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位移时的钻钉技术研究

邹天明;郑祖根;黄士中;董启榕

关键词:腰椎, 椎弓根, 位移
摘要:目的研究下腰椎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方向位移时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活动范围,以此提高特殊情况下下腰椎的椎弓根钻钉技术.方法选用45具成人干燥脊住尸体标本,观察L3~L5的椎弓根形态并确定其进行钉点,对其中6具标本进行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2mm、4mm、6mm后的测量,确定允许位移范围及不同位移时的进钉方向活动范围及大允许角度.结果垂直方向、水平方向钻孔点在L3~L5有±4mm的活动幅度,而在内外移6mm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弓根壁或椎体上下终板的穿破.结论该研究显示:L3~L5各椎体的椎弓根钻孔点垂直、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范围,钻孔点位移不同时其钻孔方向与活动范围也不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脂血症对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四种类型对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浆粘度和血脂指标(各5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型高脂血症患者之间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粘度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各类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粘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混合型的影响尤为明显,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作者:张卫云;孙朝晖;张飞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80例

    在踝部骨折Lauge-Hansen分类中,旋前外旋型骨折较为多见[1],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骨折共计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家生;王银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快速医用胶的运用

    目的研究快速医用胶在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中对骶前间隙渗血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4年3月行miles术患者21例,术中均于骶前间隙应用医用胶,分析其术后骶前引流情况,拔管时间,会阴部创口感染率,并另选2000年3月~2002年6月行miles术21例,未曾使用医用胶患者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使用医用胶组骶前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拔管时间(天数)明显缩短(P<0.05),会阴部感染率也有一定降低(P>0.05).结论医用胶通过减少骶前间隙渗血,对miles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会阴部感染发生等方面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查建华;陈淑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ESV对荷Lewis肺癌小鼠血流变学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抑制荷Lewis肺癌C57/B16小鼠肺癌生长及对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0.2mL Lewis肺癌细胞悬液给C57/B1 6小鼠尾静脉注射,8d后将小鼠随机分组,治疗组用PESV腹腔注射,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10次.第30d取全血做血流变学分析,并处死小鼠,取小鼠肺脏,进行分析.结果PESV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肺转移作用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肺肿瘤数为3.2±1.2和13.5±5.3,P<0.01),血流变学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SV组血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全血低切表观粘度、全血高切表观粘度、Casson粘度、Casson屈服应力,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ESV对荷Lewis肺癌的C57/B16小鼠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实现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贾金秋;王兆朋;张维东;贾青;黄山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3组(A组和B组各10人,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败;C组10人,为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A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75mg/d,B组不服用阿司匹林,观察3个月内血透病人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存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治疗后,A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C组(CD62P:A组2.63±1.08,B组5.21±1.90,C组1.31±0.88,PA-B<0.002,PA-C<0.01;CD63:A组1.34±0.53;B组1.92±0.88,C组0.77±0.47,PA-B>0.05,PA-C<0 05;PAC-1:A组1.35±0.68,B组2.13±0.87,C组0.81±0.41,PA-B<0.05,PA-C<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部分抑制血小板活化.

    作者:汤立;侯健全;戴兰;沈文红;陈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36例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常用气管造口术来建立人工气道.传统的气管造口术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且并发症较多[1].2005年我科年采用英国SIMS公司生产的Portex一次性气管造口器械实施了36例行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佩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观察及对策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心血管病,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作者对2003年~2005年收治的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与及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密切相关.

    作者:汤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氯血症71例报告分析

    报告脑外伤及垂体瘤术后低氯血症病例71例.通过动态监测血电解质K+、Na+、Cl-及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显示:低氯血症可单独存在,亦可与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同时存在,可伴有尿崩,合理使用垂体后叶素,补充氯化钠、枸椽酸钾,应用白蛋白、血浆,有利于电解质恢复平衡,有利于原有疾病的转归.

