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研究

张国英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液流变学, 抗凝血酶Ⅲ活性
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变化.方法对50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检测.结果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及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PESV对荷Lewis肺癌小鼠血流变学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抑制荷Lewis肺癌C57/B16小鼠肺癌生长及对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0.2mL Lewis肺癌细胞悬液给C57/B1 6小鼠尾静脉注射,8d后将小鼠随机分组,治疗组用PESV腹腔注射,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10次.第30d取全血做血流变学分析,并处死小鼠,取小鼠肺脏,进行分析.结果PESV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肺转移作用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肺肿瘤数为3.2±1.2和13.5±5.3,P<0.01),血流变学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SV组血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全血低切表观粘度、全血高切表观粘度、Casson粘度、Casson屈服应力,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ESV对荷Lewis肺癌的C57/B16小鼠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实现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贾金秋;王兆朋;张维东;贾青;黄山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压低猫前磨牙牙周膜微循环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猫恒前磨牙牙周膜受压入力7d后微血管的改变.方法对猫一侧上颌恒前磨牙施加40g垂直向压入力,另一侧同名牙为对照组,7d后进行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牙周膜微血管形态,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牙周膜根中1/3,根尖1/3的毛细血管与微静脉管径变窄,经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颈1/3的微动脉、毛细血管与微静脉管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2)颈部牙周膜微血管墨汁充盈良好,血管网沿力的方向被拉成椭圆形或长四边形.根中段与根尖牙周膜微血管充盈缺损,汇入牙槽骨的血管也出现充盈缺损.结论40g压入力作用于猫上颌恒前磨牙7d时牙周膜血流量减少,循环受阻.提示临床医生应用压入力值要小,加力间隔要长.

    作者:韩丹;吴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室(1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特点,以助于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了 2005年01月~12月ICU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发生VAP的29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ICU中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为69.05%.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占74.1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1.25%),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08%)、鲍曼氏不动杆菌(10.00%)、肺炎克雷伯菌(8.75%)和大肠埃希菌(6.67%).上述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类等多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二、三代头胞菌素耐药性更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0.0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3.33%)、粪肠球菌(3.33%)、屎肠球菌(3.33%)等,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高;真菌较少见,占3.1%,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敏感性高.结论ICU内VAP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连一新;施敏骅;胡华成;周慧琴;刘励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5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的方法与途径,它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发展而来的,逐渐被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上,并迅猛发展.该方法是一种微创、简洁、安全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对手术的成功及并发症的预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准确的用药,密切的病情观察,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在手术的护理工作中只有严格掌握常规,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才能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

    作者:栾洁;马艳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D105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CD105表达的积分灰度.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黄体期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略强于卵泡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痛经症状者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经症状者(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且与痛经症状具有相关性,CD105的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莉;黄曙光;许培箴;刘嘉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癫痫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对确诊为癫痫的80例患儿家长进行癫痫知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癫痫患儿家长提高对癫痫的认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查志宇;庄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川崎病心肌损伤的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诊断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治疗前(急性期)血清cTnI及CK-MB水平和不同方法治疗后两者的水平变化.结果①KD急性期cTnI、CK-MB的阳性率均较高,且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与非IVIG治疗cTnI和CK-MB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I、CK-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均有诊断价值;两者相比,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敏感性.CTnI可作为指导临床应用IVIG和动态评定疗效的指标.

    作者:李小彩;常永超;张诺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

    目的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方法以7.5GY60Co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为骨髓移植模型,将小鼠分为四组,A:正常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异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单纯移植组、D:异基因AGM区基质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组,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第4、11、18d的WBC及BMMNC数目,观察并记录比较C、D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等各项GVHD指标.结果联合移植组在照射后第11、18d的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移植组,至第18d已趋近于正常.且联合移植组GVHD发生时间较晚,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AGM区基质细胞不仅能加快造血重建,还能延缓移植后GVH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罗曼;孙汉英;徐慧珍;周晟;刘文励;陶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系统研究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方法应用0.125U/μL Ⅰ型胶原酶2μL和2 U/L的肝素钠注射液1μ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μL),分别检测大鼠术后1h、3h、6h、12h、24h、48h、72h和7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形成.Ⅰ型胶原酶-肝素注射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血肿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以H6h、H12h和H24h组重;全血及血浆粘度的部分参数在H3h-48h不同程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在H6h-48h是明显升高的,但变形指数各组没有差异.血纤维蛋白原在H12h-72h显著升高.结论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成功可靠的,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限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作者:曹勇军;陈孝东;王引明;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液替代流体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实验

