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建;顾殿华;王静松;何领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是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调节离子通道和第二信使生成酶的新型谷氨酸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分为mGluR1~mGluR8八个亚型.文章就近年来在mGluRs研究中,尤其在信号转导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童彤;秦正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探讨了糖尿病人的有效而简便的辅助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发现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地稳定病人的血糖水平.
作者:余佳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作为危重患者肾功能指标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用苦昧酸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tinine),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值.结果当Ccr在60~80mL/min时,血cr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而cys c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1),而当Ccr<60mL/min时,血cr、cys c与正常对照及Ccr>80mL/ min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cys c是评价危重患者肾功能的有用的指标,其敏感性高于血cr.
作者:薛继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将 122 例 HBsAg,HBeAg 阳性或 HBeAg 阴性,而HBV DNA 阳性的 CHB 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①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组;②单用干扰素组;③单用拉米夫定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为89.3%.而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5.4%和60.9%.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68.8%, HBV DNA 阴转率为82.9%,干扰素组分别为44%和61.9%,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8.1%和59.1%,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组与拉米夫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干扰素组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余两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CHB 有协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明显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或单用拉米夫定组,提高了疗效,且安全经济.
作者:雷一凡;李海华;邓炳修;何明汉;李春;徐永亮;丁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由于血液流变学特性是影响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而妊娠期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为此研究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对剖腹产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患者40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开放前臂静脉,以10mL/kg/h的速度持续输液,输平衡液500mL后开始硬膜外腔注局麻药,并根据继续补液性质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平衡液组(B组,n=20)和贺斯组(H组,n=20).监测记录HR、MAP、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尿量.并于输注治疗药前后采输注治疗药对侧前臂肘静脉血样5mL, EDTA抗凝,送检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低、中切粘度,H组与B组比较降低明显;而血浆粘度B组有明显降低,但H组无明显变化.H组与B组全血还原低切粘度均有明显降低,但H组比B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全血还原中切粘度、血沉方程K值变化在B组不明显,H组则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两组均见明显降低,但H组比B组降低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纤维蛋白原数量B组与H组均有非常明显减少.结论贺斯改善剖腹产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功能方面优于晶体液--平衡液.剖腹产手术患者适当应用胶体液--贺斯,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改善,从而改善微循环.
作者:王哲银;任永功;王定一;龚文胜;许为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腺苷脱氨酶(ADA)、TB-DNA检测、以及ADA、TB-DN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方法,检测87例疑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ADA、TB-DNA,ADA用酶法连续监测法,TB-DNA采用PCR方法用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患病组和对照组,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胸水ADA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7%,90%,85.5%,TB-DNA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2%,83.3%,74.7%,ADA和TB-DNA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0%,93.3%,93.1%.结论采用酶法连续监测法检测胸水ADA可大幅度提高诊断价值,敏感性、特异性都比以往报道有所提高,如果联合TB-ADA检测更加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且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不必做过多的检测,以减轻病人负担.
作者:顾炳权;白慧霞;罗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0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对于炎症严重、周围渗液明显者,温氏孔放置乳胶管引流,术后24h内拔除.结果 95%的病人手术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只要时机选择恰当,完全可以行腹腔镜手术,不必行开放手术.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U)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30例SAH患者及26例健康自愿者ET含量.结果 (1)SAH患者血浆ET含量为19.75±10.08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ET含量为9.69±3.91pg/mL,SAH组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越大,血浆中ET含量越高,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率也高.(3)SAH后血浆中E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作为推测疾病发展及予后判定的一个指标.结论 ET在SAH疾病的进展,特别是CV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戚其学;李玉芬;张晓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2004年收治的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发病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青年组女性多发,老年组男性多发;胃癌部位,青年组以胃窦部居多,老年贲门部比例增高;青年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差,老年组好于青年组,分化好;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青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胡端敏;王建凯;王少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细菌的五种鞭毛染色方法染色效果.方法用Ryu法、Ryu改良法、Blendon染色法、Fontana染色法、碱性复红法等五种不同鞭毛染色法对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染色,参照West提出的评分方法打分.结果五种染色方法中,Blendon染色法效果佳.鞭毛清晰,形态良好,很少脱落,背景杂质颗粒少见,背景底色浅,易于观察.其次为Ryu红法,差为Fontana染色法.结论 Blendon鞭毛染色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冠彬;房红莹;徐培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可以选择性标记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C纤维及其终末)结合位点的变化情况以及电针对其调节.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第3、7d)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针刺(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条件下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后第3、7d各组大鼠背根节的BSI-B4结合位点表达关系比较如下:炎性痛组(包括3、7d组)>电针组(包括3、7d组)>生理盐水组(包括3、7d组)(P<0.01).且炎性痛组大鼠BSI-B4表达还表现为3d组>7d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下调炎性痛大鼠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表达的增多,这可能是电针镇痛的机理之一,即通过减缓炎性痛大鼠C伤害性感受器的持久发放达到治疗炎性痛的目的.
