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中医证治本质的再认识

黄季伟

关键词:中医证, 治本, 治疗疾病, 事业现代化, 认识疾病, 临床疗效, 辨证治疗, 中医药, 参与率, 诊断
摘要:1何谓中医证治本质中医证治本质就是中医如何认识疾病、诊断与治疗疾病.切实把握中医辨证治疗的本质,对于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加速中医事业现代化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泻火药与清热燥湿药功用

    作者:钟赣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多媒体与中医妇产科课堂教学

    中医妇产科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临床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医学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对于培育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略作探讨.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创新型中医人才的形成

    理论创新、临床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已成为现代中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人才成长有其规津可循,若违反规律,想当然炮制什么盖世杰作、超一流医家都是不切实际的.中医创新型人才的形成,笔者认为,有如下条件: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硫磺熏蒸工艺对中药材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

    硫磺熏蒸中药材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养护方法之一.由于其除虫防霉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价廉易得,被相当多的中医院特别是基层中医院普遍使用.但由于硫磺熏蒸后中药材的性状多有改变,且熏蒸后的中药材中残留的二氧化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据报道,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过0.05%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味觉[1]),因而控制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成为硫磺熏蒸工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确定所选熏蒸工艺能对试验中药材防虫保质1年的基础上,以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硫磺熏蒸工艺,以达到中药材除虫防霉且低毒(SO2)的目的.

    作者:吴利;梁晓燕;周雄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从补阳还五汤看辨证论治的重要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和地龙组成,用以治疗气虚血瘀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多用于中风、偏瘫、脑血管疾病及颅脑外伤等.笔者临床30载,经缜密观察发现,众医一见此类病人首选此方.特别是住院病人,用之得当,获效桴鼓.但若稍有偏差则易延误病情.笔者将临床应用做一整理,意在抛砖引玉.

    作者:孔凡涵;姬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医学图书信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对中医证治本质的再认识

    1何谓中医证治本质中医证治本质就是中医如何认识疾病、诊断与治疗疾病.切实把握中医辨证治疗的本质,对于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加速中医事业现代化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黄季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道地药材与药都的形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澳大利亚草药不良反应的监控体系

    随着草药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的使用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据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报道,1994年以前草药不良反应报告计4,960例,1999年底已增至8,986例.据不完全统计,1983~1988年国内草药不良反应报道有1,014例,死亡8例[1].本文仅就澳大利亚地区的草药不良反应监控体系进行回顾与思考.

    作者:丁正磊;王莹;张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与伤寒辨治的异同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有关温病学的论述,收入清代王士雄(字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一书中,题名为<外感温热篇>,分为37条.此篇充分反映了叶天士对温病学理论的建树和辨证论治的实践经验,对后世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是篇中的1至10条,集中体现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温病学所必读.

    作者:刘景源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伤寒论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为开展远距离、快节奏、自主能动性强的远程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国内远程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远程教育更是如此,而伤寒学科的远程教育至今未见有关报道.

    作者:万晓刚;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吴浩祥;贾晓林;何敏;熊曼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针灸远程教育模式初探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许多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学习针灸的人也日益增多.为了适应针灸教育的发展,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针灸教学的目标和网络教育的特点,探讨针灸远程教育的模式.

    作者:郑美凤;蔡昭莲;王芗斌;曲宪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显示功效的方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从《内经》看糖尿病迁延不愈的机理与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本病多责之于阴虚燥热,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常法.近年来,不少医家已开始注意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治疗优势,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选择一些既能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又能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纠正代谢紊乱的药物治疗,在降低血糖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就其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特别是在解决病势迁延、反复易变等方面仍不尽如人意,笔者近研读<内经>,略有所悟.<内经>对此早有论述,据其理论试用于临床治疗迁延不愈之消渴病,取效显著.

    作者:张洪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作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试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子午流注与中医

    子午流注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发现的,是中医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麻福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唐伯虎的奇怪药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手法治疗1,1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成向东;郭立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医药成人教育标准化考试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中医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遵照教学规律,认真组织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了加强中医药成人教育的质量管理,做好质量保证和监控工作,我们在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组织修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以下简称<成人教育教材>)的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制开发了中医多学科标准化考试题库教学软件,编写出版了<中医学主干课程教学指南>辅导教材,完善了教材、教学软件、辅导教材的合理配套.该教学软件在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作者:郑炳生;傅春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