    实验发现,黄原胶溶液是一种典型的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其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基本符合幂律分布;黄原胶溶液浓度越高,其剪切稀化特性越强;黄原胶溶液的表观粘度与溶液温度和浓度均呈线性变化,但表观粘度的改变与溶液温度成反比关系,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人体血液的流变特性介于0.4‰和0.6‰黄原胶溶液(重量百分比)流变特性之间.

    作者:张根广;张鸣远;朱显然;杨万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 05;PAC-1:A组1.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作者:汤立;侯健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血管病组40例和条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1例的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其肺炎支原体IgG和IgM抗体.结果中风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阳性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2%(P<0.005);IgM抗体阳性率70.0%亦较对照组(28.6%)明显高(P<0.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心、脑血管病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对肺炎支原体进行监测和控制,有可能从某种程度上预防中风.

    作者:邱晨红;董万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两种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P1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果胶铋)优于P2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结论该研究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肾细胞癌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TRAP法对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肾癌组与中晚期肾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高,肾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测定可能作为肾癌诊断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作者:王祖峰;温端改;侯健全;严春寅;欧阳骏;潘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个体化治疗

    对15例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分别用管通、低温序贯钠、管通加参麦注射液、白蛋白/血浆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论是治疗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未达有效者、YMDD变异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1896位点变异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共120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PCR ELISA)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病人中B型22.5%,C型65.8%,BC混合型10.0%;慢性重型肝炎组(B组)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A组)相比BC混合型明显增多,以C型及BC混合型为主,并显示统计学差异;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未达有效人群中(C组)B型比例较高,而1896位点变异组(E组)则显示C型比例更高,但与A组相比基因型的分布并末提示统计学差异.B、C基因型间病毒载量相似,C基因型病人血清转氨酶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为B型和C型,且以C型为主;C型和BC混合型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组织损害加重有关;拉米夫定疗效、YMDD变异以及1896变异与HBV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必然的联系.

    作者:董莉;李军;刘婷;陈念;黄祖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时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从而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AT)活性,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老年非感染患者比较.结果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vWF、GMP-140、D-二聚体、PAI-1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而AT、t-PA低于非感染患者.结论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DIC或血栓,使病情恶化.因此,对其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张可杰;刘文励;赵艳;张红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30例临床分析

    分析了1999年至2004年入院的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患者30例,结果发现:①HoPP以散发多见,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为14:1.以青年组多,占70%;②合并甲亢占17%;③低血钾可以出现心脏异常表现;④肢体瘫痪程度与血钾下降程度无平行关系;⑤低血钾可出现感觉异常而无肌肉麻痹症状;③补镁治疗可加快肌力恢复正常.

    作者:王艳忠;王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洋参在其制剂中的薄层色谱鉴别

    西洋参制剂主要有胶囊剂、颗粒剂、含片、口服液、浸膏剂等.西洋参是各种制剂的要药,起着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各种制剂中的西洋参作了定性分析,寻找出共同的鉴别方法.

    作者:陆文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快速医用胶的运用

    目的研究快速医用胶在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中对骶前间隙渗血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4年3月行miles术患者21例,术中均于骶前间隙应用医用胶,分析其术后骶前引流情况,拔管时间,会阴部创口感染率,并另选2000年3月~2002年6月行miles术21例,未曾使用医用胶患者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使用医用胶组骶前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拔管时间(天数)明显缩短(P<0.05),会阴部感染率也有一定降低(P>0.05).结论医用胶通过减少骶前间隙渗血,对miles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会阴部感染发生等方面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查建华;陈淑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