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贯和;王静
目的探讨消栓通冲剂对治疗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应用消栓通冲剂治疗,另选100例脑梗死病人应用维脑路通片剂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栓通冲剂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潘晓民;张宪忠;李英;孙爱丽;张淑琴;赵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在选择冠脉临界狭窄病人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脉造影(Judkin's法)证实单支血管50%±5%狭窄男性冠心病病人共108例,行DSE检测,根据室壁运动指数(WMI)分组.WMI为1者(31例)为无缺血组(A组),WMI>1者(67例)为缺血组,随机将缺血组分为B组(34例)和C组(33例).A组仅给予冠心病一级预防治疗,B组和C组均给予系统抗血小板及抗缺血治疗,其中B组病人中有30例行介入治疗.3个月后重复行DSE检测,并记录3个月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DSE诱导心肌缺血的病人行介入治疗后3个月(B组),WMI明显下降(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也较低(P<0.05);DSE无诱导心肌缺血者(A组),3个月后WMI仍无异常,且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DSE有可能成为冠脉临界狭窄病人选择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方法.
作者:贾志梅;任卫东;高明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深圳市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深圳市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红细胞压积、年龄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严格挑选10~80岁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2502名(男1449名,女1053名)分别进行血流变各项指标检测并统计.结果除未成年男女间各项指标及各组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其它流变学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各组全血粘度与HCT基本同步,男性组10~19、20~59和60岁以上组有差异,女性组10~29、30~59和60岁以上组亦有不同.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和其它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结论报道了深圳市从低年龄到高年龄各阶段的的血流变参数并制定了正常参考值.参考值对本(市)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黄建平;李涛;许我先;邝碧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TC、TG)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TG、T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TC、TG、TGB、FIB、ηb、ηp、TK、HCT、ES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发生、加重的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上应重视降脂、抗凝、扩容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治疗.
作者:李清;熊焰;宋宏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33例经TCD证实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Lp(a)浓度.结果患者组血清LP(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性别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钱义兵;曹伟建;丁稚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6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变指标的异常情况.方法采用徐州产甲襞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患者双手无名指甲襞微血管,用LG-R-80粘度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率为96.82%,并且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结论不仅要积极治疗糖尿病,而且更要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早期预防.
作者:房晶萍;巨丹;线利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藻酸双酯钠(PSS)为新型类肝素药物,临床上应用PSS抗凝血、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和改善微循环.对51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人,在应用PSS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血红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降低,从而说明PSS有稀释血液、减少聚集反应、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徐刚;赵晓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以荷叶、荞麦和山楂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后的有效成分黄酮浓缩液饲喂Wistar大鼠,第4周检测建模成功后再饲喂4周,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证明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且能降低LDL-c的含量,对HDL-c的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LDL/HDL和AI的比值,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特性有改善作用.结论该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为下一步的降血脂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唐春红;幸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于溶栓后出血.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作者:薛继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发生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生成及破坏加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形成瘀点及瘀班,但当血小板(PLT)<20×109/L,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内脏出血危及生命.临床治疗ITP的经典方法多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但有部分难治型患者病情常呈慢性、反复多次发作,且对激素及脾切除手术治疗无明显反应,此类患者外周血小板常常低于安全范围,随时可能并发严重出血,因此,及时选用其它有效药物或多药联合进行治疗,迅速升高PLT计数,是抢救ITP所致严重出血的关键.本次我们采用的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共治疗IT9例,均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永军;孙汉英;刘丹;刘振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愈后评估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其发展较快,已成为临床各科在疾病诊断、治疗及愈后判断中不可缺少的检验项目之一.由于受仪器、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正常参考值,给临床带来不便.对我院2002年4月~10月445例健康体检者,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分组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线利波;李松梅;孙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影响,为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梗塞再发积累经验.方法对50例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变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病人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有效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脑梗塞再发.
作者:李艳;曹丽华;张丽君;闫俊杰;张锦;耿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h再灌注组(3h,6h,12h,24h,48h),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根据炎症反应的机理,说明其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孙雪波;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构血管化骨血运重建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骨髓腔内,制备预构血管化骨的动物模型.于术前及术后1周、3周及5周分别检测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5周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尤以术后1周时变化显著.结论监测预构血管化骨血运重建过程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血液流动情况,评估血液的循环流态.
作者:谭学新;戚其学;邓春富;黄韶辉;王绪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地奥脂必妥、塞宁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脂的改变.方法应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粘度仪,检测100例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脂血症用地奥脂必妥、塞宁可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地奥脂必妥、塞宁作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
作者:韩颖;姜虹;李松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汉族、朝鲜族高粘血症患者之间血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健康人之间的比较.方法空腹采5ml静脉血,肝素抗凝.采用R80型血液粘度仪,2h内完成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朝鲜族组与汉族组各120例高粘血症患者之间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高粘血症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均发生异常变化,虽然朝鲜族与汉族生活习惯不同,但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作者:连太岭;李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对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的检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与同期男性健康组对照.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治疗前的(高切、低切)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脑血液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除全血粘度仍较高外(P<0.05),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已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高粘血症是炎症反应的体现,定期检查,有指导治疗的意义.
作者:李章;高镇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由于各地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条件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测中,加强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1-3].
作者:来锦;赵晓丽;李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上海市红十字中心生产的三种抗血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合相关溶血系列检查.结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类型分布以IgG+C3型多见,且溶血、贫血程度重,余依次为C3型、IgG型.结论 AIHA免疫分型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胡进林;陈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痛苦,而且致残率、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在药物方面已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目前随着国内外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技术的成熟,使大多数心绞痛病人得到良好的控制已成为可能.但PTCA价格昂贵,而且要求医院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不是多数病人所能承受及多数医院所能做到的.
作者:赵毅;朱柏祥;范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