI后低LVEF是影响30天病死率的高度危险因素.

    作者:陈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时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从而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AT)活性,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老年非感染患者比较.结果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vWF、GMP-140、D-二聚体、PAI-1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而AT、t-PA低于非感染患者.结论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DIC或血栓,使病情恶化.因此,对其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张可杰;刘文励;赵艳;张红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