作者:王丽娜;杨建平;张育文;李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运动、饮食量化管理三个月后,糖尿病病人3个月、6个月、1年、2年病情随访观察结果.方法对236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量化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BMI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呈持续下降趋势.干预后体重指数控制率(<23 kg/m2)由54.94%上升到59.82%,血糖控制率(4.1~6.1mmol/L)由14.22%上升到28.73%,干预后血压控制率(<130/80mmHg)由16.43%上升到31.08%,均有显著差异.后者逐年提高,在2年后达到58.33%.结论生活方式干预、综合量化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别是控制体重指数、血压有长期效果,可在社区人群中推广.
作者:陆艳;周靖;张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脱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切除左侧肾脏后一周,随机等分为3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饮自来水;另两组分别为模型组和波生坦组,开始予脱氧皮质酮(DOCA)(50mg·kg-1·week-1)皮下注射,连续5周.5周末处死动物,按相应的要求留取血液和心脏标本,分别行血浆ET-1浓度、微小血管密度及MMP-2/TI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能抑制血压升高,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钱钧;洪小苏;陈建昌;焦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低温对口腔颌面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低温组(L)和保温组(W)两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h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结果 L组病人手术结束时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及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均升高,术后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术前及W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W 组病人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温使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流变性降低,预防低温的发生,可明显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作者:张倩;金玄玉;陈树斌;何晓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用三色标记法检测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CD28的表达.结果脑损伤组及愈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CD28-CD8+的表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CD3+、CD28+、CD28+CD8+T细胞则低于正常健康组.结论 CD28对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愈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萍;季顺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链球菌制剂SM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链球菌制剂SM分别与7种肿瘤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以MTT法检测其对7种肿瘤细胞的直接抑瘤作用及经诱导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K562和Raji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链球菌制剂SM浓度在1~2KE·mL-1时,对7种肿瘤细胞均有直接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对SHG-44细胞和S180细胞的GI50为1~2KE·mL-1, Hela,Raji和H22细胞大于2KE·mL-1,其余细胞介于两者之间.经诱导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K562和Raji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尤其浓度为0.125~0.031 KE·mL-1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链球菌制剂SM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抑瘤效应,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且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徐培君;顾冠彬;万海燕;孙书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注射治疗(EVS)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后联合心得安维持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内镜下止血联合心得安治疗的病例随访3月~8年,再发出血率22.5%,死亡率20%,明显低于未经内镜治疗的出血患者.心得安等药物长程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门脉压,预防再出血.结论 EVS或EVL联合心得安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沙莎;吴兵;孙英;吴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低水平γ射线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分别接受0、2、4、6、8cGy γ射线照射,照射完毕在37℃水浴中培养3h.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测定其CPM值(每分钟放射性计数),一组测定其O2-量.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分别经0、2、4、6、8cGy低水平γ射线照射,发现经过6cGy照射后,其增殖效应明显,其增殖效应和一定剂量范围内低水平γ射线照射所产生O2-量正相关.结论 O2-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是小鼠骨髓细胞经低水平γ射线照射所产生增殖效应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作者:林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O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联二亚硫酸盐法及电阻法测定6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20例健康晚孕妇女(对照组)血浆CO水平、全血血小板聚集性(PA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结果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CO、PLT水平随病情加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CO、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全血PA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各组患者血浆CO与PAg之间均呈显著直线负相关(P<0.01).结论 (1) HO-CO系统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血小板聚集性和血小板计数的检测对预测妊高征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同森;韦德华;耿正惠;廖予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评价它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运用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进行数学建模,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模拟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结果当缺氧或PCO2升高时,心脏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均增大,PCO2升高时对阻力血管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的增快作用,远大于缺氧的作用. 结论仿真模型构造清晰,具有可扩充性,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