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广;张鸣远;朱显然;杨万英
目的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方法以7.5GY60Co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为骨髓移植模型,将小鼠分为四组,A:正常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异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单纯移植组、D:异基因AGM区基质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组,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第4、11、18d的WBC及BMMNC数目,观察并记录比较C、D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等各项GVHD指标.结果联合移植组在照射后第11、18d的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移植组,至第18d已趋近于正常.且联合移植组GVHD发生时间较晚,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AGM区基质细胞不仅能加快造血重建,还能延缓移植后GVH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罗曼;孙汉英;徐慧珍;周晟;刘文励;陶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P1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果胶铋)优于P2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结论该研究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四种类型对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浆粘度和血脂指标(各5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型高脂血症患者之间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粘度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各类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粘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混合型的影响尤为明显,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作者:张卫云;孙朝晖;张飞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烧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条件烧伤病人100例,其中,入院诊断烧伤创面为二度、21d内愈合者46例列入A组;入院诊断烧伤创面为二度、因创面进行性损害并感染造成创面加深需清创植皮者22例列入B组;入院诊断烧伤创面三度面积≥5%、需早期清创植皮并于伤后7d内进行手术者32例列入C组.正常对照组30例列入D组.全部病例在伤后12h内、第3d及第7d各做一次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1)严重烧伤患者的A、B、C组在伤后12h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A、B、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伤后第3d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伤后第7d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动态监测,在严重烧伤治疗过程中,指导及时进行稀释治疗及判断早期手术清创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翔聪;孙泽光;杨永熙;姚楚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心血管病,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作者对2003年~2005年收治的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与及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密切相关.
作者:汤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在重型颅脑损伤颞叶钩回疝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2月~2005年5月对受治的32例幕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病人,在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基础上,在显微镜下行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结果GCS 3~5分20例,6~8分12例.27例患者得到随访.根据GC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显微镜下天幕缘切开可有效解除天幕对脑干,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等的机械压迫,减少颞叶牵拉和挫伤,防止Labbe氏静脉损伤;结合罂粟碱盐水冲洗易于清除环池中的蛛网膜下腔积血,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残率.
作者:陈华群;王宏盛;朱维国;施宏明;桂群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西洋参制剂主要有胶囊剂、颗粒剂、含片、口服液、浸膏剂等.西洋参是各种制剂的要药,起着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各种制剂中的西洋参作了定性分析,寻找出共同的鉴别方法.
作者:陆文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4例;按照De Bakey分型:Ⅰ型6例,Ⅲ a型4例,Ⅲb型1例.11例均可见主动脉内膜片及其被分隔的真假腔,共累及9条分支大血管.结论MRI能够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快速、安全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刘金来;沈钧康;钱铭辉;郭剑锋;王玉红;王灌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诊断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治疗前(急性期)血清cTnI及CK-MB水平和不同方法治疗后两者的水平变化.结果①KD急性期cTnI、CK-MB的阳性率均较高,且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与非IVIG治疗cTnI和CK-MB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I、CK-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均有诊断价值;两者相比,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敏感性.CTnI可作为指导临床应用IVIG和动态评定疗效的指标.
作者:李小彩;常永超;张诺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确诊为癫痫的80例患儿家长进行癫痫知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癫痫患儿家长提高对癫痫的认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查志宇;庄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未达有效者、YMDD变异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1896位点变异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共120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PCR ELISA)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病人中B型22.5%,C型65.8%,BC混合型10.0%;慢性重型肝炎组(B组)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A组)相比BC混合型明显增多,以C型及BC混合型为主,并显示统计学差异;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未达有效人群中(C组)B型比例较高,而1896位点变异组(E组)则显示C型比例更高,但与A组相比基因型的分布并末提示统计学差异.B、C基因型间病毒载量相似,C基因型病人血清转氨酶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为B型和C型,且以C型为主;C型和BC混合型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组织损害加重有关;拉米夫定疗效、YMDD变异以及1896变异与HBV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必然的联系.
作者:董莉;李军;刘婷;陈念;黄祖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36例)和维脑路通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对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郭艳芹;何冬梅;王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值的变化.探讨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cTnI和CK-MB的检测.结果AMI后3h内cTnI阳性检出率94.0%,明显高于CK-MB24.0%,AMI5d后cTnI阳性84.0%,而CK-MB仅为6.0%.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切诊断AMI,具有较宽的诊断窗,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王莹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拮抗外周NK-1受体后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单发局限性佐剂关节炎模型,并检测多次皮下注射不同剂量CP-96345(NK-1受体拮抗剂)后对其热痛阈值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皮下注射0.01 M CP-96345可提高关节炎大鼠的热痛阈值,且可抑制CFA组大鼠IL-1β mRNA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NK-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关节炎大鼠的痛觉过敏和IL-1 β mRNA的表达,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IL-1 β阳性神经细胞上的NK-1受体这一潜在作用靶点起作用.
作者:王丽娜;杨建平;李熳;张育文;关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 05;PAC-1:A组1.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作者:汤立;侯健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室(1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特点,以助于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了 2005年01月~12月ICU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发生VAP的29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ICU中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为69.05%.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占74.1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1.25%),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08%)、鲍曼氏不动杆菌(10.00%)、肺炎克雷伯菌(8.75%)和大肠埃希菌(6.67%).上述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类等多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二、三代头胞菌素耐药性更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0.0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3.33%)、粪肠球菌(3.33%)、屎肠球菌(3.33%)等,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高;真菌较少见,占3.1%,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敏感性高.结论ICU内VAP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连一新;施敏骅;胡华成;周慧琴;刘励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猫恒前磨牙牙周膜受压入力7d后微血管的改变.方法对猫一侧上颌恒前磨牙施加40g垂直向压入力,另一侧同名牙为对照组,7d后进行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牙周膜微血管形态,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牙周膜根中1/3,根尖1/3的毛细血管与微静脉管径变窄,经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颈1/3的微动脉、毛细血管与微静脉管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2)颈部牙周膜微血管墨汁充盈良好,血管网沿力的方向被拉成椭圆形或长四边形.根中段与根尖牙周膜微血管充盈缺损,汇入牙槽骨的血管也出现充盈缺损.结论40g压入力作用于猫上颌恒前磨牙7d时牙周膜血流量减少,循环受阻.提示临床医生应用压入力值要小,加力间隔要长.
作者:韩丹;吴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第7、14、21、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第3、7、10、14、21、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果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陶思;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彭旭升;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变化.方法对50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检测.结果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及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