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继萍
目的探讨血液t-PA和PAI-1的水平及活性与血流变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t-PA和PAI-1浓度、活性、血流变指标常规测定.结果 t-PA浓度与PAI-1浓度高度相关(P<0.001),t-PA浓度与血液黏度呈高度的正相关(P<0.001),t-PA活性与血液黏度无相关关系(P>0.05);PAI-1浓度、活性与血液黏度无相关关系(P>0.05),PAI-1活性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性别之间外周血t-PA,OAI-1活性、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全血黏度、血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数值男性大于女性(血沉除外).40~49岁体检者与50~60岁年龄组间只有血压、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除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外,数值以年龄≥50岁组为高;其他无差异.结论血液t-PA浓度与PAI-1浓度高度相关(P<0.001),t-PA浓度与血液黏度呈高度的正相关.
作者:韩纪举;魏然;陈彬;任道凌;杨明峰;夏作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痛苦,而且致残率、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在药物方面已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目前随着国内外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技术的成熟,使大多数心绞痛病人得到良好的控制已成为可能.但PTCA价格昂贵,而且要求医院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不是多数病人所能承受及多数医院所能做到的.
作者:赵毅;朱柏祥;范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TC、TG)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TG、T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TC、TG、TGB、FIB、ηb、ηp、TK、HCT、ES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发生、加重的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上应重视降脂、抗凝、扩容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治疗.
作者:李清;熊焰;宋宏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静脉曲张溃疡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脂和血流变指标检测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ESR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对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桂芹;程欣弘;常曼丽;王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464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测定进行了统计,发现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有明显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使缺血缺氧而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可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对该病的治疗、预后判断及病理生理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董曼莉;逄淑华;翟关中;叶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非常重要的一组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并通过甲皱循环这一窗口进行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64例,汉族糖尿病64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维吾尔族糖尿病组与汉族糖尿病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族与维吾尔族糖尿病血流变学改变有差异,而高粘血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艾隽;于戈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33例经TCD证实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Lp(a)浓度.结果患者组血清LP(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性别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钱义兵;曹伟建;丁稚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从mRNA水平观察不同白血病细胞中ppGalNAcT1-T7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ppGalNAcT1-T7在NB4和K562细胞株中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K562细胞中ppGalNAcT2、T4、T5、57和NB4细胞中ppGalNAcT1、T2、T3、T4、T7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不同白血病细胞中ppGaINAcT1-T7的表达情况不一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莫建华;吴士良;陈克平;徐爱华;丁向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消栓通冲剂对治疗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应用消栓通冲剂治疗,另选100例脑梗死病人应用维脑路通片剂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栓通冲剂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潘晓民;张宪忠;李英;孙爱丽;张淑琴;赵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由于各地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条件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测中,加强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1-3].
作者:来锦;赵晓丽;李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Hc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与健康对照比较(P<0.01或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提示:中西医药物结合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作者:赵亚丽;陈丽颖;郭晶;陈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瘦素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等作用.血液中瘦素主要由肾脏清除[1],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高瘦素血症[2],为探讨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6例CRF患者血清瘦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炳华;卢国元;李声宏;钱永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CPB)中,使用肝素涂层CPB管道对围体外循环期间凝血-抗凝血酶的变化,确定肝素涂层装置对CPB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n=15).分别在CPB前、CPB60min、中和后30min和60min,及手术后12h测定血小板计数(PLC),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浓度,及血浆凝血因子X(FXa)和抗凝血酶Ⅲ(AT-Ⅲa)活性.记录手术后12h胸管引流量.结果对照组PLT在转流中、后显著低于HCC组(P<0.05);且血浆GMP-140浓度在转流60min,中和后30min和60min显著高于HCC组(P<0.05),但手术后12h没有显著性差异;HCC组Xa活性在围术期较对照组有较好的保持(P<0.05),而AT-Ⅲa在两组没有明显差异.HCC组手术后1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HCC在围CPB期间对血小板、凝血酶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呈现较好的凝血状态而改善CPB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作者:胡志伟;张凯伦;黄如清;孙宗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脑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41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并对用药前后应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各项指标,同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较显著.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改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宪忠;汪晓欧;李海燕;潘晓岷;孙爱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特征.方法检测28例缓解期与22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组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全血粘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特征性改变,以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增高为主,高粘滞血症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刘军;姒惠;金桂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急性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E-选择素溶于生理盐水后注入大鼠股静脉中,建立模型后1h、4h和1周断头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及计算梗死体积.结果 E-选择素治疗组比对照组坏死体积明显减少.结论 E-选择素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谢学顺;李剑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状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46例正常人测定血糖、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活化度,t-PA、PAI等指标.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即IR和NIR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人和NIR组比较,IR组纤维蛋白原、PAI增高;血小板聚集、活化增强,微血栓形成;凝血酶原时间缩短、t-PA降低(P<0.05~0.01).且血小板聚集率与Fbg、PAI、INS0呈显著正相关(r=0.5287,r=0.5764,r=0.5129,P均<0.02)、与t-PA、G-AUC/I-AUC呈负相关(r=-0.6531,P<0.01、r=-0.5281,P<0.05).结论高血压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布氏多功能显微镜下观察到微血栓形成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的一个标志.
作者:龙建军;赵爱婷;刘洁;骆秉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旋转粘度计/流变仪不宜按力矩传递装置(含测量头和样品杯)的结构不同来命名、分类,应当按测量轴的支撑形式和控制变量的不同来命名、分类.
作者:矫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在选择冠脉临界狭窄病人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脉造影(Judkin's法)证实单支血管50%±5%狭窄男性冠心病病人共108例,行DSE检测,根据室壁运动指数(WMI)分组.WMI为1者(31例)为无缺血组(A组),WMI>1者(67例)为缺血组,随机将缺血组分为B组(34例)和C组(33例).A组仅给予冠心病一级预防治疗,B组和C组均给予系统抗血小板及抗缺血治疗,其中B组病人中有30例行介入治疗.3个月后重复行DSE检测,并记录3个月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DSE诱导心肌缺血的病人行介入治疗后3个月(B组),WMI明显下降(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也较低(P<0.05);DSE无诱导心肌缺血者(A组),3个月后WMI仍无异常,且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DSE有可能成为冠脉临界狭窄病人选择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方法.
作者:贾志梅;任卫东;高明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