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华;刘法英
目的 比较注射用赖氨匹林、布洛芬混悬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退热疗效.方法 观察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住院患儿107例,分别按静推注射用赖氨匹林、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肌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分为3组,进行退热疗效比较.结果 用药60min后赖氨匹林静推组平均降温1.95℃,总有效率为85.00%,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平均降温1.65℃,总有效率82.86%,复方氨林巴比妥肌注组平均降温0.98℃,总有效率为53.12%.结论 注射用赖氨匹林、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疗效相似,较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均退热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马瑞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测量,根据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来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对收治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此次的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治疗,成功106例,占98.1%;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96.5%;病变的治疗成功104例,占96.3%;治疗完全闭塞病变的血管一共34支,治疗完全闭塞病的成功率为68.5%,然而出现严重性并发症占2.3%.结论 对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耕;林红丽;张积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此次收治的6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1例;对照组: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试验组: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患者采用肱骨外踝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围手术期间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没有出现严重性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外踝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永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价值.方法 将重症肺炎患儿20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观察组10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结果 观察组患儿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泵入,改善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新利;牛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用于脑瘫患者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行常规EEG及24h动态EEG检查脑瘫患者128例临床资料进行田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临床检测异常率,总结不同类型脑瘫患者24h动态EEG检测异常率.结果 24h动态EEG脑瘫患者临床监测异常率(60.2%)均明显高于常规EEG(3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孪型脑瘫患者24h动态EEG临床检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及混合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EEG检查,动态EEG检测更能了解脑瘫患儿脑功能状态,对脑瘫患儿的分型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王萍;边文玲;余文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囊竭行无创呼吸及辅助通气的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28例好转出院.结论 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医护人员应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
作者:朱德清;江蕾;冷艳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冠心病是目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日益加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继肿瘤之后的第二大疾病死亡原因[2].特别是近年来抑郁症及其相关症状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其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2].而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伴有大量抑郁症状,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3],近年有关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及抑郁状态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冠心病在其发生发展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其中抑郁发生率高.
作者:金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改革,社会和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以及如何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生活质量的测量和评价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对各种治疗方式、疾病的影响方式等进行评价.本文综述了慢性皮肤病患者的研究现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作者:尹美丽;韩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60例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使用300A型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 60例患者经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后,痰液易咳出.经治疗1周后痰量明显减少,听诊肺部啰音减少,患者发绀减轻,血氧饱和度增加,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应用于AECOPD患者效果显著,可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辅助排痰、增加通气功能、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AE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小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结果 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部在快速提高新护士长的业务及管理能力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护士长管理制度、严格培训及考核等,加速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与适应.结果 新护士长快速适应了新岗位,提升了自身业务素质.结论 护理部加强管理,发挥积极指导作用,有效地促进新护士长的成长.
作者:荆珂;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处方药品调配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针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三年期间我院出现的处方药品调配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措施.结果 人为因素是造成处方药品调配差错的主要因素.结论 严格规范药品调配、提高药学人员综合素质、明确差错责任制度是预防和处理处方药品调配差错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分析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本市50例3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观察组)以及50例3周岁以下的本地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疫苗接神情况,总结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4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文化水平、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居所不固定比例42.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不到位的影响因素较多,各市区要积极强化做好流动儿童管理工作,保证国民健康.
作者:刘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进行研究,总结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我中心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计划接种疫苗的140例儿童家长进行入社区的宣传教育,将14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0人,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前教育,对于观察组在一般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专业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接种时间、效果和家长的了解程度.结果 对照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比例为95.71%,而观察组为78.57%,且观察组儿童的相关项目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 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只有入社区的系统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其接种质量,也才使得家长更加满意接种服务.
作者:吴曼;向晓艳;万红玉;卢永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明目二十五味丸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0例,其中治疗组18例采用明目二十五味丸治疗,2次/d,每疗程为12d,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12例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2粒/次,3次/d,治疗24d.结果 治疗组显效11眼,有效5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眼,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明目二十五味丸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效治疗药物,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包瑞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其中,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老年病的特点是多脏虚损为重要因素,而肾衰是致病之本.把补肾精与调养五脏相兼顾,辨证要准,立法要稳,审因论补,扶正固本,慎施戕伐.
作者:王辉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高、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对比.方法 本次共选取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A组)与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B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气促平均缓解时间、哮鸣音平均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早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在雾化吸入30min、50min后均有改善,但A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2.7)d,B组为(10.8±3.5)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有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可显著改善预后,缩短病程,加快病情康复.
作者:张利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我区的已婚育龄妇女800例生殖健康的状况,为以后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我区800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状况的资料,对此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 经过这三年的普查发现了31-41岁社区已婚育龄妇女的妇科疾病的检出率高,其中检出前两位的疾病为宫颈炎,检出率为60%;盆腔炎的检出率为30%.从时间上分析,子宫疾病的患病率没有多大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而言,则是逐年攀升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已婚育龄妇女普遍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对自身生殖器官的了解及当地的医疗资源紧缺.所应采取的措施:加大对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卫生及健康保健的宣传教育;定期到当地的医疗机构检查;加大医疗机构的投入,应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政府应当将防治乳腺癌和宫颈癌作为医疗卫生的重点等.
作者:居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掌握我市2012年的餐饮业餐具消毒状况,减少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抽取我区大、中、小型餐馆共500家,根据抽取对象规模,抽取消毒后备用餐具5-30件,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检测,观察纸片颜色变化.结果 本次研究共抽检餐具5200件,合格4732件,合格率91.0%,大、中、小型餐馆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5.2% (2089/2195)、94.1%(1769/1880)、77.7% (874/1125),大、中型餐馆的餐具消毒合格率与小型餐馆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小型餐馆餐具消毒的监督力度,防止病从口入.
作者:刘庆全;何庆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正常剖宫产术126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麻组(EA组)和腰麻组(SA组),每组各63例,观察两组产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血压下降幅度、术中麻黄素用量、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疼发生率及麻醉效果.结果 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SA组显著快于EA组(P<0.05);血压下降幅度EA组明显小于SA组(P<0.05);术中麻黄素用量EA组明显小于SA组(P<0.05);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疼发生率EA组明显小于SA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用于剖宫产麻醉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可用于术后镇痛且效果确切.
作者:杨自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