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CD105表达的积分灰度.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黄体期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略强于卵泡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痛经症状者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经症状者(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且与痛经症状具有相关性,CD105的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莉;黄曙光;许培箴;刘嘉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治疗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别采用ATG/ALG联合环孢菌素A、G-CSF和短疗程甲强龙的方案或ATG/ALG联合短疗程甲强龙的方案治疗65例住院再障患者,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39例接受ATG/ALG联合环孢菌素A、G-CSF和短疗程甲强龙方案的有70%的人有反应,有48%的人达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TG/ALG+雄激素+G-CSF+CSA+甲强龙是治疗重型再障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孙谕;傅晋翔;李军;袁育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CF)在深静脉血栓(DVT)手术治疗过程中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手术指征.方法术前经股静脉植入腔静脉滤器15例,其中上腔静脉滤器1例,下腔静脉滤器14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取栓,其中单纯取栓9例,取栓+球囊扩张4例,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2例.结果所有滤器均成功放置.术后随访3~24个月,无肺栓塞发生,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滤器倾斜2例,倾斜角度小于15°.滤器后撤1例,无其它相关并发症.1例颈内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明显;14例下肢DVT中11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78.6%(11/14),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9%(13/14).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能有效预防肺栓塞,手术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清华;黄彧禾;吴醒;李晓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确诊为癫痫的80例患儿家长进行癫痫知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癫痫患儿家长提高对癫痫的认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查志宇;庄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97年3月~2004年3月,对26例异位妊娠,即输卵管妊娠施行了保守性手术,术后随访并分析随访结果,术后妊娠14例、异位妊娠1例(对侧输卵管妊娠)、继发异位妊娠1例.操作方法是对输卵管作线型切开,排出妊娠物,切口开窗缝合,术后造影通水通畅,元瘘管,早期诊断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是开窗取胚保守性手术的重要条件.B超,尿、血HCG的测定,腹腔镜检查可助诊断.
作者:王锋;张荣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诊断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治疗前(急性期)血清cTnI及CK-MB水平和不同方法治疗后两者的水平变化.结果①KD急性期cTnI、CK-MB的阳性率均较高,且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与非IVIG治疗cTnI和CK-MB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I、CK-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均有诊断价值;两者相比,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敏感性.CTnI可作为指导临床应用IVIG和动态评定疗效的指标.
作者:李小彩;常永超;张诺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了58例年龄≤75岁确诊AMI病人.所有病人均作WBC计数检测,48例进行了LVEF测定.结果WBC计数升高(>10.0×109/L)的AMI病人30天病死率高于WBC正常者(P=0.037);WBC升高的AMI病人其LVEF呈下降趋势;LVEF≤50%,且WBC>10.0×109/L的AMI病人(13例)30天病死率显著高于LVEF>50%的病人.结论WBC升高与AMI后低LVEF是影响30天病死率的高度危险因素.
作者:陈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注射APH致血虚造模方法,对照观察正常与造模后大鼠的血常规、血流变以及出、凝血时间等状况,探讨血虚模型的血瘀出血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结果血虚模型大鼠的血流变以及出、凝血时间和足底微循环等均较正常大鼠有明显异常.表现为WBV(高、中、低切)、PV、WBRV(高、低切),以及EI和IR均有明显升高;足底微循环显著障碍;而出、凝血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脏器组织均可见缺血损伤、瘀血、出血的病理改变.结论血虚模型的血瘀出血反应,与伴有血流变和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作者:彭欣;夏雷;李继贵;秦林;李辉;宋月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方法连续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的泥鳅粉15d,末次给药后1h,进行密闭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和亚硝酸钠中毒缺氧实验,以存活时间、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作为指标,观察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结果泥鳅粉可延长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也可提高小鼠血红蛋白的含量和红细胞数量.结论泥鳅粉具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金华;张玉英;张惠琴;龚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正确选择血液粘度计,我们在回顾国际及国内有关文献的同时简述了国内专家的主要工作,做一综述,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作者:张惠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15例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分别用管通、低温序贯钠、管通加参麦注射液、白蛋白/血浆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论是治疗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血管病组40例和条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1例的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其肺炎支原体IgG和IgM抗体.结果中风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阳性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2%(P<0.005);IgM抗体阳性率70.0%亦较对照组(28.6%)明显高(P<0.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心、脑血管病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对肺炎支原体进行监测和控制,有可能从某种程度上预防中风.
作者:邱晨红;董万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从而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AT)活性,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老年非感染患者比较.结果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vWF、GMP-140、D-二聚体、PAI-1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而AT、t-PA低于非感染患者.结论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DIC或血栓,使病情恶化.因此,对其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张可杰;刘文励;赵艳;张红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4例;按照De Bakey分型:Ⅰ型6例,Ⅲ a型4例,Ⅲb型1例.11例均可见主动脉内膜片及其被分隔的真假腔,共累及9条分支大血管.结论MRI能够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快速、安全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刘金来;沈钧康;钱铭辉;郭剑锋;王玉红;王灌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静息状态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激活状态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c)、钙调素含量(CaM)在脑血栓形成(CT)急性期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Fura-2荧光标记示踪法及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 31例CT急性期患者血小板[Ca2+]i、[Ca2+]ic浓度和CaM含量.结果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小板[Ca2+]i、[Ca2+]ic、CaM含量分别为(152.25±30.57)nmol/L,(200.36±33.62)nmol/L,(441.67±209.31)fg/102个血小板;正常对照组含量分别为(111.31±21.85)nmol/L,(158.43±22.44)nmol/L,(301.88±218.10)fg102个血小板,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小板[Ca2+]i、[Ca2+]ic、CaM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应用钙拮抗剂降低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可抑制血小板功能.
作者:戚其学;王艳忠;李玉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第7、14、21、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第3、7、10、14、21、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果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陶思;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方向位移时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活动范围,以此提高特殊情况下下腰椎的椎弓根钻钉技术.方法选用45具成人干燥脊住尸体标本,观察L3~L5的椎弓根形态并确定其进行钉点,对其中6具标本进行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2mm、4mm、6mm后的测量,确定允许位移范围及不同位移时的进钉方向活动范围及大允许角度.结果垂直方向、水平方向钻孔点在L3~L5有±4mm的活动幅度,而在内外移6mm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弓根壁或椎体上下终板的穿破.结论该研究显示:L3~L5各椎体的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范围,钻孔点位移不同时其钻孔方向与活动范围也不同.
作者:邹天明;郑祖根;黄士中;董启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踝部骨折Lauge-Hansen分类中,旋前外旋型骨折较为多见[1],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骨折共计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家生;王银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在重型颅脑损伤颞叶钩回疝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2月~2005年5月对受治的32例幕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病人,在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基础上,在显微镜下行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结果GCS 3~5分20例,6~8分12例.27例患者得到随访.根据GC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显微镜下天幕缘切开可有效解除天幕对脑干,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等的机械压迫,减少颞叶牵拉和挫伤,防止Labbe氏静脉损伤;结合罂粟碱盐水冲洗易于清除环池中的蛛网膜下腔积血,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残率.
作者:陈华群;王宏盛;朱维国;施宏明;桂群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彭旭升;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