    作者:徐红永;周幽心;邵忠;张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8例临床分析

    对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状况进行观察.结果: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有效率为50%,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效率为33.3%,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为66.7%.提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早期联合用药,是自身免疫病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张华勇;王红;孙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

    目的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方法以7.5GY60Co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为骨髓移植模型,将小鼠分为四组,A:正常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异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单纯移植组、D:异基因AGM区基质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组,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第4、11、18d的WBC及BMMNC数目,观察并记录比较C、D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等各项GVHD指标.结果联合移植组在照射后第11、18d的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移植组,至第18d已趋近于正常.且联合移植组GVHD发生时间较晚,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AGM区基质细胞不仅能加快造血重建,还能延缓移植后GVH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罗曼;孙汉英;徐慧珍;周晟;刘文励;陶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45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50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年,成功率高,仅4眼复发(8.89%).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有助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夕梅;夏旭辉;黄金土;庄栗;迟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兔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经颈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兔ARDS模型,颈动脉插管心室采血测定血液流变性,红细胞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变化,观察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ARDS早期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取向指数、小变形指数降低,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测定红细胞MDA增高,而SOD降低.结论ARDS兔早期出现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改变,ARDS时氧化应激可促使红细胞流变学的改变.

    作者:陈希;邢俊杰;贺东奇;文宗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造血干细胞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第7、14、21、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第3、7、10、14、21、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果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陶思;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未达有效者、YMDD变异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1896位点变异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共120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PCR ELISA)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病人中B型22.5%,C型65.8%,BC混合型10.0%;慢性重型肝炎组(B组)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A组)相比BC混合型明显增多,以C型及BC混合型为主,并显示统计学差异;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未达有效人群中(C组)B型比例较高,而1896位点变异组(E组)则显示C型比例更高,但与A组相比基因型的分布并末提示统计学差异.B、C基因型间病毒载量相似,C基因型病人血清转氨酶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为B型和C型,且以C型为主;C型和BC混合型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组织损害加重有关;拉米夫定疗效、YMDD变异以及1896变异与HBV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必然的联系.

    作者:董莉;李军;刘婷;陈念;黄祖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D105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CD105表达的积分灰度.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黄体期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略强于卵泡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痛经症状者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经症状者(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且与痛经症状具有相关性,CD105的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莉;黄曙光;许培箴;刘嘉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个体化治疗

    对15例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分别用管通、低温序贯钠、管通加参麦注射液、白蛋白/血浆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论是治疗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方法连续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的泥鳅粉15d,末次给药后1h,进行密闭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和亚硝酸钠中毒缺氧实验,以存活时间、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作为指标,观察泥鳅粉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结果泥鳅粉可延长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也可提高小鼠血红蛋白的含量和红细胞数量.结论泥鳅粉具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金华;张玉英;张惠琴;龚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FIZZ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是由105~11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家族,富含半胱氨酸(Cys),成员包括PIZZ1(RELMα),FIZZ2(RELM β),FIZZ3(抵抗素,resistin)[1,2]和RELM γ[3].研究表明,FIZZ1在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矽肺等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对其结构分布特点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明;何作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系统研究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方法应用0.125U/μL Ⅰ型胶原酶2μL和2 U/L的肝素钠注射液1μ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μL),分别检测大鼠术后1h、3h、6h、12h、24h、48h、72h和7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形成.Ⅰ型胶原酶-肝素注射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血肿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以H6h、H12h和H24h组重;全血及血浆粘度的部分参数在H3h-48h不同程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在H6h-48h是明显升高的,但变形指数各组没有差异.血纤维蛋白原在H12h-72h显著升高.结论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成功可靠的,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限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作者:曹勇军;陈孝东;王引明;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山市社区男性高尿酸血症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112例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男性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健康组120例对照,观察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例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15项指标中有12项异常,主要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显著增高的高粘滞血症,红细胞电泳指数显著增高,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变化,提早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饮食及运动控制,应该可以减少痛风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勇;濮欣;彭明;吴楚燕;王伟英;李素平;朱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